APP下载

从舞蹈作品品读对客家文化的认知

2013-04-29王纯

艺术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舞蹈作品客家文化

王纯

摘要:本篇论文从舞蹈作品编创的角度研究舞蹈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借由客家歌舞风情剧《月照围楼》,体会特定的文化信仰与地域环境对舞蹈编创带来的启示与局限。

关键词:舞蹈作品;客家文化;文化认知

1作品简介

《月照围楼》是一部融音、舞、诗、画等要素为一体的客家风情歌舞剧,该剧以“月亮”与“围楼”为意象,以“立异原生态”的艺术形式,由主人公阿楼和月儿的情感线为线索,串起客家文化的颗颗珍珠,表现了客家民系作为中国汉族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在前年的迁徙变化中创造出一支以汉文化为主导、与周边文化相区别的地域文化——客家文化,也揭示出客家人平易近人、朴素热情的风气,不惧患难、坚韧拼搏的精神,以及“情系华夏,根在华夏”的血缘记忆。全剧共分为月下劝学、竹林相约、喜悦丰收、拜月迎亲、正月上灯、送郎过番、海峡望月、中元祭祖、月迎旭日九个篇章,遵循“客家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原则,在表现形式与结构方面,不追求戏剧冲突的传统方式,而是以主人公追忆往事为导引,以老年的阿楼与月儿的叙述贯穿始终,在艺术形式上突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为主要元素,吸纳了客家不同风格的、典型的舞蹈精华。以此倾情演绎新老客家人“崇文重教、开拓进取、不忘祖根、渴望和谐”的人文精神,力求把全世界客家人乃至华人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这一崇高的理想体现出来。

2作品描述

(1)序:主人公“阿楼”与“月儿”相拥而坐,以自白的形式简短精炼的讲述客家文化史。“情系中原,根在河洛”,客家人在围楼的见证下努力着,拼搏着,生生不息……(2)月下劝学:作品以头戴凉帽,围成“圆”形,起伏错落,中间是身怀六甲的客家妇女开场,形象的将客家人的生活习性展现出来。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孩子在围屋的包围下渐渐长大。“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无老婆”,这首童谣充分反映客家人从小就被灌输了崇文尚学的观念。随后,在学堂的读书的片段里,青年男女反复吟唱着“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节奏欢快明艳,舞蹈动作也多为举手,翻书、思考等学习状态,更是将客家人崇尚文化的风尚展露无遗。(3)竹林相约:本段主要讲述主人公“阿楼”与“月儿”在竹林中相约的生活场景。此时,“月儿”手中的凉帽,不仅是客家人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二位主人公之间的定情信物。(4)喜悦丰收:金黄的稻谷满满的洒满梯田,勤劳的客家人欢天喜地的忙丰收。本段作品主要借助金黄的稻谷(道具)展现丰收的状态。男子用扁担担稻谷,女子用竹筐抬稻谷,好不热闹。(5)拜月迎亲:本段讲述“阿楼”即将迎娶“月儿”,“月儿”与母亲依依不舍的閨房密话。舞台上一顶红色的婚轿,影射出母亲为出嫁女儿梳妆时的疼爱与不舍,通过舞群拉动大红色的绸带交叉铺满全场,是对本段气氛的渲染。突然,音乐由悲到喜,迎亲的队伍来了,双方打闹嬉戏,一片欢乐祥和。(6)正月上灯:按照客家人的习俗,上灯就是“添丁”的意思,凡添新丁(上一年春节后的一年内出生的男孩为“新丁”)的家庭,要在第一个元宵节悬挂灯笼,以贺添丁。①客家人用这种方式企盼家宅平安,人丁兴旺。本段中舞群手执花灯,通过队形调度,喜剧表演等形式表现出“上灯”时人们的欢喜之情。(7)送郎过番:为了生计,“阿楼”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月儿”出海过番。幻化为海浪的舞群将主人公渐渐分离,渐行渐远。后段用激昂的音乐和舞蹈动作体现主人公离别时的悲痛心情。(8)海峡望月:一轮明月照映着平静的海面,两位主人公隔海相望,互诉相思之情。(9)中元祭祖:漂泊多年的“阿楼”终于落叶归根了,不忘祖训,不忘信仰,不忘客家先民艰辛创业历程。本段用单一的肢体语言(双手抱拳,单膝半跪)体现祭祖时的庄严。(10)月迎旭日(尾声):苦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新的旭日又将升起,在一簇簇鲜艳欲滴的梅花丛中,和谐、勇敢、勤劳、质朴的客家人终于团圆了,客家人必定向着更美好的明天迈进。

3作品分析

3.1元素

(1)动作:《月照围楼》中每一场的动作都来源于生活,将生活场景进行舞台加工进而呈现,同时也能与所表现的客家文化相匹配,作品中所用的舞蹈动机来自生活劳动,但舞蹈元素的提炼提炼略显单一,没能与客家特有的舞蹈文化相融合。例如在“喜悦丰收”的段落中,编导以筛子、扁担、筢子等劳动用具为道具,动作形态却没有体现出当地的舞蹈特色。“舞春牛”、“采茶舞”是客家地区较为流行的舞蹈形式,这点毋庸置疑,其中的舞蹈元素可以在本段进行一定的编创,合理利用,这样更能全面体现客家文化。(2)视觉。1)服装:《月照围楼》中“阿楼”和“月儿”的服装以大襟衫、牛头裤为主,舞群部分视所表现的内容而定,基本上符合客家人的服饰。由于是舞台化的舞蹈作品,考虑到表现方便与视觉色彩的问题,肯定会有一定的变化,但只要基本与客家相似即可。2)舞台布景:本就是客家风情剧,每段都表现出不同的场景,因此每段也都会有不同的背景。“月下劝学”就是以严肃的大围屋为布景;“海峡望月”以一轮圆月为布景;“中元祭祖”以“祖训”二字为布景……每一段的布景设计都为所述内容服务。3)灯光:作品中灯光以亮色系为主,起到渲染氛围和制造投影的效果。(3)音乐:《月照围楼》的音乐以客家山歌为主要元素,用客家方言演唱,较为完整,充满特色。但在“送郎过番”的段落后半部分,却突兀的出现了一段用普通话演唱的“嘻哈说唱”,有学者认为这一点充分地体现出“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但研究者认为这样的融合过于做作,与整个作品不相容。

3.2形式

以客家人“阿楼”和“月儿”的感情线为主线索,以“客家山歌”为主要艺术形式,将客家文化融入其中,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客家风情歌舞剧。

3.3特色

《月照围楼》是一部客家风情剧,既然是“剧”,就要有情节,有戏剧冲突,但此剧一反以戏剧冲突为主的传统方式,而是以主人公追忆往事为导引,以老年的阿楼与月儿的叙述贯穿始终,以“客家山歌”为表演形式,将客家文化和特色融入其中,这对了解客家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媒介作用,同时也给业界人士提供了关注客家艺术形态的物质平台。

4总结

本篇文章借由分析客家风情歌舞剧《月照围楼》,体会客家文化带给舞蹈作品的创作启迪,同时系统分析特定的文化符号在作品创作时应加以怎样的合理利用,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作品本身服务。从舞蹈动作本体来说,既要符合文化的需要,又要满足舞台夸张的需要,从中要学会平衡和分清权重,既要用的对,还得用的好,更得用的妙。

注释:①引自胡希张、莫日芬、董励、张维耿《客家风华》,494页。

参考文献:

[1] 胡希张,莫日芬,董励,张维耿.客家风华[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 谭元亨.客家文化史(上下卷)[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3] 罗香林.客家源流考[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

[4] 《中华舞蹈志》编辑委员会编.中华舞蹈志·广东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5] 李权时,李明华,韩强.岭南文化(修订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6] 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约翰·马丁.舞蹈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8] 刘竹晴.“舞蹈空间”舞团作品风格分析.

[9] 视频《月照围楼》.

猜你喜欢

舞蹈作品客家文化
浅谈舞蹈作品创作思维的过程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浅谈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如何表现
书法艺术与舞蹈作品的共性研究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用编码·解码理论试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编排
论舞蹈作品的赏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