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河的三个人

2013-04-29王童

阳光 2013年9期
关键词:齐河晏婴

王童

齐河,被誉为齐着黄河边存生的县邑,齐河又处于古齐国的边陲上。不知是不是这沿边走角的地域所限,齐河的声名并未远扬。虽说这里是离济南最近的卫星城市,其建筑也有迎空揽月、揽辔澄清之势,当月亮升至楼群的侧面时,黄河边的齐河就熠熠生辉出来。这时,人们就会产生出一个心理反差,这建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畜牧业与农林都欣欣向荣、交通又四通八达之地,何以会被人们的视线遗忘在黄河边上了呢?

初进齐河,我的印象似乎并不那么深切。因想寻觅到的那种古风古意遍搜不见,这多少让人有些失落。

说起来,这齐河也有过风云人物的足迹踏云而去,春秋时齐国大夫晏婴便是一仙。齐河县晏城镇为晏婴采邑之地,故得名“晏”。让人不解的是,在当地人出口入耳说起到晏城东或晏城南去办事时,欲慕历史上这名相的风采则遁无。晏婴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执政五十余年,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而此处的人们为什么会把他忘了呢?晏子生活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穿的是“缁布之衣”,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陋仄之室。但他折冲樽俎,平厚于民,辅佐三朝国君定国安邦,名垂青史。据《史记·管晏列传》所记: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这或是古今中外历代宰相的一个典范。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却从齐河的另一个侧面,感受到了这座英雄城池内的英魂所聚,一个是时传祥,另一个是孟祥斌。

生于该地的时传祥,其生平酸甜苦辣都发生在北京城内,他的纪念馆在这里出现,除了故土的召唤外,还因这泥土的气息是那样的质朴、淳厚。经查证时传祥是一九四九年十月被选为北京市前门区粪业工人工会委员的,这是新中国刚成立的年月,这就证明十四岁就成为“粪花子”的时传祥,有很长时间是在民国时期从事掏粪行业的。那时的北平,抽水马桶鲜有所见,大多住在四合院中的市民都是蹲坑茅厕,粪便处理其艰难可知,然“逐臭之夫”经年累月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何朝何代,何时何地都是人们离不开的,无论是民国还是新中国你都要吃喝拉撒睡。安东尼奥尼拍摄的曾饱受批判的影片《中国》就纪录了掏粪工们骑着三轮车、拉着粪桶走街串巷的镜头。那已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北京还是那样的落后,时传祥就在这落后境遇中经年累月干着这最为下里巴人的营生。为了干好掏粪工作,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那时老北京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他干的这行,是没有节假日的,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在平凡的计日程功中他成了劳模,而也就因这劳模的身份,“文革”中让他备受屈辱。一张同刘少奇合影的照片,让他成了“粪霸”“工贼”,惨遭迫害,被遣送回原籍齐河。回到这里他的境遇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从被毛泽东邀请登上天安门到遣返回乡又该是怎样的处在荣辱之间呢?但建在这里的“时传祥纪念馆”却给了我们一个昭示,那便是这平凡工作、辛勤人生的价值。当周总理怒斥四人帮难道“文革”就是为了打倒一个掏粪工时,已将时传祥这人性的光辉展现了出来,虽说他重回北京后两年就去世了,但其存在的意义却深远。这意义已具体体现了出来,如当年迫于无奈将自己的亲生女儿遗弃在茅房里的一位后来到美国定居的女子,委托律师寻找孩子。而那个女婴当时被时传祥救了性命,送到福利院并为她起名为石解放,她长大成人,继承了时传祥的精神,立志为人为民服务一辈子。当年遗弃她的母亲也将百万财产投入了北京的环保事业。这样的传承,不只是时传祥的后代时纯利等人要步其后尘,也是庶民百姓要承前启后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公厕建设的优劣,取决于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曾几何时,外国游人一直抱怨中国的公厕脏乱差,有专家称,实际上,一个城市公厕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先进国家把茅厕往往都修建得窗明几净,让人安闲自得。这常使人在惯常的衣食住行中感念时传祥们的奉献精神。时传祥曾说:北京城如果一个月没有人去掏粪,粪便就会流得满大街都是。这样的境况在下水系统完善的今天,可能已不存在了,但八街九陌的大众不应忘了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

长得很像李亚鹏的孟祥斌在齐河烈士纪念馆的玻璃框里微笑着注视着人们,在他的旁侧有一张他救出的溺水女青年泪流满面的照片,这让观者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据了解,这女青年仅是因赴约的男友不见而轻生跳河的。

二○○七年一月三十日十一时许,孟祥斌刚刚完成训练任务回到部队,与来队探亲的妻子和三岁的女儿前往市区购物。途经通济桥时,忽然传来有人要跳江的呼喊。孟祥斌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女子扔掉手机,从十多米高的桥上跳入江中,在水中上下沉浮,十分危急。孟祥斌说了声“来不及了”,便迅速脱掉外套和鞋子,跃上桥栏,纵身跳入冰冷的江中,奋力游向轻生女子。孟祥斌一次又一次奋力将落水女子托出水面。因江宽水凉,体力不支,他和女子渐渐下沉。这时,闻讯赶来的一艘快艇驶近,孟祥斌用尽最后的力气将女子托出水面。快艇工作人员将女子拉上快艇,可孟祥斌却沉入江中,献出了二十八岁的年轻生命。一个才貌出众、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的优秀军官,却为一个心理素质极差的女子献身,有人便言,这值吗?其实,这种精神在任何社会都是应必须存在的,这样道德呼唤本身就价值无限。记得在汶川地震中,有位被舆论讥为范跑跑的教师,置学生的安危而不顾,自己逃生,后竟跳出来言称自己逃跑是坚守真理、坚持真实,在明摆的事实下,一再用所谓哲理深言来唬人。其实,这些东西跟事件本身根本都不沾边。那些是思维哲学,是意识形态、是书本上的总结与阐释。而地震不顾学生,自己逃跑则是一个惯常行为,恰和他阐释的那些思想成对立的。第一时间人的动物本能跑掉肯定是没经过深思熟虑的。跑就跑了吧!还来了一通玄而又玄的理由,则是滑天下之大稽。一个健全的民主社会,职业道德操守也是必须要遵守的。这就如同工人面对一台自己的机器、农民面对自己的良种,士兵面对自己的枪支一样,都是要有责任心的。身为教师他职业道德的对象就是学生,保护这些学生恰是民主自由理论的思想成果。在他大言渴望美国精神时,却不知在新奥尔良龙卷风灾后,奥巴马视察灾区时,认为那一刻保护学生的教师,恰是美国精神的体现,美国大片中也毫无例外地表现美国英雄救危扶难、舍生忘死、惩恶扬善的光辉。而自以为是的范跑跑恰是对这一人类共通精神的亵渎。

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记述过一件事:一个中国人掉进黄浦江中,同胞都在旁观望,惟独一美国大兵跳入江中救人,让人感慨万千。泰坦尼克号沉没时,船长放弃逃生希望,与船共沉;上世纪七十年代以色列客机被劫,恐怖分子让机长离去,但机长执意要同被劫乘客同生死共患难;美国九一一恐怖袭击发生后,大批的消防救险队员冒死去相救,以身殉职,一个华裔中国人在已逃生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回去救人而献身,都是道德规范自然形成的行为。孟祥斌就是这种品质的体现。

目睹孟祥斌跳江救人过程的目击者告知:在他跳下去之前,我们担心地问他行不行,他说他会游泳,没问题。他跳下去后,向跳江的女子游了过去。刚开始还好,我们看到他抓住了那个落水者,拖着她往岸边游,可没多久,他大叫了一声:我吃不消了。这个时候,岸边有个人游了过去,有条快艇也快赶到了,有人还从桥上放下一根绳,可绳子太短了,赶来的人也来不及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救人的军官慢慢沉了下去。这一瞬间是人性光辉的闪现,这样的道德高峰是范跑跑那类人格扭曲的利己主义者难以企及的,换句话说,也是健康社会必须的。在这物欲横流,贪官横行的现实中,这样的楷模就是社会的脊梁。

离开齐河,虽未太多感受到晏婴当年的风采,但在那一个个英雄人物面前,我们感到了一股人格的力量,特别是在十佳见义勇为少年表彰会上看到了这后辈人的垂范再现。这也让人感受到了当年晏婴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的铁骨。当时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晏婴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齐庄公。面对刀剑晏婴从容举杯,义愤填膺地对天盟誓:“我只忠于君主和国家。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崔杼,你读过《诗经》吗?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

千年前晏婴的轩昂之气正活生生地在齐河人身上延续着,大义齐河,骨风绵延,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动力 。

王 童: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第二期主编班。现为《北京文学》月刊社社长助理兼文学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有中短篇小说及散文评论诗歌百万多字。出版《好莱坞探秘》《天上的中轴线》《视窗你我他》《把耶稣逗笑的日子》等小说、散文、专访等著作多部。

猜你喜欢

齐河晏婴
文化馨香 韵满大河
地域文化符号在齐河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让马夫当丞相
山东齐河:倾力创建电商精品街
比肩接踵
山东齐河黑陶工艺的现代传承研究
齐河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忠直不迂
——晏婴(二)
“第二届山东粗饲料资源与利用大会”在山东齐河召开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