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3-04-29陆慧
陆慧
【摘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出发,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高中教育是《纲要》的重要部分,提出的工作方针主要有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三大指导方针来仔细分析政策的意义和背景。
【关键词】高中教育;教育规划;纲要解析
一、制定颁布的背景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需要相应的军事力量来维系稳定发展的国际及周边环境,需要经济实力和拥有高科技的人才。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开启了我国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进程,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认真领会和把握《纲要》的精神和实质,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战意义。
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二、政策解析
纲要分成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是发展任务;第三部分是体制改革;最后一部分是保障措施。高中教育是《纲要》的发展任务重要组成部分。纲要要求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本文将就纲要中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要求和侧重点作解析,主要分为几个大点:提倡素质教育、办学体制多样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师待遇和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一)提倡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高中教育主要还是实行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特别是外部灌输性知识的学习,过分重视应试技能,教学方法主要是机械训练,严重忽视学生的情绪、情感及个性发展,忽视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为未来而设计自己的今天。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
《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①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条件。在学校课程计划中,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试验方案,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多开设科目,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较充裕;在师资、物资、教学时间安排等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尽力给予充分的保证,根据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同需求因材施教。
在考试评价制度上也改变了过去分数决定一个学生成绩的不合理做法,评价内容和方式逐步多元化。评价内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术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的方法要方法多样,探索科学,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②
(二)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我国古代孔子就曾提出“有教无类”(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因材施教”(差别对待不同的人)的观点,这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对教育公平的释义。西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都包含了教育公平理念,柏拉图提出的实施初等义务教育观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都被认为是人类最早关于教育公平内涵的描述。”③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公平的理论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各级各类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了的成就,但在教育的蓬勃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与教育公平相联系,教育公平已成为研究教育问题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普及高中教育也是为了追求教育公平,实现人人享有受教育机会的目标。
(三)完善师资建设
《纲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给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办好师范教育,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特别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纲要还特别强调要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行业的吸引力。制定、完善和落实好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绩效工资等政策,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教师行业来,也为了把优秀的教师留住,提高教师的待遇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待遇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是工资待遇。一定的工资待遇体现一定的经济地位,进而影响着对某一行业的社会评价。新决定也提出2012年,要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到4%,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如果按GDP年增长率8%估算,2012年全国GDP将达422448亿元,按4%计算,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16898亿元。从2008年到2012年,每年新增的教育经费超过了1600亿元。1600亿元的经费对教育意味着什么呢?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1000多万名教师计算,如果这些钱用来给他们增加工资,每人每月将增加1000多元。
(四)加快普及高中教育
《纲要》指出,“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不仅提出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而且强调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和关注,这也是国家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全国有30%多的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就走向了社会,低学历、低技能使他们就业困难,沦为弱势群体,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当前,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快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既能缓解国家对高素质劳动者的供求矛盾,也可以解决无法满足部分学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问题,符合国家和个人两方面的利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除了可以解决现实的重大问题,还可以为国家在不远的将来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奠定基础。
现在可以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家长、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家长和学生接受十二年义务教育的认识。深入人心的九年义务教育使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自己的义务。现在需要让全国老百姓都能够认识到接受十二年教育是大势所趋并且切实可行,家长都愿意送孩子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孩子都有主动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这是高中阶段教育能够健康发展的基本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从而为实施十二年义务教育准备良好的基本条件。
[5]
(注:图表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一)结语
提升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要从基础教育事业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好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普及、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关系。本着“在全局中发展高中,以发展高中带动全局”的思路,在保证义务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要加大改革力度,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使得普及、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发展相得益彰,整体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发展高中教育,一方面要扩大优质高中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实现均衡发展。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既面临办学规模不足,群众上高中难的问题,又面临着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紧缺,上好学校更难的矛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引导原有的示范高中以及其他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高中,通过扩建以及其他学校合并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发挥这些学校的优势;二是采用依托老校优势的办法,高起点形成一批新校,使它们在办学初期就得到群众的欢迎和社会认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三是通过合并、兼并、联合办学等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的方式,从加强领导班子、充实教师队伍,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生源结构方面入手。
纲要的政策也可以看出未来国家对高中教育发展的期待和要求,普及高中教育是基本的目标,不仅要实现这个目标还要注重高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的学生接受到优质的公平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理想追求。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教育质量的软件工程,提高教师待遇也将是未来教育的一个趋势。政策的制定总是会和实际会有误差的地方,但是却给教育指明了大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戴家干.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J].中国考试,2009,(1)
[3]刘丽群.特色化—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Vol.11,No.6
[4]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公平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5)
[5]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
②戴家干.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我国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J].中国考试,2009,(1)
③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公平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