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永远充满智慧和趣味
2013-04-29李义坤
李义坤
【摘要】作为新教师,如何实现课堂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不断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课堂的架构进行过成功的实践,也走过极端。但通过《画风》一课的教育,认识到了教学方法无所谓好与坏,要针对教学的对象和教学情境相机而行,从而生成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充满智慧与快乐的课堂。
【关键词】《画风》;智慧;趣味;低年级学生;教学方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我有幸接了一年级这个新的年级。怀着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憧憬,怀着对孩子们的满腔热情,我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由于教师年龄轻,所任学段低,学生年龄小,在整个一年级的教学中,以趣味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多运用有趣的活动和方法成了我教学的主要手段。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火车回答问题、编谜题当小老师、动脑筋猜谜语、画图画学拼音、分角色朗读等等,我觉得我的课堂经常充满了欢声笑语,活力四射。孩子们也基本是在我的引领下学习,在我的“课堂绝对话语霸权”下学习着。
可是进入二年级之后,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发现孩子们对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没有我,孩子不知道如何学习,不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干些什么。而且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如若不及时引导孩子,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就永远无法实现在心理上“断奶”。
课堂的变化,始于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教师教法应先行。于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再把学生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好的奶娃娃,而是把他们真正作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进行备课和授课。在课堂上给孩子们更多思考时间,给他们充分表达想法的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孩子们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把一年级时常用的一些比如排火车、猜谜语的方法,当做哄小孩子的玩意儿给丢弃了。在备课时我通常把他们当成一个个具有成熟心智的人对待,以此为依据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架构自己的课堂,如何引导孩子进入学习的情景,如何在听、说、读、写等各方面锻炼他们,让他们能思能辩,注重避免过于幼稚。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和成熟了许多。特别是在集体教研的感召和影响之下,吸取了许许多多其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觉得自己在解读文本、构建课堂上都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甚至自己还为此而沾沾自喜,心情愉悦。
可是一堂课却使我感触良深,那是在二年级下学期,我和学生在共同学习《画风》这一课时发生的事情:我的备课在导入阶段非常简单,就是从课题入手,引导孩子们对课题提出质疑——“谁画风?”“为什么画风?”“风该怎么画?”等等。当孩子们提出的质疑和我备课时预测孩子们会提出的问题基本一致时,我很得意。我为孩子们可以顺利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高兴,这说明他们在预学的时候动脑筋了,学习心态逐步成熟起来。可接下来的教学中却出现了小小的偏差。
接下来我设计教学环节是识字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我设计要运用教科书中的插图,联系上下文内容说一说“图上三个小朋友分别是谁?为什么?”
如此设计的意图是这篇文章的三个小主人公的名字都是生字。我可以借由这个步骤既让孩子们掌握了生字,又锻炼了他们结合图片,发挥想象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可谓“一石三鸟”。
可是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对课文的阅读,却对“两个女主人公——陈丹、赵晓艺是图片上哪个人?”这个问题存在着很大分歧。一个说:“穿黄上衣的是赵晓艺,因为她一只手挠着脑袋在想问题,而课文中说道‘赵晓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她能”;另一个说:“不对,穿黄衣服的小女孩皱着眉头,笔还犹豫地握在手中,显然是没有想出来,她肯定是陈丹,而旁边穿蓝上衣的小女孩已经很自信地拿起笔开始画风了,穿蓝色上衣的小女孩一定是赵晓艺。”
其实我心中早有答案,我为孩子们的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观察而高兴,也为他们能够据理力争而自豪。于是我让他们分小组展开了讨论,最后终于确定穿蓝色上衣的是赵晓艺。
接下来按我的思路是再把这几个字写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读几遍就过去了。可是看到情绪被我吊上来的孩子们,我不舍得就这样结束这个愉快的环节。于是灵光一闪,我说:“孩子们,你们已经知道了三个小主人公的名字怎么写,那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出他们来吧,看看他们是不是和你们刚才讨论的样子相一致啊?”
于是孩子们大声呼喊一个人的名字,我就在大屏幕上点那个人的图片,孩子们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检验出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他们一个个闪着激动的眼神看着大屏幕,看着我,我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了趣味课堂的滋味。
忽然想起这种感觉久违了,看来猜谜等教学方法不是幼稚,而是看你用在什么时候,用在什么人身上而已。于是忽然觉悟自己实际上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看你怎么用它、什么时候而已。
感谢《画风》这堂课让我有所领悟,感谢一直我陪伴成长和陪伴我成长的孩子们。课堂可以充满理性和智慧,也可以同时充满趣味和活力,二者并不矛盾,鱼与熊掌可以得兼。在以后的课堂里,我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让课堂充满智慧,也充满快乐和活力,和孩子们一起快樂学习,快乐生活。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