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武术研究进展
2013-04-29杨铭
杨铭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9-000-01
摘要:中国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学校武术作为武术传承的重要平台,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学校武术在看似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假象掩盖之下,实际开展情况却并不容人乐观。本文主要从学校武术概念的标准界定、学校武术发展现状、学校武术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学校武术发展出现问题的对策四方面来进行述评,并提出本人的建议。
关键词:学校武术 武术教育 原因 对策
中国武术作为我国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其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学校武术作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平台,以及青少年武术教育的主要阵地对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传统武术在受到跆拳道、空手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冲击的大条件影响之下,其发展情景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挑战。本文就现代学校武术开展过程中所倡导的价值追求与实践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这一问题为切入点,以“学校武术”、“武术教育”、“学校武术问题”、“原因”、“对策”等为关键词查阅近几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分析学校武术发展的特征,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对应的策略,并对学校武术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学校武术概念的标准界定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其中蕴含我国横贯千年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其中按照武术的价值功能所划分出的学校武术是以学校为传播范围,以教育、传承和普及为目的的武术活动;其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可行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的鲜明特点。学校武术作为传承中国武术的重要载体,是开展青少年武术教学的重要平台,对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校武术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领导非常重视武术这一国宝的发展。自1961年国家教育部将武术(套路与搏斗)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近60年来,学校武术在我国的发展可谓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学校武术在我国各个学段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均为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一完整的武术课程体系,其教学内容也日趋规范。
自1984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武术硕士这一学位授予权以后。1986年,上海体育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获得成立武术理论与方法硕士研究生授权点的体育院校。1996年,上海体育学院又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立国内第一个武术理论与方法的博士研究生授权点。并于1997年,正式将武术理论与方法这一学科命名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有了近40所高校招收武术专业人才攻读学士学位,并且形成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多所具备武术专业研究生授权点的体育院校。可以说为武术高层次的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学校武术在看似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的假象掩盖之下。实际开展却不容人乐观:“只被列入教学大纲,却无人进行教学”、“学生喜欢武术,却不愿意学习武术”、“学生愿意学习跆拳道、空手道等域外武技却不愿意学习国粹武术”、“学习武术只是花拳绣腿”等等均为学校武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中国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攻防技击方法。但现在的学校武术由于过分强调“操化演练”与向“高、新、难、美”竞技化发展的趋势,使得青少年学生渐渐不愿意学习传统武术,转而学习一些练习方式简单却又能够快速取得进步的跆拳道、空手道等域外武技项目。经调查显示:有些中小学虽然在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将中国武术列为必修内容,却因为师资力量匮乏没有教师去上;转而将跆拳道这一域外武技项目列为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科目。曾经号称有亿万人练习的中国武术,却在受到跆拳道这一域外武技项目的冲击下显得如此乏力,这不得不令人痛心。因此,学校武术在学校体育课上开展的实际景象可以说是非常凄凉的。
三、学校武术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师资匮乏,缺乏专业武术教师
据资料显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专业教师只有30%左右;在中小学武术专项的教师低于10%。由于传统武术拳种门派繁多,因此不具备扎实武术功底的教师是很难胜任武术教学的。然而在学校武术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其本身专业素质尚且不够,因此更难以开展武术教学。
(二)过分强调套路的操化演练,忽视武术技击格斗的本质属性
武术课在进入学校后,借鉴西方体操的教学方式进行武术课教学。教学内容也主要以动作繁多,难度较高的套路教学为主。由于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武术操化演练的趋势非常严重,学生只会操练武术,却不知如何运用。武术的本质属性为技击格斗,而学校武术课中所强调的套路教学内容枯燥,结构单一,使得学生打完一整套动作以后依然不知道如何去应用。长此以往,形成一种:学生学习套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忽视了动作的技击应用与锻炼效果。学生学习武术的初衷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但是由于过分强调套路演练而忽视武术动作的技击应用,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大大降低。
(三)“滴水穿石”的主题思想与练习对象的需求大众化不相协调
据调查显示,在学校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武术的的主要动机是掌握精彩的搏斗技术,并且通过搏斗技术的掌握来提高自身在生活中的自信与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在中国武术有句古训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常用来形容习武之人练就一身好本事的艰辛与不易。然而在学校武术的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这种层面上让学生去锻炼,则是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其兴趣就会发生转移。在如今的学校武术教学中,当学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武术套路学习以后,并没有发现自己的技击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时,学生就会降低对武术学习的兴趣,转而去学习譬如跆拳道、空手道这种学习过程短却又能够快速提高自己技击能力的域外武技。
(四)传统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严重流失,青少年学生不了解武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武术作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包涵着中国文化礼学思想、宗法意识、谋略文化、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而在当今的学校武术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水平不高、学生对武术兴趣较低等上述问题,导致青少年学生大多不了解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却普遍认为作为域外武技的跆拳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同时还能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礼仪修养。跆拳道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可以说恰恰正是通过锻炼中国武术可以达到的。然而,学校武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其过度强调技术动作的教学,忽视武术文化的讲解。使得传统武术文化在青少年中严重流失,学习武术的兴趣大打折扣。
四、学校武术发展情况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一)对武术专业教师进行规范培训
鉴于当前在学校武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较低。教师的自身专业水平决定学校武术的发展水平,如果想让学校武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得到改善,不提高教师的武术专业素养是不可能使学校武术的实际发展情况得到改善的。因此提高学校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迫在眉睫的。
(二)学校武术改革势在必行
学校武术在学校的实际发展景象比较凄凉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较低,不愿意学习武术。而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即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武术锻炼以后发现学校武术教学所强调的套路练习与竞技化的发展趋势很难让学生对学习武术产生兴趣,一味的强迫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于当前学校武术的改革势在必行。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运用则是学校武术改革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在进行武术课的套路教学时,着重讲解动作的实际应用)在学校武术教学中,减少一些枯燥无味而又难度较高的套路练习,多增加一些实用性较强且学生更感兴趣的散打对练练习就是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即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展示中国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格斗。
(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除了对学校武术的实践操作方式进行改革,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武术的发展一旦离开文化走向“唯技击论”,只会越走越窄。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一种其自身特有的忠义廉耻、自强不息的武术文化内涵。而这正恰恰是其他域外武技所共同提倡的。因此,提高青少年对传统武术文化的认同感,增强青少年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自信心。对学生提高学习中国武术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论与建议
中国武术作为传承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学校武术作为传承中国武术的重要平台,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今学校武术在我国发展较差的局面。本人建议:首先,改革学校武术的教学方式是迫在眉睫的。只有对学校现在普遍采取的套路为主教学方式和竞技化发展趋势进行改革,才能吸引起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武术教学中除了强调武术的技击方法与运用,对学生讲解武术的文化内涵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认同,才会激起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也是在学校武术的改革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同时,针对学校武术专业教师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应予以规范培训。学校武术水平的提高是以教师水平提高为基础的,教师只有自身具备树立榜样的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树立起威信。
参考文献:
[1] 蔡纲,丁丽萍.中国武术的分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5):65-68.
[2] 赵刚,黄淑杰,姜娟.从学校武术课现状透析武术教育的背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5(3):125-128.
[3] 郎勇春,张文涛,李伟艳.当代武术教育的失范与矫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5):48-51.
[4] 王智慧,蔡宝忠.对我国近现代学校武术内容及活动变迁过程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99-1401.
[5] 汤立许.建国60年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嬗变与走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4):449-453.
[6] 王智慧.体育全球化背景下学校武术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31(2):90-93.
[7] 王智慧.我国学校武术百年擅变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8] 王智慧.刘建华.现代学校武术的嬗变:实践的反思与价值追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5):100-105.
[9] 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10] 陈琳,王智慧,陈盈.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及思想的演进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5):30-34.
[11] 王岗,李世宏.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84-86.
[12] 颜辉萍.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性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0.1:61-63.
[13] 陈根福,武俊昊.学校武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6:59-61.
[14] 韩东生.大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8.6: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