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摩擦学课程的教改探索
2013-04-29于秀娟
于秀娟
摘 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以及普遍反应所学知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该文基于交叉学科摩擦学探讨知识的联系以及各类知识所能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轻松理解摩擦学并能将其中有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综合运用。该文将系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这门课中使得学生理解了摩擦学这门课的性质,了解了研究摩擦学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能够从系统的角度学习和分析摩擦学问题,从而实现利用摩擦学设计产品,进行故障诊断和解决质量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摩擦学 系统方法 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目前很多大学生包括在职人员认为在校所学的知识没什么大用,甚至毕业后都不大能回忆起来之前都学过什么知识,而且综合运用能力差,这就导致其遇到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
随着网络的发达,还有一些人认为反正所学的知识很多都能在网络上搜索到,不用记住也可以,这些问题导致很多学生上课过程中不认真听讲,不能理解更谈不上掌握所教知识,要想把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也比较困难。摩擦学是一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学科,不但包括物理、化学、数学、力学、材料科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而且还牵扯到机械、测试、分析和表面工程等工程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知识[1]。
因此,从摩擦学这门多交叉学科的课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各学科知识的用途以及各内容所能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在讲解摩擦学时,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认识摩擦学的性质,了解摩擦学不只是一门课程,也是使其了解各知识学有所用、各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系统方法能把各个独立的、相互关联的知识要素统一起来,各个独立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每个独立的知识又能解决各自的问题,脱离整体的独立知识要素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各个知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用系统的方法能够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研究整体的性质、规律和功能。基于此,该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讲解摩擦学课程。
1 教学方法改革模式
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摩擦学这门交叉学科使得其看起来是一门较难的课程,这就要求所用教学方法要能调动起学习动机,让学生有兴趣学下去,而且让其感觉到之前所学的知识原来是这样用的。
讲解时,若只是按照书本顺序讲解各章内容,则多数学生会在学完每个部分后就不管前面的内容,不能把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也不能完全知道学习摩擦学的真正目的,会有学生认为既然摩擦学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那么把多个学科学习不就可以了吗?
为什么还要有摩擦学这个学科研究呢?所以在讲授摩擦学之前就应该先让学生了解摩擦学真正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按照摩擦学研究的历史背景、现实中有关摩擦学问题的思想、解决问题所关联的摩擦学内容逐步引入摩擦学的定义、内容,使得学生理解摩擦学的用途和学习的目的。只有系统的把摩擦学中的每个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把各个知识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且能在知道各个知识的情况下分析出摩擦学中的
问题。
根据摩擦学科的性质,在讲授摩擦学时,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的一般教学方法和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导法、学导式教学法的典型方法。课堂中首先利用已知的摩擦、磨损、润滑的知识引出其之间的关系。
利用分析、综合、演绎以及取舍、近似、优化等思想和科学方法,解剖现象、追求本质和从较低级认识发展到较高级认识的重要思维方法,利用理论来源于实际并为实践服务,为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快地为学生所理解,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尽可能地增强讲授的直观性,让学生全面考虑因摩擦产生磨损,为了减少摩擦引起的磨损所采用的润滑方法及润滑剂,到最终的摩擦学设计,摩擦学问题的解决。从头至尾都是以其之间的关系联系知识、讲解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了摩擦学这门课,并能联系实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具体的所讲知识,指导学生自学内容。
2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摩擦学内容多样、复杂决定了课程讲授时偏重于引导、推理。针对学生普遍不能把所学知识联系起來应用实际,在讲授摩擦学时,把相关的产品制造、设计等联系起来,学生既了解了摩擦学研究的内容,又能在实际中应用摩擦学的知识指导设计和制造。
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该门课讲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本科生来讲,主要让其了解摩擦学用到的知识以及知识的统一,而对研究生来讲,主要让其在了解摩擦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摩擦学设计,研究摩擦学机理。
在讲授摩擦学时,我发现先讲授摩擦学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再接着讲摩擦学系统、实际中的摩擦学应用以及后续的细节内容,学生能够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更好的学习摩擦学,感觉到所学的知识还是很有用处的,而且能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
3 结语
该文在教授摩擦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使其能更好的投入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够将学习该学科的思想移植到其他方面,比如说解决实际摩擦学设计问题,故障诊断和质量预测等方面上来。并且能在以后忘记的情况下,利用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推出,为以后的科研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佐民.摩擦学理论和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 温诗铸,黄平.摩擦学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