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思

2013-04-29宋依琳

科教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活动体验中职德育道德教育

宋依琳

摘 要 本文以一次中职德育必修課《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活动为讨论背景,呈现师生间关于道德问题的博弈,通过学生课前课后的行为对比,突显中职德育学科特色和学习价值,并探索中职德育课使用“活动体验式”课型开展活动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中职德育 道德教育 活动体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课堂实录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课——感受道德之美。请问你对道德有怎样的理解?”与课前的活跃截然相反,鸦雀无声的课室告诉我大家对这个话题的淡漠,“我们先来看一组照片或许你从中可以得到启发。”一幕幕鲜活的场景渐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海豚不应该被人类捕猎的……牛皮癣到处乱贴太没公德心了……解放军战士真英勇,在瓦砾中抢救伤员……”多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他们对图片的简短评论。我继续引导:“通过刚才的讨论,同学们能否归纳‘道德的含义呢?”被提问的学生挠挠头,显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而尴尬,于是,我请他到黑板前用红色的粉笔圈出评论中正面的词语:珍爱生命、爱护环境、见义勇为。这时学生仿佛一下子想到了什么:“老师,我想道德是人们都认同的一些好品格。”随后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补充,我把大家的答案整理记录在黑板上: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认同的好品格。

学生显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深入话题:“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两段人物纪实,并把你的感想写在小卡片上。”两段纪实来自2012年《感动中国》大学生孟佩洁十二年如一日伺候患病养母以及九十岁高龄的白芳礼老人登三轮车捐助贫困学生的故事。感人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灵,一些学生含泪写下感言并贴在黑板上:“佩洁要加油,我以你为榜样”“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做的”“社会需要许许多多的白芳礼”。在黑板上我归纳学生的回答:道德就在身边,在家庭、学校、社会里。

我继续引导话题:“大家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驱使着这些平凡人无怨无悔地坚持做不平凡的事呢?”“是他们自愿的,哪有什么原因”一个男生回答。我指着黑板上学生的视频感言:“原来坚守道德需要自发自觉的力量,那么你认为自己的自觉性如何?大家课堂学习的自觉性都贴在黑板上了,提交了感想的同学将获得本课小测成绩……”同学们一听刚才自愿提交的感想将作为小测成绩马上炸开了锅:“这不公平,老师你没有提前告诉我们是小测,我怎么知道要写!”我严肃地回答:“难道孟佩杰被告诉要尽孝照顾养亲?难道白芳礼老人有义务救助贫困儿童?不,正如大家所言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选择,是自觉的力量……”我郑重地在黑板上用红笔写下了“自觉”二字,“很遗憾我们班只有14名同学自觉参与课堂讨论,这不正反映了班级现状吗?我们埋怨社会缺少见义勇为,埋怨班级缺少互助,纪律散漫,但是当大家遇到状况时却换上了与我无关的面孔,道德不是课本的概念,它的规范需要人们自觉遵守,发自内心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这时,我看到了同学们越发认真的眼神,下课铃响起我结束教学,一位同学站起来试探地问:“老师,感想可以补交吗?”另几位同学拦住了我:“老师,我想让你看看我没有交的感想。”同学们没有了往日急于下课的焦躁等待着我的回答,接过他们的感想,我微笑了。

2 教学策略小议

2.1 目标为本,整合教材资源,是实施“活动体验课型”的基础

目标是活动课之“骨”,提炼教学主线整合教材资源、明确重难点,有助增强体验活动的针对性,从而有效达成目标。本课《感受道德之美》教学大纲要求达成如下三方面目标:(1)了解道德的含义;(2)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3)理解并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提高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在构思活动形式前, 笔者首先明确了本课教学主线:理解道德含义—感受道德魅力—践行道德规范,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把握和教学主线的提炼,为有目的地策划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

2.2 符合认知规律,优化环节设计,是激活“活动体验课型”的关键

教学过程结构和环节设置取决于教学任务,尤其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程度。本课课题“感受”二字给予教师在进行教学结构安排和环节设置时很好的启示:采用的活动应有助于增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交锋,学生通过活动经历—感悟—交流—认同—升华,从而实现渗透式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目的。为此,在教学主线的引领下本课体验活动环节依次设置为:新闻图片评论、人物视频评析和课堂小测考验,这是一个“道德判断—道德模仿—道德检测”层层渐进,从认知到践行的学习过程。

笔者首先通过“道德判断”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再利用“道德模仿”环节暗藏玄机,在进行感人肺腑的人物故事评析时笔者已设下检测题目——自觉写下感想并上交,这种自然而巧妙的课堂即时生成事件在“道德检测”环节发挥了巨大作用,“测验”事件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选择,显示该班部分同学缺乏自觉性的现状。体验活动以事实为证,深刻的体验比起单纯说教更能得到学生的接受和认同,帮助学生反省自我,找到纪律散漫的根源,自觉行动,从而实现德育学科的学习价值。

2.3 策略得当,适时调控,是获得“活动体验”课型效果的保证

美国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学生在回答高水平开放性问题时,有50%的可能会生成低水平回答。①开放性的自由讨论可能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综合已学的知识和观察,也可能仅仅是重复听过或从报刊影视看到的回答,来自后一途径的答案可能更令人满意,但却是通过较低的思维水平而给出的答案。因此课堂的体验探究不能漫无边际地展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的开放性讨论和调控课堂纪律,是达成活动课效果的重要保证。本节课,笔者尝试采用“追问策略”帮助学生厘清思维并引向深入,根据学生的反应,通过“聚焦”和“转化”策略进一步帮助学生对开放性问题逐渐缩小应答域,使思维一步一步聚集到具体的问题上,导引学生正确、深入、集中地开展问题探究,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2.4 善用教具,归纳提升,是增强“活动体验”课型功效的法宝

在本次活动体验过程中,黑板是帮助师生从“有意思”的活动回归“有意义”的探讨的重要媒介,师生在三个递进性的体验探究环节中对道德的讨论和回答,都通过黑板记录下来,并在每一活动阶段进行整理归纳。相较于在课本上轻易得到的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进行的归纳和总结记忆深刻且有效。

注释

① Dillon.J. T.(1982).Cognitiv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question/statement and respons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540-551.

参考文献

[1] 焦雄伟.论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2011(5).

[2] 董菲.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8).

[3] 龙小兰.中职德育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初探[J].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2009.

猜你喜欢

活动体验中职德育道德教育
什么叫美好的道德教育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中职德育教学对学生善思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注活动体验助力知识建构研究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提高中职德育管理实效性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数学“活动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以“活动体验”式德育塑造丰满学生人格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