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增强技校生就业竞争力
2013-04-29郑龙明
郑龙明
摘 要:技工院校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的不仅仅是自身的技能问题,更主要的是其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培养技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途径 意义
课 题:校企合作培养工程机械维修专业技能人才研究,编号:2012ZCJ23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岗位变动日益频繁,知识技术周期逐渐减短,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技工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更新自身技能,更要关注其核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即:技校生积极就业创业必备的重中之重是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发展及现状
1974年,德国梅腾斯在《关键能力——现代教育的使命》一文中最早提出关键能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强调在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也明确提出开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并组织专家开发核心能力培训课程资源。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技工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的在于提升在校学生在一定专业基础上的核心能力,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发展自己未来的职业能力,全面提高适应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自身在社会上的职场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具体做法如下。
1.结合专业课程教学,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类技校学生首先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针对具体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工作规范与个人素质,提高知识应用及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上,学校要积极探索通过公共选修课途径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笔者学校的做法是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应现有的职业指导课程流程,进行以分模块能力训练任务形式的专题化教学。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基础,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将职业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训练融入校内实习、下厂实习之中。
为了满足机械加工专业的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模拟职业岗位的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的学习体系。要切实将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在行动中教学,在行动中育人。
2.完善实习教学体系,凸显职业核心能力
为突出技校职业教学特点,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设置相关实习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学习的所有课程都设有实习学时,而且实行理论与实习循环进行,各占一半学时(1:1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以达到增强就业能力的目的。
实习教学内容体系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分阶段制定实践教学内容,内容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教材、实训教学规范、实训考核标准、题库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制订各阶段实践性教学总体计划与要求。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现场教学、任务模拟教学、小组教学作为课程的基本教学手段,尝试实习教师责任制进行多门连贯课程的同步学习,通过全真教学现场的实践指导和反复训练,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事实证明,笔者学校在注重学生实习操作能力、注重教學做一体化的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省市级及国家级技能比武中成绩名列前茅,在第三届、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的第十名、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3.定期下厂轮岗实习,完善职业核心能力
学生在完成校内理论学习、实习操作之后到本地机械行业公司有关岗位进行综合性实训,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增强从事机械行业有关工作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追踪回访学生在山东重工、山推机械及其他公司的轮岗实习经历,他们在生产一线现场既熟悉了本岗位的技能要求也明晰了生产管理的一般流程,更深刻地体会了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如:“6S”“三现主义”“责任、沟通、包容”等。学生真正感受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真谛。这样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组织观念。
培养技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将来转移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为学生成功地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转移创造机会;另一方面打好技校学生技术技能的基础,是适应岗位转换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山推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