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广松涉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

2013-04-29李俊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乌托邦唯物史观

李俊涛

【摘 要】广松涉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准确地把握了各种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来源,并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产生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入手,以唯物史观阶级形成论为视角,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解读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乌托邦;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

广松涉在他的专著《唯物史观的原像》第三章第一节对马克思的乌托邦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一番解读,笔者把广松涉解读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如下梳理,并对广松涉的这一解读做一简评。

一、广松涉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解读的主要观点

(1)广松涉对早起社会主义思想实质的解读。广松涉首先阐释了“乌托邦”与“空想社会主义”两个概念的区别。他认为恩格斯所标记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不同于莫尔等人的“乌托邦”。在他的眼里,所谓乌托邦的场合,是作家自身彻底将其架空的理想之境,实际上是作为不能建设的东西来描画。而“空想社会主义”的场合,是有可能实现的东西,是作为地上应该实现的未来社会而被构想与主张,两者不可混同。 广松涉把《共产党宣言》中的早起社会主义思想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反动的社会主义,这一种类是要除去资本主义的矛盾而力图将历史车轮扭向后转,在此意义上是作为反动的社会主义被规定。其中它又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社会主义”。第二种类型是“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修正资本主义。第三种类型是“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类型被批判为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没有超出乌托邦的境地,不但是存在部分的缺陷,其思想结构本身没有超出近代资本主义。对这三种类型的早期社会主义的思想,广松涉认为,马克思不仅深刻地批判,同时也汲取了其中的积极因素。例如他们继承了狭义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的“阶级对立的消灭”这一主题思想,继承了以西斯蒙第为“这类文献的头面人物” 的小资产阶级所揭示的“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的分析”,还有,马克思在一个时期将自己看作“真正”社会主义或其同类的体现又再从中摆脱。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与继承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广松涉认为,早期社会主义没有超出资本主义体制的地平。他认为,在早期社会主义者那里,未来的这个社会像,归根到底没有超出近代市民社会的原理。它们从自由-平等-博爱这种启蒙主义的、近代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人-社会像出发,为了真正实现这个理念,废除私有财产,财产公有制是必要的,作为其机缘,存在为实现法国革命的理想就需要废除私有财产制这种认识也罢,或者,存在为拯救工人阶级的贫穷状态而废除资本家、废除资本的私人占有是不可欠缺的这种认识也罢,都是在构想一个“民主的组织化的工业社会”的理念。与此相对,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的科学分析,展望未来应有的社会,在此当中提出了与对资本主义地平超越融为一体的以历史科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思想,而不是乌托邦式社会改革方案,他们的共产主义革命理论是对早期社会主义的地平的真正超越。

(2)广松涉从唯物史观角度解读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广松涉认为,马克思立足于真正的共同社会(这个共同社会不是各个个人埋没于总体的前近代的共同体,而是对近代的诸人格的自律加以辩证扬弃的共同社会),作为自在作为的协动关系态的伦理共同体,这种新的人-社会观地平,彻底批判了近代市民社会的社会编成原理,与此同时,批判地超越了这一框架内早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伴随着对他们的历史了解的批判性超越。早期的社会主义的各派历史观,在启蒙主义历史了解的地平之内,他们不能洞见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条件及其规律的必然性。而在马克思那里,真正立足于唯物史观的视域,并且通过立足于《资本论》所结的果实即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分析,超越早期社会主义的唯心史观,得以明确设定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性。同时,广松涉谈到唯物史观以及马克思经济学设定了社会主义革命规律的必然性的时候,他认为那与人的历史行为完成自律展开有关,他引用恩格斯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同时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 。广松涉对这一冲突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矛盾出发展开论述。在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以前,普遍存在着以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为基础的小生产。资产阶级如果不把这些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只能有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社会的生产资料,这些有限的就不能变为强大的生产力。生产资料和生产实质上已经变成社会化了的,但是,它们仍然服从于以个体私人生产为前提的占有方式,此时也就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同时,广松涉又认为,社会主义为了能够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大致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成熟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成长进展这种历史条件的成熟,二、科学的历史把握的确立。因为空想社会主义终归是空想的原因是由于没能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现实态,没有立足于社会科学的正确见解。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确立,广松涉分析其中的社会主义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资本主义的这种生产方式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同时就造成了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广松涉引用恩格斯的话做结论“完成这一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

二、对广松涉上述解读的简单评价

(1)广松涉的解读大致是准确的。广松涉深刻地分析了早起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质,指出早期社会主义思想正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马克思正是伴随着对它们的历史性了解才完成了批判性超越。接下来,广松涉又谈到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的视域,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尤其是抓住主体这一因素,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入手,从所有制关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探析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规律性。

(2)广松涉忽视了从经济学角度深刻剖析马克思是如何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真实地接触到无产阶级實践和经济学史实之后,不自觉发生了一种新的从历史客观现实出发的理论逻辑,开始了对社会现实的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科学研究时期。这一时期从《哲学的贫困》开始,经过《1850—1853年伦敦笔记》,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基本完成。马克思完全以经济学研究中的历史事实为尺度,通过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实研究与批判性考察,科学地说明了整个人类社会、个体的现实生存状态与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世界历史全面解放的现实趋向。

猜你喜欢

科学社会主义乌托邦唯物史观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区别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源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