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现实担当

2013-04-29郑旭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

郑旭

【摘 要】高考是我国重要的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现阶段,我国高考试卷中,关于文言文的命题已经相当成熟,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本文基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形式,分析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旨在让学生从文言文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关键词】文言文;现实担当;命题技术

纵观全国高考试卷,可以看出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形式已经逐渐成熟。无论是文言文的选材,还是命题形式,都开始与现代社会向承接,成为高考试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文言文决定教学内容

高考的考试内容往往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形势的影响下,这一教学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缩小了教学范围。

近年来,就高考文言文的选材范围来看,作品涉及朝代非常广,从五代十国到元、明、清等。但是,作品题材主要偏向人物传记。这主要是由于传记类的作品非常多,且作品中涉及人物、时间、地点、时间等等,内容丰富,条理分明,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然而,纵观历史,先辈们不仅用文字传承仁、义、礼、智、孝,还用文字记载了他们对时事政治的看法。因此,高考中,文言文的考察形式必须脱离人物传记,向多体交叉的作品形式发展。例如,上海卷文言文一直坚持多体并存的形式,以议论和叙述相结合,不仅涉及到的范畴,还涉及学术范围,到达理论与见识并重。

尽管社会一直主张教育的独立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围绕考试进行教学,重视传记类作品,忽视散文、碑传、续表等形式作品的教学,限制了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针对这一现实情况,高考文言文选材时就应实现文言文作品中的多种文体并存,引导文言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充分利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备考质量。另一方面,多样化的文言文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文言文决定教学形式

(一)积累知识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时期文章的风格、结构等方面都会产生极大的变化,高考文言文的考试形式亦然。例如:1990年高考试卷关于文言文翻译的题型为选择题,而近年来,考试形式为联系上下文,进行整句翻译。由此可见,近年来考试形式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

目前,高考中通过翻译文章中的句子,来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的掌握程度。这一考试形式出现,使得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检查学生对词义的掌握程度。然而,古代的文人在写文章时,并不会根据词义来遣词造句,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逻辑。因此,必须改变以记忆为主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全国卷中:“兄弟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这句话中,一共出现了三个“君”字,第一、三个“君”为国君之意,第二个“君”则为国君之礼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断解题了。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文言文的形式的转变:即逐渐从对古汉语知识的考察转向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学生在理解“兄弟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的含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中“遥拜渊圣”以及“但岁行家人例于内廷”这些句子来理解“君之”、“兄之”之意。现阶段,这种考试形式已经得到大力的推广。通过推理的方式理解文意,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非常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注重对词义的教学,导致学生很难将这一系列的知识碎片进行有机整合。因此,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期间,无法整合全文信息对重难点词语进行推断理解,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退化。

(二)断句考查

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总是很难理解文中的重难点句子。断句练习是对学生的综合考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古代汉语知识,还要求对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才能准确的为句子断句。2013年重庆卷中:“岁机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創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这篇文章乍一看,会觉得无从下手,但是当学生通读全文,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理解文意,知道文章说的是饥荒时期,乞讨者没有房子住,尸体在路上被人们践踏。再围绕文言文的句意进行断句。断句联系是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检验,一方面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古代汉语中知识的掌握程度,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指明方向。

三、文言文的命题技术

现阶段,高考文言文除了选材方面存在问题,命题技术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着文言文教学质量。纵观历代高考中文言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考查不全面

古代汉语中关于文言文的词的用法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实词、虚词、断句等方面。在文言文的具体的语境中,词的意义和句式之间也存在着差别。因此,学生只有加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但是,2011年北京卷中没有出现翻译题。今年全国卷中仅仅值考查了实词的用法,也未涉及特殊句式的理解。由于文言文题目设计的片面性,导致真实展现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掌握程度。

(二)文章衔接无层次性

现阶段,人们都在提倡以人为本。然而,这一思想在高考文言文命题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尤其在文言文阅读中,忽视了文章的层次性。文言文全篇古言,学生需要一边阅读,一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增加了阅读难度。然而,四川卷、全国卷将文章几部分的内容进行删减,重新整合为一段,无疑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难度。除此之外,删减不当还容易引起新的问题,例如:全国卷中的文言文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习题涉及到曹丘拜访季布以 “尽力与之联络感情”,但是却将原文中“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这句话删减,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发现两人交流感情的部分。由于高考文言文中删减不当,导致文章无层次感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命题老师在删减内容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规范删减形式。

(三)题干表述不当

题干表述不当主要是指习题中问题表意不明,导致其与文章内容不相符。题干是学生答题的依据,如果题意不明确,必然会对学生造成困扰。例如:山东卷中,要求学生选出“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选项,但是提供的信息六个信息中,有三句话明显不符要求,从而无法体现出题目的价值。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高考文言文形式也应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使其具有灵活性、广泛性的特征。新时代的文言文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考试形式存在,一方面它逐渐以一种现实担当引导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美德。另一方面,还原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加强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种考核模式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同时也能保持考试中的科学性、时代性,有利于优化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志平.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责任担当——以2011年十六套高考文言试题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1(10).

[2]王丹丹.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2011.

[3]颜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审视高考文言文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10(6).

[4]王孟.从高考文言文阅读看文言文教学[J].神州(下旬刊),2012(4).

猜你喜欢

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题如何变抓分难点为得分亮点
重点:文言文阅读
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