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3-04-29杨喜燕罗石生

课外语文·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新课程

杨喜燕 罗石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主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主要理论依据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课前入手、课堂强化、课后扩展三位一体来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和主体积极参与,激发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和活力,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理念之一,自主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语文的学科性质以人文性为基础,同时语文又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达到人文性与工具的统一,而要达到这种统一必然需要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每个人都希望具有发现能力、探索能力、研究能力的心理预期,而小学生的这种愿望更为强烈。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把小学生的外在动机转变为内在动机,打开他们自主求知的心灵、积极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为当下语文课堂的激情和生命力提供保证,为学生求知和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将来的终身学习做好铺垫。

一、自主学习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以学生主动构建学习过程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也称为自我调节的学习,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和“机械学习”。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对自己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自发主动、积极自觉地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的一种学习方式[2]。自主学习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变单纯讲授知识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角色,变指挥者为协作者、学生的伙伴;改变方法,变填鸭式为互相交流、共同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引导和鼓励他们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激发他们自身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的民主化指出师生双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要本着主体间的理念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教育的终身化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则应该相应地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将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技能和能力,为终生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主体性教育理念。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主體意识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发展、个体价值的实现的理念就是主体性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出教育要始终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核心,唤起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精神,发展其主体能力,塑造其主体人格,提升其实践能力、激发其创造能力。自主学习就是受到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滋养,从而使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成为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特征,学生的实践和动手的机会得到保障。

(二)心理学依据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习者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尊重学生,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自我发展和实现的条件得到满足,就会积极地去实现自我。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的潜能,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最适合他们发挥潜能,拓展个性资源的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学习者的个人,是以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而存在并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3]。学习是学习者在自己积累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再建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知识。学生在走进教室前,脑中是充满了经验的,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丰富经验,引导其从已有的经验中创生新的知识经验。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课前入手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要帮助小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要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用各种条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磨练自主学习的意志。多给小学生讲一些励志的故事,帮助学生克服自制力差、依赖性强的缺点,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潜能,适当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给予学生积极心理暗示,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唤起小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自主学习动机和意识。

引导小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目标。小学生因为其知识结构、知识能力对学习目标这个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应该通过引导使学生明白学习最终达到怎样改变,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有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设置各种学习目标。一般来说,小学生由于心理的原因,设置近期目标对他们作用更大。因为近期目标的实现能够使他们直接地看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而长远目标在成绩能力等方面的提高表现得比较模糊、比较慢,因此小学生就会因为看不到进步而缺乏进取的动力,产生依赖心理,甚至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所以教师要引导他们确立具体的现实的自主学习的目标。

指导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技能。课前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步骤,学生进入小学,就学习语文而言,要学习一篇课文,就必须先疏通生字词。因此,老师要切实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教会他们如何预习。让学生自己疏通课文,标记出自己不懂的生字以及新词,通过字词典来认识它们;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之后,要做到会认、会读、会写、会用,会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或相关书籍查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比如:故事、图片、作者简介等。

(二)课堂上强化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营造民主型的课堂,给小学生更多的权利。新课改的目标是构建民主科学的课程体系,它所需要的课堂环境当然也应该是民主的,所以教师要努力建构民主平等和谐相互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偏、难、怪的问题,教师不能生硬地否定甚至责备学生,更不能侮辱谩骂学生,而要关注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可不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思路,教师从学生分享思路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给与指导。同时建议他们听一下其他同学的发言,对同学的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疑问、意见和建议,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总之,教师要多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说话,对学生的缺点要采用建议的方法指导其改进。

构建互动型的课堂,给小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小学生,改变传统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营造互动型课堂,要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不能局限于一部分优生和教师对答互动,而要顾及到班上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参与进课堂中,自己学到了一些东西。教师可以用马蹄组合型座位编排方式来进行教室布置,便于按座位来划分学习小组,也可以按男女同学来划分学习小组;采用小组内部互动交流,小组与小组互动交流,个人与老师互动交流,小组与老师互动交流。

拓展自学式的课堂,给小学生最适切的环境。自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学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适时把自己的自学所得、所感、所悟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必然要自己先充分准备、认真研读,那么他就会把知识挖得相对较深,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 )课后延伸提升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给小学生布置自选课外任务。课外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后作业的要求首先要能够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灵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容”[4]。如学习《葡萄沟后》,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下自选作业:(1)画葡萄,根据课文为一串串葡萄涂上颜色,粘贴到教室的文化墙上,布置葡萄园;(2)假如你去葡萄沟旅游,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会怎样招待你呢?请你写下来;(3)请你为吐鲁番的葡萄干设计广告。这样的作业设计给小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并且这样的作业设计体现了开放性和与生活的联系性,更能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優化课后自主学习评价体系。评价主体要转变,自主学习的评价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课后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写评语,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或是小组合作把作业带回家,相互批改并提出建议,学生批改同伴的作业责任心会驱使其做很多相关准备,无形中培养了其自主学的能力;评价形式要转变,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来评价,还可以通过眼神、动作、手势、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评价。小学生感受到教师给的温暖,会从中得到激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相应的提高;评价语言要转变,语言是实现教学评价最直接的工具,也是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最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评语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当地鼓励学生,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夸大学生的成绩;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判断,更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

自主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是衡量语文课堂是否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一把标尺。小学语文教学必然是在教师主导的前提下,通过课前、课堂、课后三位一体来全面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学习途径,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把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教师需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和灵活地选择教学策略,使得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并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只有这样,小学语文学科的生命力才能激活,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才能激活,自主学习理念真正地得到落实。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让学生心灵也在不断成长和完善,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崔丽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2(3).

(编辑:毕力中)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