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中的误区探讨
2013-04-29周海林
周海林
[摘要]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在文学欣赏方面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一些幼儿园忽视了对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文学欣赏教育。文学欣赏误区的存在使得幼儿缺乏正确、客观的审美态度及审美情操,不利于幼儿的情感成长。幼儿文学欣赏的误区具体表现在:在文学欣赏教育中,幼儿缺失了主体地位;对幼儿的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忽视了对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文学欣赏上,忽略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当幼儿文学欣赏面对这些误区时,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此重视起来。
[关键词]幼儿;文学欣赏;误区
文学欣赏教育是通过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品评,从中来陶冶情操、塑造人性的教育活动。在欣赏的过程中,人们从中能够得到思想的启迪,让智力得到了开发,从而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同时道德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幼儿文学欣赏教育主要集中在对文学作品的知识教育、文学欣赏的技能教育、文学欣赏的思想教育等方面,但当前的幼儿园在文学欣赏教育工作上仍比较薄弱。在幼儿园里,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的文学欣赏教育可以随时随处地开展。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将文学作品的欣赏教育纳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幼儿的文学知识和欣赏技能的传授,通常就是让幼儿通过朗诵和背诵来学习文学作品。例如:对古诗的欣赏,教师先是教会孩子们正确地识字发音,然后带领孩子们反复朗诵古诗,直到幼儿能够完整地背诵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古诗内容的鉴赏,所以整节课下来,孩子们只会背诵,而不解其意。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便会导致孩子们很少能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感。
一、在文学欣赏教育中,幼儿缺失了主体地位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意识到文学欣赏对幼儿主体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文学欣赏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在文学欣赏教育中应该将幼儿视为教育的主体,而不是作为被教育者。比如:在一些幼儿园里,很多教师认为幼儿的年龄偏小,什么都不懂,缺乏主体意识,于是,很容易将幼儿的主体地位转变为被动式的接受地位。要知道幼儿正处在对一切事物的懵懂时期,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张张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白纸。作为幼儿园老师,你可以在这张白纸上任意地图画。只要你用心地去构造,那呈现出来的作品就一定是最美的。正如幼儿的思想,教师给孩子们传授了某种知识、某种思想、某种技能等等,孩子们就会接受这些,因为白纸画上去是什么,就是什么。 可见,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如果教师选择的是将幼儿置于被动的地位,让幼儿被动感知、理解、记忆文学作品, 最终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们能够快速地记忆这些文学作品。那么,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忽略了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时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二、对幼儿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审美感知是人们对某种事物进行体验、想象、理解后所产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当孩子们在看图画时,孩子们会对图画的色彩感知,会对图画所表现出来的故事情节而感知。文学欣赏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美的审视能力,让孩子们有着审美的眼睛和心灵。但幼儿园的教师对孩子们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误区,例如:教师在对孩子们实施文学欣赏教育时,多是以道德训诫为主,告诉孩子们不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却没有教会孩子们真正的理解文学的内涵和感受文学欣赏的魅力。而且有时候,教师对文学作品会过分地注重科学性的分析,但忽略了其实际的文学艺术性,从而导致孩子们对文学作品艺术性的理解比较的生疏,即教师对幼儿的文学教育易忽视孩子们的知、情、意的心理情绪。因此,教师应该从孩子们的情绪上进行培养教育, 激发他们对文学欣赏的艺术情感,重视实用性的情感培养,诸如亲情、友情等,让孩子们在文学欣赏中受到熏陶。
三、忽略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态度
文学欣赏离不开审美态度,作为欣赏的主体,审美态度不仅帮助其对审美客体从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进行文学鉴赏,同时,审美态度还帮助主体处理和协调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引导主体进入艺术形象的世界。当然,主体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移情于直观的艺术形象世界, 从中品味文学情感的变化以及体会人生的丰富多彩。在幼儿园的文学欣赏教育中,教师没对幼儿美的运动模式与生命运动特征进行感知的引导, 而是过于重视对内容的理解,轻视了文学的美感,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从而使得幼儿文学鉴赏活动失去了其价值意义。从鉴赏意义上来讲,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更重要。因此,只有端正了审美态度,才能够恰到好处地开展各种鉴赏活动。
责任编辑 沁 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