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绩效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2013-04-29肖立有
肖立有
[摘要]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收入。但是,这一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并没有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有些地方甚至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有必要进行改进。
[关键词]绩效管理;突破瓶颈;困境;策略
绩效工资,顾名思义就是业绩、效果(效率)工资。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谁的工作量大、质量高,谁就能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从理论上讲这是最公平的分配原则。但是,这个好的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甚至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何会出现这种“出钱不讨好”的现象呢?
教师的绩效不同于企业的绩效,生产企业员工的绩效可以计件、计量,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其劳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具有不可比性和模糊性。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学校管理者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很难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而现在大部分农村学校是用期末考试成绩来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评定,这势必会将教师的工作重心吸引到提高学生分数上来,更有甚者为提高平均分而采取非正常手段,牺牲学生的利益来成就教师的利益。在这样的激励制度引领下,很多教师就会为考试而教。这也有悖于国家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绩效工资的实效性,让奖励性绩效工资有效地激励教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既要客观、公正、公开,又要能够保持对教职员工的科学评价;既要可操作性强、灵敏度高,又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注重实绩,区分类别,区分层次地进行。确立岗位目标,对岗位的劳动环境、工作强度、责任等因素系统地进行测定,从而确定绩效考核标准,为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提供直接依据。但在设立岗位目标时不能按职位高低来分配,把绩效工资演变成 “官效工资”。
二、要丰富绩效考核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引领教师全面发展是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价值取向之一。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行的考核机制只要求教师这只母鸡下出又大又好的蛋,却很少对下蛋的母鸡进行呵护。这种考核机制不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学校管理者应该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杠杆的激励作用,在教师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推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师的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绩效量化考核在增强教师之间竞争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矛盾,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为此,学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既要看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还要看教师所在团队成员的合作效果。如一个语文教师,既要考核其个人工作成绩,也要以语文教研组为单位考核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完成情况,使绩效考核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团队合作,这样可以促使语文教师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共同提高。
四、转变考核重心,从重结果到重过程
“一考定输赢”的绩效考核方式,表面看起来是最有效、最简单的考核方式,但这种考核是对既定事实的考核,很少关注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测和引导。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导向性制度,学校要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既重视教学结果,也关注教学过程。特别是要关注教师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缩短绩效考核兑现的周期,对教师的工作贡献及时给予肯定,对消极怠工的教师及时给予鞭策。
五、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学校要以社会效益作为核定教师绩效工资的基本依据之一。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管理状况制订测评表,详细设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权重。这样既利于学校多角度了解教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又能让社会舆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绩效考核很难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实绩。一方面学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的内容时应尽量做到详细、具体、全面,使教师的业绩得到相应体现,同时要留下供教师结合实际创造发挥的余地。
参考文献
[1]李汉武,王秀英等.论校长在学校绩效管理中的作用[J].新教育,2008,10.
[2]杨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审视.人力资本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0,7.
责任编辑 唐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