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微处寻找变化,变化中理解标准

2013-04-29潘小艳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3年9期
关键词:图标教科书技能

潘小艳

随着《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我们在一年级中率先使用了新版的教科书。将2011年版教科书与2001年版实验教科书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新课标,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本文试就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新旧教科书作比较与分析。

一、小目录中觅变化

翻开新旧两本教科书的目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实验教科书共有10课,每课分“聆听”“ 表演”“编创与活动”三大块。新教科书共有8课,每课分“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编创与活动”四大块。这里有三个改变:

第一个是教科书内容的减少。经过十年的课程实践,我们明显感觉到,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实验教科书的容量偏大,以致我们每个学期都剩下好多内容没有完成,虽然也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可以重组适合自己的教材,但没有具体的方向指导,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和重组就会太过于自由,从而失去教学目标。新教科书适当地删减了部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给教师指明了选择教科书的方向,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清晰。

第二个是“表演”变成“演唱”。在课程实验初期,我们都十分注重“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理念,于是,我们很注重表演,想用“演”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歌曲还没有学唱好的时候就让学生来表演,甚至创编动作,让课堂气氛热闹起来,从而淡化了“唱”的技能和要求,而新教科书中“演唱”的表述就是让我们音乐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唱”的技能和要求,先把歌曲的唱学会,而且要唱好,唱得有感情,在唱好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演,所以,“表演”变成“演唱”是给我们指明了学习歌曲的重点和方向,让我们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的关系。

第三个变化很明显,那就是在目录的每一课里都多了“知识与技能”一项。实验教科书虽然也有知识与技能,但在书本中没有明显的标记,整本教科书中,音乐知识要点都包含在歌曲和聆听曲目中,要教师自己去整理出来,是比较隐性的。而新教科书的知识技能是显性的,不仅在每一课中标明“知识与技能”, 而且在每课的“知识与技能”后面还清楚地标明这课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什么。它有一条清晰可见的线,让教师知道先学什么知识后学什么技能,并且有具体的目标。这一明显的变化,让一线教师重塑了“知识与技能”信念,更完善了音乐审美教育。

另外,新教科书目录的排列是卡片式的,看上去很有新意,再细心一看,每课的阿拉伯数字都用与之相似形状的乐器来表示,很有音乐特色和美感,这细微的变化,着实让心细的我为之感动,感动于教科书编写者对于新版《音乐课程标准》认识之到位,落实之细致。

二、小图标中觅变化

翻开实验教科书和新教科书的第四页,虽然都是在同一页面而且是同一内容,但仔细一看,图片和文字的表述上却有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在课题的标注上,实验教科书没有具体的文字说明,而新教科书上,醒目地标着八个大字“认识图标 记住图标”, 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这八个字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目标:不但要认识图标,而且还要记住图标,以运用于今后的音乐学习中。

其次,在图标的分类上,实验教科书有“唱唱、跳跳、奏奏、想想、听听、认认、玩玩”七类,而新教科书分成“演唱、聆听、演奏、知识与技能、提示、编创与活动”六类,虽然比实验教科书少了一类,但从文字的表述上看,却更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性质:“演唱”比“唱唱”的标准提高了,“唱唱”就一动作而已,把歌曲学会再唱出来就可以,“演唱”就带有感情的色彩,因为只有在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掌握一定的唱歌技巧的基础上,才能把学会的歌曲有感情地表演出来,所以“演唱”的表述更关注了学生唱歌技能的要求和情感的体验, “演奏”和“奏奏”的表述与此道理相同,都更具有审美性;“聆听”和“听听”的意义也大不一样,“聆听”是集中精力认真听,指虔诚地听,带着对音乐作品的尊敬和理解,具有人文性,而“听听”显得没有要求,缺少目标,缺少审美和实践;“认认”与“知识与技能”虽然意思都是学习音乐知识,但“认认”的表述只注重知识,只要认识、领会就行,而“知识与技能”的表述增强了音乐学习的实践性,因为技能的掌握一定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跳跳、玩玩”与“编创与活动”相比,“编创与活动”更具创造性,更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它意在告诉我们教师要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学习能力。

最后,在图标的图形变化看,新教科书比实验教材更具有人文性和审美性,实验教科书的图标单一:“唱唱”是用一个话筒表示,“跳跳”是一只没有舞蹈姿态的孔雀,“听听”就用一个耳机表示等等,而新教科书“聆听”是机灵的小猴子戴着耳机听得笑眯眯的神态,“演唱”是爱唱歌的小青蛙拿着话筒张大嘴巴在投入地唱歌,“演奏”是一只可爱的小熊在兴致勃勃地拉着手风琴,“知识与技能”是山羊公公拿着书本戴着眼镜低着头,认真地在学知识,“提示”是一只鹦鹉一手叉腰,张着嘴巴,好像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要注意的地方,而“编创与活动”是一只灵活、聪明的海豚在顶球,说明是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思考、创编。小动物赋予这些图标以丰富多样的情感,这正说明了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的理念,这些图标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感受,比实验教科书的图标更具有人文性和审美性,看到这些图标,学生就知道要像这些小动物一样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音乐了。

三、小提示中觅变化

翻看新的课本,好多地方都有一只身穿绿衣服的鹦鹉用亲切的语调在告诉我们在学习音乐时要注意的地方。如,在学习歌唱姿势时,说:“站要直,坐要正,歌唱要自然!”在学唱歌曲时,说:“自然放松地唱噢!”“要微笑着唱噢!”“坐正啦,嘴巴要放松噢!”在学习音的强弱时,说:“注意体会声音的强弱噢!”等等。这些亲切的话语都是新教科书特有的,它不仅给人以亲切的感觉,还时刻提醒我们在学习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或者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注意的地方,让我们更好地学习音乐。我们就像多了一个陪伴我们一起学习音乐的老师一样,感觉很温馨。“鹦鹉学舌”就是一遍一遍不停重复着相同的话,这也象征着它在不断提醒我们要注意提示,要不断地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音乐的美。

再看“编创与活动”部分的变化,在实验教科书中,仔细翻看“小电脑”图标的旁边几乎没有文字提示说明,有时候只有简单的图形或者“?”,如何编创与活动,全凭教师的想象和设计,虽然给教师提供了自由想象和设计的空间,但缺乏具体的目标与指导,使编创活动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实效性。新教科书里,“海豚顶球”图标的旁边都有具体的文字提示和要求,这些提示指导我们编创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和目标,让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做到心里有数,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有效的编创与活动中体验和感受音乐的美和快乐。

四、小活页中觅变化

比较人音版一年级上册实验教科书和新教科书的最大不同,要数新教科书最后学生用的“活页习题”了。新教科书8课内容,除了第一课,其余7课和游戏宫都专门设计了习题。它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我马上想到《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课程性质里描述的一大性质:实践性;同时想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2条:“强调音乐实践活动,鼓励音乐创造。”还想到在课程设计思路里的“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活页的设计与实施把以上的标准都一一呈现。

首先,活页里包含了本册教科书大部分的音乐知识,如节奏、音的强弱、打击乐器的认识等等。说明了音乐知识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说明音乐知识的学习要从小渗透。在课程改革初期,我们总是说,要淡化知识与技能,但经过反复的实践,我们发现,音乐的审美、实践必须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没有它,音乐审美体验将无从谈起。其次,活页习题里的“节奏传递”“编一编”“听音乐画线条”等等,都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活动,鼓励音乐创造”的理念,让学生在传递节奏等活动中学会简单的创造。再次,“唱一唱,画一画”“读儿歌,写节奏”“描一描,拍一拍”“编一编,念一念”等等,都再一次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实践性。从习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习题的设计并不像语文、数学学科一样单用“笔”就可以完成,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手、口、脑的运用,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活动中掌握这些音乐知识与技能。

比较实验教科书,新教科书还有很多细微的变化,如:在有些页面的上方,用五线谱谱写了与本课歌曲相同的一个乐句,渗透了五线谱的简单知识;最后的《欢乐谷》让教师有选择地进行歌曲教学,同时还设计了《我的音乐表现》,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评价等等。在这些细微的变化里,处处闪现着“新课标”的身影,提醒一线音乐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321400)

猜你喜欢

图标教科书技能
高级技能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Android手机上那些好看的第三方图标包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中国风图标设计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