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中如何以“静”制动

2013-04-29孟宪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头羊斑羚镰刀

孟宪蘧

新课程改革以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寻求灵动和谐的语文课堂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的追求。其实,一线教师更明白,语文课堂也应该是静的课堂,是动与静有机结合的课堂。任何事物都有个“度”,在动态的活泼引领下,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动”得过度、喧闹无比,还要学会以“静”制动。

古人曰:“静能生慧”。课堂教学需“动”,更需“静”,没有“静”的“动”是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过于华丽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那么,在語文教学中如何以“静”制动呢?

一、静读体验

当今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是必须的,教育者会在课堂上安排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但是往往会遗忘了的默读。其实,让学生静思默想,酝酿品味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对本课的学习,整个课堂顿时沸腾了。在整体感知文本后,学生或放声朗读,或复述打动自己的情节,还有个别学习小组编排、表演了课本剧《第一次飞渡》。在自主活动中学生较好地理解了镰刀头羊为了种群的生存,不怕牺牲的精神,斑羚种群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静静的读书场,让学生在内心反复默读结尾处“镰刀头羊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然后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短暂的“静默”后,学生发表了这样的见解:“这体现镰刀头羊大义凛然、至死不屈的精神”、“这说明镰刀头羊的死不同于一般的自杀,是被逼无奈的行为”、“它的死告诉我们,要爱护动物”、“镰刀头羊的自杀,是对生命尊严的维护,是对动物生存权的无声呐喊”、“这句话寄托了作者对人和斑羚,人和动物能够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再读这一段时,学生的声音震颤了,眼睛亮闪闪的,不舍斑羚的离去,抗议人类虐杀的行为。

二、静悟深思

静悟是教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深度后,引导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个体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最终都要回归到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上来。在文本解读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咀嚼、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文本,在文本中圈点勾画,并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真正做到“与文本、与作者心灵对话”。老师只需静静地巡视,让学生孵化自己的思想,此时最忌暗示式的引导。

有时我们为了精心准备一节课,下了大工夫制作课件,结果呢?那种丰富多彩的课件让人目不暇接,曲风不一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热闹活泼的表演层出不求……但是学生静心学文深思的时间却是少之又少。我们还会回想起这样的场景:老师一个问题问完后,一部分学生总是很快的要求回答,而剩下的一部分学生,每次都不举手。我们通常会认为,后一部分学生的课堂表现不积极。其实更多时候是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答案。如果我们能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咀嚼、品读、感悟、玩味、思考,学在脑子里把答案想的更全面,把语言组织的更流畅些;一时想不出答案的同学再默读静思一会儿。这样的话,相信优等生的思维会更严密,语言表达会更流畅,后进生也会有更充分的思考空间。

三、静想求活

课堂中学生静默思考的环节是弥足珍贵的。只要选取了合适的角度,提出了合适的问题,抓住了合适的火候,学生的静默思考往往是充实的、细致的、深入的,这段表面上的课堂空白,恰巧是学生思维最集中、最投入、最兴奋的当口,足可以“黄金时段”誉之。

比如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让学生静静地反复品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进入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最真切的诉说。此时,学生需要在“静”中凝神深思,顺着教师语言的点拨,渐入诗境,反复品味。小令《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构成了一幅夕阳西下时一只孤鸦栖于枝头哀鸣的凄凉之图。不必在学生读后即让其大谈感受,而是让他们对这九个名词组成的意象静想片刻,在头脑中形成各种有关画面。这种“静中求活”的课型,表面上课堂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但由于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

四、静坐凝神

在写作时,思绪往往会发生阻塞,突然“短路”,那么此时,便需要静坐,寻找灵感。灵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神秘莫测、不可名状的。古典作品上说得神妙莫及,如“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凝神静坐,忽而顿悟”。文论家说到灵感,大多只对经验的描述:它常常在长期的寻求探索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灵感来时文思泉涌,顺畅如流,得心应手;消失时意志消散,文思冷涩,笔下艰难。因此,当学生思绪不畅时,切不可进行悉心“指导”,要留个他们一席空间,学会静坐凝神,寻找灵感。有了“静”,才能让灵感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学生才能“动”起手来,思绪才能自由驰骋,得心应手,应用自如。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孔子也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语文课堂既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也需要静下来。在开放式的课堂中记得要给学生留一点“静”,以“静”制动,让他们酝酿情感、品味思索、唤出内在的灵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高效。

猜你喜欢

头羊斑羚镰刀
读《斑羚飞渡》有感
一例死亡野生斑羚的组织病理诊断分析
爱是永恒的主题——读《斑羚飞渡》有感
酷虫学校再遇镰刀帮(一)
头羊
头 羊
后套头羊
《斑羚飞渡》“飞”出了什么?
一把镰刀
镰刀与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