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指导教学中的困惑
2013-04-29张俊
张俊
新材料作文在2013年正式登上江苏语文高考的舞台。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
新材料作文的好处是能有效的防止作文套作和宿构的出现,考查的信度比命题作文更高,对考生而言具有更大的公平性。但在教学实际操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和不解的地方。
一、审题困惑
新材料作文重审题,使作文训练偏重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而远离了作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一篇作文的生死。
为什么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原因还是材料本身比较复杂或材料语言本身就比较晦涩难懂,即使材料本身不复杂,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对于同一则材料、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对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偏离题意;况且有些材料本身就有争议,因此学生在考场有限的紧张的几分钟内很难把握材料,审准立意。
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本次材料没有在审题上为难学生。因为材料的最后加上了这样一句话“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使得材料的解读和作文的审题豁然开朗,但在此影响下学生们极易思考出小事情会产生大影响、细节决定成败等。虽然考生都在论述“小与大”的关系,也算审题正确,但写的人多了就太平常了、无新意了,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这篇作文的角度自选,探险者、蜡烛、蝴蝶三者都可以作为立意角度,但这一句话却又限制了考生的思维发散,阻碍了考生向高分迈进。
新材料作文比以往高考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学识潜能,展示自己的才智;但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就有争议,这不仅增加了考生的审题难度,也给一线语文教师在新材料作文指导教学中带来一定的困惑。
二、写作创新的困惑
作文应试求稳为上,考场作文写作的模式化倾向严重,作文缺乏个性化和思想深度。首先在文体上,江苏省以前高考命题作文一直强调写记叙文,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往往也是记叙文为主。但到了新材料作文,专家的口吻就不一样了,“新材料作文写议论文,记叙文注定要完蛋”(南京沈中尧老师原话)。我们的一线老师面对新材料作文也重新在高三恢复了放弃多年的议论文教学,一切从零开始,向议论文的教学发起了进攻。因为新材料作文适合写议论文,而且写议论文有抓手,新材料作文写成记叙文,要注意所叙事情与材料的同构性,写不好会变成材料的复制品,不容易操作,且写记叙文又容易偏题。
其次,在结构模式上,多年前的“引、议、联、结”材料作文写法又被老师们重新带回作文课堂,新材料作文写作第一段要先引材料,再由材料引观点,接着再举几个事例论证观点,最后总结再回扣材料。鲜活生动的写作活动完全变成了填充式的公式作文,只要不偏题,无论写得怎么样,这样的作文也能得个大路货的中游分,全班全省都写这样平庸的议论文,全班全省都得一个比较平庸的分数。不是有专家在宣扬我们高考作文一定要求稳,70分的作文只要得50分即可么?可惜的是连50分也得不到,2013江苏高考的作文全省均分只有45分,而且高分段的作文明显比较少。因为是新材料作文,今年高考作文也以议论文为主,记叙文很少,写记叙文毕竟风险很大,只好忍痛割爱。求稳,影响了考生个性的发挥,导致了师生不求上进,导致了大量的毫无思想深度,人云亦云的平庸、枯燥的议论文的出现,往年的那些鲜活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记叙文再也看不到了。“引、议、联、结”的套路写作,同一种模式,同一种声音,作文均分的进一步走低,这就是所谓新材料作文带来的成果吗?
曾经,本班有同学在模考中,没有按常规出牌,通篇没有引材料,写了一篇记叙文也得了高分。2013江苏省高考也有位考生在作文时,没有按照材料中的提示语去“立意”,而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论证,得出这些“色彩斑斓的蝴蝶”其实不是蝴蝶,而是蛾子,最终也得了高分。新材料作文到底怎么写,是循规蹈矩,还是剑走偏锋,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三、作文评卷的困惑
作文材料语义的复杂性,内容的问题性,给作文阅卷带来了困难。新材料作文由于材料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材料解读人水平的参差不齐,给材料本身解读也带来了争议。2013年高考江苏作文“蝴蝶与探险者”,材料本身就有问题,具有常识性的错误。众所周知,蝴蝶是向光的,不可能自己主动飞向黑暗的山洞,蜡烛光与蝴蝶的活动之间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材料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样一个不合情理甚至漏洞百出的作文材料,对于处于紧张考试中的考生来说应该说是非常残酷的,也是不人道的。再如2012安徽高考题“不要将梯子横放”,材料本身解读也争议较多,有人认为是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有人认为是转换工作思路,有人认为是抓住本质,有人认为是以人为本,意见分歧较大,不下十几种,孰是孰非,道不明,说不白。我们做老师的在轻松的考场之外,争议都这么大,想想我们的考生,要将考试的作文材料审准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再想想,每次作文评卷时,拟定评分标准该是多么的困难,平时我们考试时,老师们常常为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审题立意争论得面红耳赤,有时大半天下来也不能形成统一意见。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最终也是放宽了标准,只要与材料有点联系,均视为审题正确,考生平时所担心的审题出错问题,在2013高考中更是少见。
新材料作文已经登上了我们江苏高考的舞台。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去适应它,改良它,进一步去规范作文材料的选择,进一步去降低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进一步去完善材料作文评卷的标准,让材料作文回归作文表达的本真。这些是江苏高考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需要共同探究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