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时空差

2013-04-29张文件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林则徐传授时空

张文件

人类的任何历史活动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并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离开了时间和空间就谈不上历史的存在。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借助这一特点,扬长避短,让历史走近学生,让学生关注历史,从而让历史课堂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从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贯穿时空的理念

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上述《纲要》指出:“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积极贯彻《纲要》精神,在历史教学中引进三个维度,实现三位一体化。

1.从知识与技能看,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时空对话中紧跟新课改步伐

以往的中学历史教育把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能力割裂开来,甚至只是单一地传授知识,注重知识的堆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师生带进了“死胡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课程改革注重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例如世界近代史通过“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近代社会的发展与动荡”、“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这三个主题,让学生了解感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终结的历史,形成历史发展的脉络。

2.从过程和方法上看,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时空影院中实现古今对话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我们要引导学生从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方面转变。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历史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走近历史,利用时空影院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北洋水师》、《集结号》等影视剧,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进行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并结合影片了解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的历史背景,讲述邓世昌、黄海海战、百团大战等故事,在时空课堂实现古今对话。

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时空碰撞中感悟人生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丰富了以往政治思想教育的内涵,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例如,新课程标准中规定,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在跨越历史长河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利用时空差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学会探究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传授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成功引导学生发现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知识的能力。

如在《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播放了电影《林则徐》,通过视频播放营造历史氛围,让学生知道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会影响军队战斗力,突显林则徐禁烟的浩然正气。这种情境烘托,让学生走近人物,从而使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评判人物,感知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学生了解林则徐的事迹后教师趁热打铁设计了三个话题。(1)想一想:影片内容中有哪些地方不懂?(2)说一说:影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3)评一评:林则徐是近代民族英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笔者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积极讨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时空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历史课堂的时空跨越感强,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能让学生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交流与探讨,尽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当然讨论的话题应该是影响历史进程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之谜之类。讨论不宜过多,最好能以主题或人物的形式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升华。如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下限是1919年五四运动,还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又如冷战是始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還是始于丘吉尔的富士顿“铁幕演说”等。讨论总结时,要全面评价学生的意见,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必要时还可以引用他们发言中的个性化说法,也可以说说教师从中所受的启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林则徐传授时空
《林则徐》
跨越时空的相遇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镜中的时空穿梭
传授技艺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林则徐禁烟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