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改革尝试

2013-04-29周丽花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中心教育教师

周丽花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之中,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为主要目的,重视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地发挥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发现、探索以及创造的学习空间,并且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不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优良学生,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问题,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是在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科为中心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实践中教师要承担起 “传授者” “参与者”“促进者”“学习伙伴”等多种角色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中心,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教师的教育、教学应该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所有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必须正视学生及其发展,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创造性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的教学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是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

农业社会注重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到了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急剧增加,对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贮存了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将更有意义,我们的教学仅仅靠传授知识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它强调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怎样学,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式”,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传统教育是“培养能复制某些知识材料,具有从事某些规定的智力活动的技能,并且能复制教师思想的学生,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学习”。这种主要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不利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3.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要求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看做“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教师是“主要辅导者”。因此,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看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教师行为必须转变

1.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要针对学习者的自动自发而进行。建构主义认为:“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化为己有的知识。那些强加给学生的知识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在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认为重要的,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其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就会抢座位听课;而他们认为不重要的,没有兴趣的学科就上课打瞌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究性,才能进行有效教学。

2.教学中要多创设问题情境,多提供学生可以随意支配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动机,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及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情感空间和资源。

3.教师要多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在真實或类似的环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自由、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能力发展。

4.教学中要多提供时间、空间资源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

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和教师两个完整精神世界互相沟通了解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但是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和开展竞争性学习搭建平台,通过 “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合作,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境界。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中心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题解教育『三问』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