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机舱门框的减重设计
2013-04-29戴诗龙
戴诗龙
摘 要:文章论述了某型机舱门框减重设计过程,提出多种方案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舱门框;减重;设计
1 引言
飞机的费用与其重量直接相关,因此在设计飞机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减小飞机的重量。减重设计在飞机设计过程中是很常见并且很实用的一种设计方法。
在飞机的重量组成中,结构重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飞机结构的重量控制在飞机设计中非常关键。
2 任务描述
为了降低飞机运营成本,某型机提出了舱门的减重要求。其中一舱门为机身前段的左舱门,其总重约为100kg,减重目标为10%。舱门中间位置第四框主要由四个部件组成。两个主框段001和003,一个盒形件002,一个型材件004。材料為铝合金7175和2024。
此框的001框段和003框段为框的主要构件,起主要的承力作用。002盒形件,连接两个相邻框腹板,并和密封板,梁凸缘,框段凸缘一起,起到支撑密封处内蒙皮的作用。004型材件为连接件,连接框和梁。
CATIA V5应用于3D建模、强度分析和重量分析。设计流程见下图:
3 减重方案的提出
a.方案一:材料优化,选择新材料
此框的零件都是通用的铝合金材料。7175是一种以铝锌为主要合金的高强度锻铝材料,在静强度,抗疲劳,损伤容限,抗腐蚀,应力腐蚀开裂等各方面都表现优异。2024是一种以铝铜为主要合金的铝合金材料,在抗疲劳,损伤容限方面有很好的性能,但是在静强度上不是很好。如果想改变材料来减轻重量,那么选择的替代材料必须强度性能与原来相当或者更优,但重量更轻。
铝锂合金是一种低密度、高模量、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的铝合金。这种新型的铝合金材料,目前主要应用在一些民航客机的机身结构上。相对其它的通用铝合金,Al-Li合金有如下优点。
低密度:每1%的Li能带来3%的密度减少。
高强度:每1%的Li能带来5%的强度模量增加。
维修兼容性:已定义的关于铝合金结构维修标准都适用于Al-Li合金结构。
b.方案二:尺寸优化,降低强度裕度
框的零件中,考虑到机加件的强度比较好,余度较大,所以在方案建议中,考虑是否能将框段的主要尺寸减少。比如将001和003框段原来的厚度2.0减少到1.6mm。002盒形件凸缘高度降低,上下各降低5mm,厚度也由原来的2.0和3.0分别减少到1.8和2.6,(如图2a)。对于004型材,其主要是起连接框和梁的作用,结合旁边的环境,考虑只将它的长度减少。这样做必然会对其强度或者刚度有所削弱,但是只要强度还在许用范围内,那这个方案可以接受。
c.方案三:构形优化,简化结构形式
上框段001和下框段003,由于其结构形式复杂,承担着此框的主要功能。所以对其结构形式不做改变。盒形件002,考虑是否可以改成板金件(如图2b),但是厚度由原来平均2.0改成3.0。
4 减重方案的分析
a.对方案一的分析
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减少重量方面来考虑,换成Al-Li合金确实是一种合适之选。但是铝与锂的熔点及密度相差4倍以上,为熔炼及加工带来很大困难,相应会带来成本的增加。所以,把它作为一个次选方案;
b.对方案二的分析
在对方案二的分析中,主要是安装协调和强度分析。
安装协调性要保证不能与周围系统、结构的装配,管路通路等产生影响和干涉。零件所受的最大应力是检验强度的一个关键参数。零件的变形,它表征了零件的刚度性能。
下面以002盒形件为例。其主要更改为腹板和凸缘的厚度、高度。经过协调之后,这些尺寸的更改,不会影响到周围系统的安装,也不会与周围的结构件和系统件发生干涉。
通过CATIA静强度分析,可知更改前、后最大应力值分别为73、77MPa,最大位移为0.225、0.242mm。最大应力值和变形量变化都很小,满足原来的要求。
c.对方案3的分析
方案3主要是对002盒形件进行更改。将机加件改成板金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这个方案对零件改动较大,在连接上,三个连接面的铆钉数量由原来的双排,改为一排。这对铆钉的强度要求有所提高。它周围没有系统与之连接,所以对周围不会产生影响。
强度分析发现更改后所受最大应力值增加了一倍,变形量增加了三倍。不符合强度要求,所以这个方案不能采用。
5 减重计算
从上节的方案分析结果,可以确定方案二(即更改尺寸)为首选方案,方案一(更换材料)为次选方案。方案三(更改结构形式)不能实行。
通过CATIA重量分析得出,更改前框重量1433g,实行方案二更改尺寸后重量1302g,减重131g,占比9.1%;如果再考虑方案一更换材料,则重量为1209g,减重224g,占比16%。
所以,仅实施方案二,减重值接近任务目标值。如果再考虑方案一,则整个框能超出任务值6%,减重效果明显。
6 结束语
此次减重设计是在原始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优化设计。方案从制定、分析,再到实施,整个过程包含循环与反馈。当然,就此框而言,其减重方案还有很多,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很多,比如失稳,疲劳,整体的刚度等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设计环境。多做方案,分析全面,在符合各项要求的基础上达到最轻重量。
参考文献
[1]丁文汇,王渠东,刘满平.高技术发展报告-轻合金技术新进展.
[2]王南寿,王昂,毛德华,高占民,等.飞机设计手册.结构设计.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3]陈俊章.重量平衡与控制[M].航空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