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途径和原则

2013-04-29刘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9期
关键词:凸透镜课件实验教学

刘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不是渗透到实验的全过程,更不是用来解决物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努力寻求二者最佳的结合点,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途径

1.信息技术与演示实验相整合,弥补实验不足

受常规实验仪器本身条件的限制,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现在,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模拟一些现有条件下实验效果不佳、又很重要的实验,增强演示效果,弥补常规实验仪器实验的不足。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受到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物像并不随着物距的变化而产生显著的变化,这样的实验过程和效果严重影响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特点的准确理解。为了弥补这个实验的不足,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准确呈现蜡烛从无穷远处到小于焦距处整个变化过程中物距、像距和物像的连续变化情况,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

2.信息技术与实验操作相整合,提高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至关重要。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对物理实验重视不足,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捉襟见肘,操作不熟练,甚至会出现操作方法层面的错误,有时还会损坏实验仪器。一旦出现此类失误,学生就会对实验课失去兴趣,影响实验效果。这时,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常见的违规操作,如用体温计测量开水温度,用超过弹簧秤量程的力拉弹簧秤、把电流表的正、负极接反,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位置的交换等,让学生知晓违规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代价”,这样做的效果远非教师的诸如“注意事项”的空洞说教所能比。

3.信息技术与虚拟实验相整合,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条件、实验环境及实验水平的制约,往往会出现实验结果和相应理论不一致的状况,有的甚至大相径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常规实验室的“短处”。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网络虚拟实验室,这一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虚拟的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开放性的操作环境,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反复进行实验操作,合作探讨实验过程,一些常规实验室无法“胜任”的实验在这里都可以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4.信息技术与动态实验相整合,增强教学效果

网络环境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而且,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的特点,物理教学中如果遇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就不妨求助网络。例如,在进行“浮力”一节教学时,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为了避免抽象、难懂的说教,我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物理学科课件库网站下载相关课件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课件以动画的形式逐一呈现表示前与后、左与右压强的慢镜头,由于前与后、左与右所受到压力分别相等,所以小木块保持不动;由于上、下表面在水中所处的深度不同,当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便慢慢向上移动。至此,通过直观的动画、动态的实验就可以生动、形象地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整合的原则

1.过程性原则

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体现物理发现、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整合”应该是以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具体任务、能力要求的完成为目标,充分挖掘实验与信息技术的最佳结合点。

2.创新性原则

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立足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整合”是培养创新思维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出发点。“整合”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再创造”。

3.适度性原则

物理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定要适度,切忌为追求视听效果而使课件华而不实,要将完美的外在形式与实用的实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切不可贪多求快。

总之,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中的实验,优化了实验过程,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当然,我们应该根据现有条件,有选择性地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整合实践,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开拓物理实验教学的新空间。

猜你喜欢

凸透镜课件实验教学
凸透镜成像知多少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巩固
小小凸透镜 成像应用多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学好凸透镜 成像点点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