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碎的心灵如何恢复

2013-04-29张怡筠

健康博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救灾灾难心情

张怡筠

当地震来临,大地奏起了变调的摇篮曲,重重地摇醒了正在酣睡的你我。天摇地动的黑暗中,伴随而来的是惊慌、恐惧,甚至是绝望悲痛。

经历过地震的王先生声音颤抖地说,地震当晚他正在台北市区的一家旅馆睡觉,突然感到天摇地动而被惊醒,一下子灯也熄了,在一片漆黑中他拉开了窗帘,没想到竟然看到隔壁的东星大楼在眼前轰然而倒,顿时窗外一片哀嚎唳泣,惨不忍睹。他说,自此之后他就天天睡不好,常常梦到大楼往自己身上倒来。王先生强调:“我是个身心正常的人,怎么也会做这种噩梦,发生这样的失常状况呢?”

每每谈起大地震,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如果你也曾被大地摇醒,相信心情也一定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而在救灾救人告一段落,重建家园计划正待开展之际,此刻更值得我们思忖的,是该如何重建心情。想到这儿,仍觉得有些惊惶未定、不知所措吗?嗯,那就请先做个深呼吸,接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心情复建工作究竟该做些什么。

步骤一、看看你看看我,做情绪体验

在历经重大灾难后,劫后余生的心情最可能挤压出的变形,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谓的“创伤后压力征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或者是一般人所谓的“灾难后遗症”。这些因为灾难而引起的心情不适现象往往会立刻出现,但也有可能会暂时被压抑住,数个月后才发生,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地震后,必须先从每天观察自己开始,看看自己心情受灾的程度有多严重。

如果你发觉自己在地震后,心情及行为上出现了上面清单中的某些异常反应,请先告诉自己,这些异常的反应是很正常的,大多数人在经历如此激烈的情绪经验后,都会有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就拿我个人来说,地震后天天看着救灾画面,平常食量不错的我,许多天变得一点食欲也没)。所以请多留意自己近来的生活作息,千万别因为担心自己不正常,而刻意地去忽视压力症状。

步骤二、让情绪抒发出来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压抑不处理,只会造成日后更长久的问题。因此接下来,请找找亲朋好友,把心中的感觉表达出来,并且让情绪自然宣泄。不晓得该如何开口吗?其实最好的方式,不妨先从问候关心对方开始:“你在地震后都还好吗?”接着可以谈谈自己地震当时的情况:“地震那天我刚好在……”然后请继续说出自己心中的感觉:“所以我觉得很……(害怕、担心、沮丧、伤心等)”。

请别怕面对自己受伤的情绪,我们每个人都受了伤,只有把情绪抒发,靠彼此支持,才能真正让疗伤开始。而在家中也可以家庭会议的方式,鼓励大家轮流说出心中感觉,并一起想想减低恐的方法。所以想哭就哭,想叫就大声叫出来吧!

步骤三、尽快让生活恢复常轨

情绪做了初步的处理后,这下就该努力让失序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因为稳定而规律的生活节奏会让心情有所依归,而不再慌乱。如果失眠、焦虑情况仍然严重,请尽快去看精神科大夫,安眠药、抗焦虑及抗忧郁的药物都会是最有效的急救方式。

此外,别忘了利用这本书其他单元所提供的建议来改善心情,例如多运动、听音乐、做放松练习等,这都会帮助我们重拾生活的规律及心情的平静。

步骤四、伸出援手帮助救灾

心理学上的研究发现,如果能伸援救助,则会降低对灾难情境感到毫无掌控能力所引起的无助。也就是说,当我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人,不论是出钱或出力,都会让我们的情绪焦点改变,从“无助的受害者”变成“有用的协助者”。这一点就会让我们的心情大为好转,不再茫然无助。因此请想个方式参与救助的行列,这会是个助人又利己的好方法。

步骤五、对灾难重新下定义

心理学家发觉,决定我们对一个事件所产生的感觉的主因,不在于事件的本身,而在于我们对这个事件所下的定义。因此若要真的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我们如何看待这次的经验,就成了重要的关键。

许多人在地震后都在问:“为什么惨剧会发生在我身上?”说实话,这样的思考助益不大,而且容易导致自怨自艾。因此真正建设性的问题应该是:“我可以从这之中学到什么?”从这阵子街头巷尾的讨论中,也许可以归纳出几个答案:

乍然发现原来生命的重心,不该是金钱与权力,而该是家人朋友间的紧密联系。

决定不再为小事抓狂,原本动不动就迁怒记恨的习惯,顿时变得荒诞可笑了。

体会到生命无常,更该把握当下。少花些时间抱怨痛苦,就会多一些时间体验快乐。

黑暗的大地狂舞却也摇晃出光明的人性温暖,这些许久不见的良善热情,让人重拾对家园邻里的信心。

你的体会又是什么呢?如此这般地,当我们重新去定义灾难时,就能在这个伤痛经验中,获得丰富的生命能量。最后,想提醒你的是,我们也许无法掌握地震,但请别慌张,让我们继续掌握情绪,从灾难中找出最新的生命力,继续往下走去。

编辑 赵湘

猜你喜欢

救灾灾难心情
航母救灾
雷击灾难
防汛救灾 应急先锋冲在前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天天有个好心情
灾难不是“假想敌”
心情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