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汉语,推倒英语?

2013-04-29白水

亚太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少儿英语英语课国学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并在博客发表《全国娃娃学英语当急刹车》一文,对之前的呼吁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他认为,汉语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边缘化,并举例说明了保卫母语是许多国家的共识;同时,他强调目前的英语教育不符合中国东西部、城乡差距大,家庭贫富不均的国情,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对于目前英语学习过度火爆的现象,王旭明归纳认为是公办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商业培训机构追求利益和老师家长盲目跟风造成的。

目前,汉语的确出现了一定的危机,国学教育的缺失,也是一大遗憾。毕竟,国学中有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于取消小学英语,如今也似乎成为已经达成共识。前不久,教育部“减负十规”再征民意,其中便有学期统考取消英语的条例。由此可见,对英语的痴迷与热爱本身,已经在“降温”了,这虽然还未落地生根,但最起码代表了一种流行趋势。但是,汉语崛起,就一定要把英语推倒吗?

支持

英语“淹没”了学生 “吞噬”了学习时间

吞噬童趣,英语“难辞其咎”

有学者认为,目前英语和国语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确有本末倒置之嫌。正确看待英语教学,必须首先让英语“通吃”的优先地位靠后,让暴热的英语学习归于理性与寻常。正如有网友直呼:英文确实很重要,但英文是“助力”而不是“主力”;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更是一言中的:“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的根。”

弱化小学英语课,也是减轻孩子负担的必然选择。吞噬孩子童趣、造成孩子压力的,英语课程“难辞其咎”。君不见社会上少儿英语班泛滥成灾。甚至连母语都说不利索的孩子,也急急忙忙去“开发”英语,凸显对英语教育的过度崇拜。由于缺乏现实交流的语言环境,孩子们靠机械地记忆英语单词,效果并不理想。少儿学习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为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的学业负担。这也是人们对“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持支持态度的主要原因。

把英语变成兴趣课

过度拔高英语重要性,缺乏理性与客观;取消小学英语课,也有些过激与偏颇。英语终究不过是一种语言工具和交流载体。把英语教学从必修课的角色转换成为兴趣课或选修课,或不失为明智之举。

在国外,强制性地要求所有小学生都学习某门外语是十分罕见的。通常,外语大多数是选修课一即便是学校教育必修课程,也往往是在中学阶段。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孩子把母语学习好,另一方面不至于过早地让孩子厌学。比如,美国的基础教育就没有任何必修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自由选修外语一西班牙、法语、德语、拉丁语、汉语、日语。虽然近年来随着我国实力的快速增强,使得一些美国人认为有必要让孩子必修汉语,但这种声音既没有变成国家教育政策,也没有变成州与地方学区的教育政策。英国和澳大利亚政府虽然有意将汉语列为小学必修课,但阻力非常大。

尝试取消英语考试

有教师认为,小学的英语教育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语言从小学习会容易很多,但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应付考试。要想减轻学生学习外语的负担,最主要还是要取消考试。如果考试取消了,学校可以更侧重培养孩子的口语水平和对英语的兴趣,这也许对英语教学更有帮助。

有学者认为,“英语要从娃娃抓起”已然成为社会现象,不仅各种社会少儿英语班方兴未艾,就连学校也早已开设了小学英语课。从某种意义上讲,如同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小学英语不过是“小学中学化”的延续,其间既有家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也有教育者们“为获得教育政绩”的需求,更有对接“社会需要”的超前。

时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都是围绕着中高考两个指挥棒在进行,采取的是“考什么学什么”的方式,每个人都被绑在了同一架考试战车上。当分数成了唯一的选拔标准,所谓的特长和专业最后也得靠分数来体现。在“学习要趁早”的指导思想下,不仅英语教育小学化,甚至已经幼儿化和胎教化,“英语情结”所承载的是全民性的教育诉求,孩子便成了被过度透支的学习工具。

减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关键就在于必须从选拔方式改革入手,让考试不再成为唯一的标准。现在的问题是,在“全民学英语”的浪潮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被强迫学习。“高考权重和语文数学同等,大学没过四级不能毕业,职称晋级与外语水平挂钩”,时下的英语成了社会生存的资格和门槛,才使得大家对此趋之若鹜。

反对

取消小学英语 矫枉过正

需要规范而非简单取消

英语的功利化、工具化,让人们对英语课保持着一种复杂的情感。爱之,源于其敲门砖的功能;恨之,在于前期投入的巨大。英语学习偏离了纯粹的求知轨道,但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英语又是种必要的知识构成。小学英语课需要的是规范,而非简单取消。

当下,小学英语课的异化,很大程度上不是小学课程设置的问题。高考作为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它对考试内容的设定,会一级一级地反向传递到终端,从高中到初中到小学,甚至幼儿园。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家长为了保证孩子打下英语基础,将其送往双语幼儿园,把幼儿园当作英语学习的起跑线。汉语的危机,本质上不在于英语学习对学生时间的占据,而在于异化的教育理念为语文设定了一套功利化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和英语一样,语文也是工具式的,而非一个按照语言规律被学习的语种。

英语汉语没任何冲突 国学可通过政策扶持

对于王旭明提出的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救救汉语的说法。福建师范大学附中高级语文老师薛章辉认为,此观点太过偏激。

薛章辉认为,学习英语与汉语没有任何的冲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越多的语言是了解新知识的途径。若学校取消英语课,势必导致学生家长选择在课外为孩子补习英语,小孩的学习负担将进一步加重。”薛章辉指出,国学教育应通过国家加大政策力度来提高,可以在中高考中加重对国学的测试,例如像英语四六级一样,对国学也来个分级检测考核,以此来提高国学的普及率。

取消英语 救不了国学

取消小学英语,把“多余”的时间给国学教育,也不见得就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在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中,学文科的学生没有人文精神,学理科的学生缺乏科学精神,这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出高分升学,而不是发展自身的素质,这不可能靠增减学习科目来解决。在当前,英语教育成为应试英语,学生会考试却不会听说,语文教育也有同样的问题,机械地背诵诗文,阅读时把美文弄得支离破碎,作文时主题先行,流行押题、套题、虚构编造,如果升学教育模式不破除,给语文教育再多的时间,也难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有专家表示,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唯一出路是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实行高校自主招生。这样,中小学将拥有多元办学的空间,可以推进个性化教育。如果实行多元评价、多元办学,有的小学可以开设英语,有的小学可以不开设英语,有的小学内还可对英语实行分层教育,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这就把“一刀切”地学英语,变为选择性地学英语,而且把选择权交给了受教育者。不仅对英语学科如此,其他所有学科的教育教学都可以如此,这让学校不再千校一面,学生也不再一个模式,个性、兴趣得到发展。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拯救所有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的根本途径。

编后语:进入21世纪以来,英语教育高烧不退,英语学习低龄化成为趋势。小学陆续开设英语课程,社会少儿英语班遍地开花,一度成为家长课外辅导之首选。这意味着英语学习已占用了儿童大量时间与精力,母语学习的主导地位已岌岌可危。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在语言形成时期学习外语,确实会有导致儿童缺乏文化认同感的隐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已成为我国新型人才的必备能力。相应的,英语也是升学、就业的重要考核项目之一。有这些因素作为导向,家长对孩子英语教育的热忱自然会只升不降,取消了小学英语课程,反而倒逼社会少儿英语班的壮大,减负也将变成增负,增加汉语学习的设想也会随之落空。看来,“英语过热”与“英语急刹车”都并非良策,外语学习应控制在合理适用的范围之内。

单纯调整两种语言之间的学习量是治标不治本之举,“打铁还需自身硬”,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魅力已毋需赘言,但目前的汉语教育却未能将这些特质完全发挥出来,这才是引发汉语危机的重要原因。一些小学语文教育禁锢在枯燥乏味之中,汉字认读凭靠机械重复,古文鉴赏全赖死记硬背,阅读硬求归纳一个中心思想,一千个儿童心中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儿童在枯燥之中难以体味到汉语的博大精深,兴趣导向无法发挥作用,自然无法同汉语中蕴藏的中华文化产生亲近感。与此同时,大量的英语学习填补了汉语教学的漏洞,从英语中习得的西方文化则进一步冲淡了儿童的中华文化认同感。

幸而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开始转变教学思路。例如,传统书法走进课堂就为语文教学吹入清新之风,学生通过了解造字规律来认读汉字,临摹古诗词也是解读传统文化的契机,与此同时还培养了艺术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正当以这种活泼多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传承中华文化。

“英语过热”带来的教育隐忧并非杞人忧天,适当调整英语学习量是对中华文化的负责,也是对儿童未来的负责,英语汉语相互权重则可培养儿童开放兼容的品格。而拯救汉语的当务之急则是提升汉语教育的质量,以文化自信来化解汉语危机。

(责任编校:白水)

猜你喜欢

少儿英语英语课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教育戏剧对少儿英语教学的意义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兰迪少儿英语完成C轮5.2亿元融资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研究
E-Blocks电子积木在少儿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少儿英语教学
快乐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