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学生一个自由的课堂
2013-04-29刘小蒙
刘小蒙
【摘要】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的外在表现是学生主动的能动性,是发自学生内心的主觀愿望,这种主动的能动性是教师教学所追寻的理想目标。换言之,要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自主策划活动形式,自主地从事研究活动,在自主活动中超越自我。然而这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离实践还有一段距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创新课堂教学。
【关键词】主体;自由;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由是人存在的特征。——弗拉姆
今天我们该如何面对学生?
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人的行为追求着他自己的目的和理想的实现,自由本是人性,这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原始动力。学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认识水平。然而,不正常的违背人性的做法依然存在:教师传授,学生依样画葫芦,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论学生当时主观上有什么想法,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要求去做。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居高临下的心态,甚至是霸道的心态仍然存在。
前几天我听了一节语文课,这位老师讲的是小说,在指导学生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时,老师大约是准备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德育主任处理几个抽烟的学生,几个学生却不承认抽了烟,主任想了一个主意,让他们自己露出原形,于是准备了一包薯条,并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他兴高采烈地刚开了一个头,就有一个学生一边比划抽烟的姿势,一边说:“我知道,我知道,那些学生这样吃薯条……”同时几个学生也一边比划一边小声说。这时老师停了下来不再讲述,脸色开始不好看,学生一看形势不对,知趣地不再嚷嚷,气氛一下冷了下来,那一会教室里静得很。我想他肯定觉着讲那个故事也没趣了,那位老师也不再讲故事了,转入下一个话题了。我开始无心听课了,这是一个多好的契机呀!那么热烈的气氛,那么高的热情,抓住它,让那几位学生分别讲讲,老师再加以引导,指出动作可以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水到渠成,省时省力,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何乐而不为呀?可是……以下的内容那位老师讲得滔滔不绝,我听着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在课改经历了几个年头后,还有如此“霸道”的老师,还有如此低级的错误出现,呜呼,无法可想!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这种主体性的外在表现是学生主动的能动性,是发自学生内心的主观愿望,这种主动的能动性是教师教学所追寻的理想目标。换言之,要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内容,自主策划活动形式,自主地从事研究活动,在自主活动中超越自我。然而这只是停留在理论上,离实践还有一段距离。像这样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个性消失、泯灭,创新意识淡化,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还给学生一个“自由”,创新课堂教学。
还学生一个平等。在不少教师的课堂里仍是“师道尊严”,教师仍是课堂的领导者、主宰者,知识的传输者,“搬运工”。被动压抑的课堂,居高临下的态度,怎能适应新课的要求,怎样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创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应还学生一个平等,建立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给学生一个权利。新课程,我认为新在从“教”到“学”的转变,宏观上说,要突出学生的学法,微观上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享更多的课堂控制权。课堂教学是一系列“教学事件”组成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理应也必须成为教学事件的策动者、控制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上给学生自行设计、自教自学、合作探究的空间,实质上就是给了学生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使课堂活泼生动,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受益者。
绐学生一个舞台。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生活,让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而老师则应当认真听学生讲发现了什么,谈了怎样的观点,这就需要构建师生双向通道,实现双方的有效互动。以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师生活动,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并在立足课本作重点探究,获取真实体验后,进行适度的迁移,进而掌握知识,教师适时点评、总结、归纳,这就是课程——活动——经验——知识,这种重过程的路子,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解决、自主结论,在方法与过程中增强知识才干,避免了教师将枯燥的规律强加给学生的现象,学生自然活动的兴趣盎然。
给学生一个多彩世界。知识是个人与情境间互动的产物,除了让学生多走出校园去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自然外,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还原生活,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多彩的世界。实验表明,中学生的学习思维主要属经验型,就是学生在进行逻辑思维时,需要具体的形象,感性的材料等感性经验的支持。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类通过视听获取的知识信息高达90%。因此,要高效地利用人体的视听感官学习,发挥人体潜能。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多媒体教育就从心理上、生理上适应这一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课堂教学中信息传递手段单一,也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活跃了气氛,激发了兴趣,缩短学生认知、内化过程,教学效益自然丰厚。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