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上的葬礼
2013-04-29梁慧
梁慧
体育比赛虽然屡次遭袭,但大多属于“躺枪”,成了别人的挡箭牌。
4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马萨诸塞州纪念独立战争的爱国者日。从1897年起,每年的这一天,波士顿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马拉松比赛,从未间断。然而,2013年的4月15日,当这项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比赛即将见证它的第177次终点时,两声巨响毁了一切。
3人死亡,180多人受伤,一场欢乐的体育盛宴瞬间变成血腥的犯罪现场。自“9·11”以来一直严防死守的美国本土,再次遭受来自恐怖分子的重创。而奥巴马二期的反恐战略调整也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网络袭击真是头号威胁?本土安全面临的威胁是否被低估?
唤醒所有人灰色记忆的,正是一场体育比赛。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开启恐怖分子袭击现代体育比赛先例。来自巴勒斯坦的黑色九月组织闯入奥运村,突袭、绑架并杀害多名以色列代表团成员,其影响之大,让人看到恐怖主义在体育比赛中的“用武之地”。此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公园爆炸案,2006年15名伊拉克跆拳道运动员遭绑架后惨被解肢,2009年哥伦比亚整支业余球队被绑架,2010年非洲杯多哥国家队大巴遭到机枪扫射……恐怖阴影笼罩在体育场上空,挥之不去。
面对恐怖威胁,体育场馆不得不加强警戒。但凡比赛日,体育迷排起长龙接受严格安检,浑身上下被搜遍,书包也被翻个底朝天,水泥路障、防暴警察布满场馆周围,而武装直升机则在天空中久久盘旋。
而一些大型比赛更是有如惊弓之鸟。2008年,达喀尔拉力赛本应大肆庆祝其“而立之年”,却因为来自毛里塔尼亚的恐怖威胁,被迫取消;而2012年的伦敦奥运更是小心谨慎,不仅是军方在居民楼上部署地对空导弹,媒体也变成侦探,代劳军情六处,卧底巴基斯坦拉合尔,从而捅出假护照事件——连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500万美金悬赏的黎巴嫩真主党恐怖大亨,都有可能混进奥运村。
说起来,体育比赛,正是恐怖组织眼中的理想目标:大型比赛往往受到全球关注,甚至多有政要出席,影响力不言而喻;国际比赛是国家队之间的对垒,政治意义重大;体育比赛空间往往比较开放,容易安置炸弹;体育场馆观众数量多、密度大,单位面积杀伤力高;而一些著名的体育馆,本身就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一旦遇袭,必然留下深度创伤,极度符合恐怖分子“以小搏大”的目的……
然而,体育比赛虽然屡次遭袭,但大多属于“躺枪”:“慕尼黑惨案”是巴以冲突种下的恶果,伊拉克跆拳道运动员是宗教矛盾的牺牲品,亚特兰大奥运公园爆炸案其实是反对自愿堕胎的凶手迁怒美国政府,而多哥国家队遇袭,是受保护他们的安哥拉政府军所累。
而在深受恐怖主义之害的巴基斯坦,情况更为复杂。2010年,在恐怖袭击频发的西北边省,一个被用作排球场的空地遭到汽车炸弹袭击,由于当时球场周围人群众多,造成90多人死亡。与巴基斯坦境内大多数恐怖袭击一样,恐怖分子力求在单位面积内对无辜平民造成最大杀伤效果。
而对巴基斯坦体育界影响最大的,要算2009年斯里兰卡板球队遇袭事件。两个板球强国本打算在巴基斯坦文化之都拉合尔交锋,地点定在当地最好的球场——卡扎菲体育场。说起来,这座体育场大有来头,1974年,拉合尔作为东道主举办伊斯兰会议组织第二次会议,时任利比亚领导人的卡扎菲,在会上鼎力支持巴基斯坦发展核武器——对于内外交困的巴基斯坦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大恩不言谢,巴基斯坦人遂将这座全国最好的板球场命名为卡扎菲体育场。正是在这座见证巴基斯坦一段特殊历史的球场外,斯里兰卡队乘坐的大巴遭到一伙武装分子袭击,子弹、手榴弹甚至火箭筒齐飞,共导致8人死亡,多人受伤。在这之后,巴基斯坦被吊销主场资格,直至今日,体育界仍在为一些毫不相干的恐怖行为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