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

2013-04-29姚莉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春天里

姚莉

镜头一:

“啊,这是我们可爱的校园———港闸区实验小学!”“瞧,宇涵在观察日月广场的花儿!”“快看,这是我在放风筝呢!”学生们一边饶有兴致地观看着在校园、田野、公园实地拍摄的录像,一边欣喜地小声议论着。看完了录像,我面带笑容地问:“小朋友,在春天里你们有哪些新发现呢?”学生们都把小手举得高高,抢着要说自己在春天里的新发现。

镜头二:

“小朋友,万物复苏之时,春暖花开之际,春天给我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你们想怎样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呢?”“我想唱春天的歌”、“我要画一幅春天的图画”、“我给大家背春天的诗”……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个个畅所欲言。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由组合,相互合作,尽情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学生们纷纷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一个男孩即兴给演唱《春天在哪里》,同伴们伴舞,动作虽不优美,但真情令人感动。

上完了“我心中的春天”这节公开课,许多老师认为课堂设计颇具匠心,从赏春到话春再到颂春,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他们对春天的喜爱,对自然的钟爱,对生活的热爱也溢于言表。反思自己的教学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教学成为学生喜欢的一种生活是关键所在。枯燥抽象的知识学习,抹杀了学生作为人而拥有的基本人性和个性,像一个典型的过滤器,生产出一批批在知识学习面前丧失信心的学生。因此,教学应当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和来源,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常识等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理性思维,又同时具备感性挥洒的新一代学生。

为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遵循鲁洁教授提出的“生活德育”的理念,带领学生从教室———这小小的“三味书屋”走出来,走进大自然———这广阔的“百草园”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感官功能,亲身体验生活中潜藏的乐趣,去发现大自然的神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大自然的美丽。难忘学生们走出校园时那银铃般的笑声,难忘学生们快乐探究时那绽开的笑脸,更难忘学生们七嘴八舌争论时的那股认真劲儿。是什么让学生们如此愉悦?

1.课堂的自然延展

在蓝天白云下,在田野边,在公园里,我把学生带入了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充当他们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促进者;学生们在美丽的蓝天下,尽情观赏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身体与心智全部投入,他们是观赏者、探究者、抒发者、学习者、创造者。我和学生们一起呼吸清新的空气,共同经历探究知识的历程,感受发现的挫折与惊喜,享受着生命发展的乐趣这样的生活课堂是多么的美好与惬意。

2.知识的自我建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人的知识建构放在了生活情境之中,以生活为基础,以生活为素材,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建构来发展自身的知识水平。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时,并非如洛克所言,是一张丝毫没有涂抹的白纸,他们已经通过社会融入和活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知识。而且,他们还能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水平进行事实推论和预测。有了课前的活动铺垫,有了生活的积累,难怪学生们在课堂上说“春天里的新发现”时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都是他们自己在活动中探索与发现的。

3.关系的自由融洽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上的相互渗透、相互传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能够以爱滋养学生的心灵,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活动中,我是学生们的学习伙伴,是一起分享成功喜悦的朋友。学生可以用自由、无拘地探究自然,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激动,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发现、探索、成功的喜悦。

4.教育的生命意识

叶澜教授认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学生的生命价值。因此,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看作是有计划安排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新课程中“参与、对话、交流、互动”等表述学习目标的词汇正是这种课程生活化观点的例证。课堂上,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难怪学生会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新课程的改革为“生活化”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我们只有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与课程的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春天里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春天里
春天里
春天里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春天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
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