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理论下的农业节本增收新思考
2013-04-29郭枚香
郭枚香
【摘 要】 目前成本管理研究基本集中在企业,而对农业生产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相对欠缺。文章从会计学和农业经济学交叉学科的角度,提出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在农业领域进行成本控制的三个具体方面。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控制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积极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发展道路,但实施过程中应当切实关注农业生产成本问题。
一、农业生产总成本的构成要素
农业生产总成本主要由生产成本、销货成本和交易成本三部分构成。
生产成本是构成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基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业的投入较大。在我国,农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费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当年生产过程中全部耗费的生产资料费用,包括:种籽秧苗、地膜、化肥、农药、燃料、水电等费用;另一部分是当年生产过程中部分消耗的生产资料费用,包括机器、役畜、生产建筑物等折旧费用。
农业的销货成本是通过农产品的包装、储存、长途运输、短途配送等活动实现产品销货所发生的费用。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而且不同运输方式所导致的损耗也不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总成本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交易成本。它具体应包括哪些项目目前尚无定论,但就农产品而言,至少应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订立合约成本、监督执行合约成本等。对农户而言,其信息成本主要是进行市场调查,获取关于各类农产品、生产资料、技术等价格分布和质量的信息。
二、农业生产成本实地调查:以湖南省娄底双峰县为例
(一)实地调查基本情况
娄底双峰县地处湘中丘陵地带,东毗衡山、湘潭,南靠衡阳,西接邵东、涟源,北接娄底、湘乡,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柑桔、西瓜、中药材、茶叶为该县主要经济作物,蔬菜、名优水果近年有较快发展。
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 72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351元。根据课题组调查结果,双峰县农民主要经济来源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收入,包括农业收入和加工业收入,如果业收入、粮食收入、养殖业收入等,这部分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3.54%;二是工资性收入,既包括农民在本地劳动所得收入,又包括农民在外地从业所得收入等,这部分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8.52%;三是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约占总收入的7.94%。转移性收入包括政策性收入、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收入和亲友赠送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土地征用补偿收入等,约占总收入的1%。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见图1)。
2011年课题组调查发现农业生产成本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上升,造成上升的主要因素为:
1.农资费用出现较大幅度增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2011年6月当地市场销售的12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中,同比涨幅20%以上的有10种;涨幅50%以上的有6种,其中磷肥和钾肥涨幅超过1倍。二是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该县农业增产高度依赖化肥、农药,是典型的“石油农业”。据双峰县农业局测算,2011年春季作物平均亩投入化肥、农药总费用约31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6元,增幅高达40.2%。
2.机械作业等服务费用逐年提高。从2002年以来,国内柴油价格由2 450元/吨上涨到了5 960元/吨,涨幅超过了143%。随着燃油价格的提高,农机作业服务的价格也水涨船高。2003—2011年双峰县机械作业费从40元/亩提高到75元/亩,累计增长75%。
3.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农业雇工价格年年见涨,2011年农业平均雇工费用为65元/工,比2012年的55元/工增长了20%。
4.土地成本呈明显增加的态势。随着国家实施农业补贴和最低保护价政策,农户对土地的收益预期提高,自然抬高了土地转租价格。2010年双峰县亩均土地租用成本比2004年提高了80—90元,2011年又比上年平均增加10元左右。
5.农民生产规模较小,交易规模往往更小,导致交易规模十分不经济,无形中增加了运销成本。与生产相比,农产品经销队伍成长相对较慢,发育很不成熟,对本地农产品的运销能力明显不足,农产品的运销半径过小。由于环节增加,流通费用高、损耗大、效率低。
(二)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
1.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结构指农业生产中各个生产部门或生产研究之间的结合比例关系。从双峰县的农业生产结构来看,种植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畜牧业、林业、渔业的份额较小;种植业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的比例较低。双峰县目前加工粮、专用粮比重较小,水果蔬菜还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少。再从畜牧业生产情况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和消费观念转向鲜、活、低脂类产品,而畜牧业生产及产前产后各环节科技含量偏低,产品及品种结构调整滞后于消费需求的变化,同时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料价格和供给的矛盾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一方面缺乏技术,另一方面缺少资金,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农业产业结构落后,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生产结构调整速度较慢,表现为乡镇企业发展的差距和农业产业内部结构的低层次,不利于推进农村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2.旧土地制度的缺陷。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一户农民只有几亩耕地、建立在家庭经营规模上的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变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土地由各家各户自主经营,规模较小,比较零散,在各种农产品市场全面放开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一家一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单个农户从市场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对市场的参与程度较低,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技术创新等风险,不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不利于农业规模经济和集约化发展。
由于土地规模,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大多数农民仍然采用手动的生产方式,导致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双峰县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存在着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公路越走越窄越烂,行政村通往乡镇的普遍是泥土路,由于路况差,农民运蔬菜、水果进城出售时被颠簸致烂,损耗很大;有的路段狭窄得根本不能通车,只能是小挑小卖,大量农产品滞留在家,外面商家也是可望而不可及。
农村的堤坝、水库、水渠等水利设施大都是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曾为农业生产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生产呈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局面,水利设施在运行中存在只用少修的现象,由于年久失修,又遭遇自然灾害,水利设施千疮百孔,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三、控制农业成本的途径: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实现农业节本增收
成本领先战略又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研发、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服务和管理的成本,使成本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水平,并以低成本为竞争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
虽然该理论目前主要运用在工业或商业企业,但原理是相通的,它同样适用于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农业领域。
基于此,在农业领域采用成本领先战略可以使农业有效地面对竞争力量,发挥低成本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一是可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生产规模大、市场广、农产品价格低会使行业拥有先发优势,对生产资料供应和顾客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提高对农产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从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二是可以呈现规模经济效应。低成本战略在整个价值链环节都能够体现成本的价值创造思想,容易获得规模效应。
低成本战略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具体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投入的成本。
不仅在双峰县,在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品生产成本中,化肥的费用都较高。每公斤小麦、玉米、油菜籽和棉花生产成本中,化肥费用始终是第一大物质费用项目,其所占物质费用比重最低也有13%左右,而且物质费用增量中13%以上是由于化肥费用的增加引起的。而化肥作为农作物增产的一项主要措施,尽管受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但其增长速度远大于农作物产量的增长速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严重,农业中化肥的施用量会不断增加。过量使用化肥不仅使耕地土壤板结,质量下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下降,还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药费增加。
因此,化学农业、“石油农业”、“黑色农业”已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农业才是未来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重要增长点。发展绿色农业,如提倡施用农家肥等,可减少并逐步替代化肥,既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以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资成本,又可以生产出绿色食品和安全食品,是解决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一箭双雕,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良性循环。
(二)坚持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可以降低农业销货成本和交易成本。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尚处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阶段,所以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物流量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供应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自从承包到户后,人均耕种面积约为几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方式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也抑制了农村生产规模的扩大,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是必然选择。这主要依靠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支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专用原料,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资金;龙头企业直接用于或者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
(三)提高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推行农业现代化,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部分耗费的生产资料费用和人工成本。推行农业现代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突破:
1.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提高农业装备水平
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人工成本是我国农户农业投入中最大的单项支出,不仅在双峰县的机械作业服务费增加,放眼全国也是如此,因为“物以稀为贵”。目前,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刚突破5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要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财政投入,加大对农业生产急需机械的叠加补贴力度,引导发展大功率、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的现代农业机械,努力降低农业人工成本。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油菜机收以及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等关键环节农机作业补贴,着力提高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
2.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工程化,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全面实施水利战略,扎实推进以防洪、防旱、防涝、供水为主的新一轮治理工程,加快干流河道整治、重要支流河道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集中连片治理,整乡整村推进,实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加快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施农村公路完善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进程,全面提高农村道路通行能力;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固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业公共信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等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设施装备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资源管理数字化。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研究制定农业物联网发展规划,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另外,增大土地经营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现代技术的采用,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竞争力,同时减少农村劳动力的吸纳,降低人工成本。
诚然,降低成本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但最为要紧的是要树立与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千方百计“降耗挖潜”,降低成本,努力提高农业效益,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Deininger,K.,& Jin,S..The impact of property rights on households.investment,risk coping,and policy preferences:Evidence from China[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3,51(4):851-882.
[2] Justin,Yifu Lin.Rural Reforms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82(1).
[3] 孙娟.循环经济下企业成本管理探析[J].会计之友,2005(7).
[4] 綦好东等.农业会计研究[A].会计准则研究文库——石油天然气及农业会计研究[C].大连:大连出版社,2005.
[5] 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6] 李桦,等.农产品生产成本偏高的成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7] 曹晔,等. 中国农产品成本的理性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8] 郑少锋.成本会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9] 钟涨宝,汪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3(6).
[10] 刘静.新经济环境下中国农业企业会计变革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