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铸魂:“沈宝山”老树更著花

2013-04-29潘雪梅林海蓓

文化交流 2013年9期
关键词:黄岩宝山药店

潘雪梅?林海蓓

“老字号”作为城市文化积淀的一种载体,是劳动大众勤劳智慧的结晶、荜路蓝缕创业成就的杰作。老字号文化不等同于一般的商业文化,它应该是商业文化中最深沉、最典雅的一部分。如今,“老字号”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如何用文化铸魂,擦亮“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发掘更多的文化蕴涵,提高产品或服务的文化品位,使之“老树春深更著花”,再创新的辉煌?百年中华老字号“沈宝山”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每逢节庆,黄岩“沈宝山”药店都会搞一些活动,春节期间送春联、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免费送香袋……该店第三代传人、96岁的沈钦馥每逢此时都会亲临药店。2009年8月底,“沈宝山”重新开张——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风格、烫金招牌、仿古桌椅、红棕色长药柜、道地的药材、扑鼻的药香……衬托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医中药的独特魅力。

一部跨越百年长河的“创业史”

清光绪年间(1880),黄岩县城有爿沈森茂药店,该店因经营不善,难以为继,由宁波宝生行老板沈可田接办,将店名改为“沈宝山药店”。

聘任的四位经理经营下来,生意起起落落,“沈宝山”渐至衰落。1928年后,“沈宝山”由沈可田宗侄沈潮增继任经理。他来到黄岩后,着手改革,整肃店规,提高了饮片、丸散质量,“沈宝山”的营业状况很快好转。在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上,“沈宝山”送展的切成薄片的茯苓、乌药、南星、雷丸等荣获一等奖。

当时,“沈宝山”药店切片的刀工,都是受多年正规训练的,刀工分头刀与二刀,当二刀的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经考评合格,方可升为头刀。沈宝山头刀师傅很了得,据说能将一只槟榔切成108片,片片薄如蝉翼,且不反卷,人们见了都拍手称奇。如今,“沈宝山”药店仍保存着当年的切片工具。

1932年冬季,黄岩城里发生火灾,“沈宝山”付之一炬,元气大伤。此后,沈潮增四处奔走筹款,重新修建了店屋,并请武进书法家唐驼题写牌号“沈宝山”三字,进行了第二次创业。此时中药业竞争激烈,且社会动荡不安。抗战期间又遭日寇抢劫,“沈宝山”损失巨大,经营十分困难。之后有赖于群众对“沈宝山”的信任,沈潮增与其子沈钦馥倾其全力,营业得以维持。

新中国成立后,“沈宝山”重新发展起来。店名从“公私合营‘沈宝山”,到“城关国药商店总店”,尽管名称变来改去,老百姓还是亲切地称之为“沈宝山”,这三个字深深地刻在台州民众的心头。

1983年,有关部门恢复“沈宝山”药店的名称。由沈钦馥撰写的“沈宝山——浙江黄岩百年药店”被编入《中国老字号·药业卷》,成为全国入编的553家老字号、浙江11家百年药店之一。1995年,国家贸易部颁发了“中华老字号”铜质招牌,台州三区药业中仅此一家。

2011年百年药店“沈宝山”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她跻身国家级‘中华老字号行列,入编大典《中国老字号·药业卷》,绝非偶然。纵观她经历的风雨沧桑,是一部艰辛的药业‘创业史。”沈钦馥长子、“沈宝山”药店第四代传人沈雷如是介绍。

一册以济世救人为理念的药业文化书卷

黄岩人有句老话:“道地药材沈宝山”。上了点年纪的人说起“沈宝山”,都会提到该店杀鹿取血的故事。“沈宝山”制造各种丸、散、膏、丹、药酒,影响最大的是该店的传统产品、用自养梅花鹿制成的“全鹿丸”。

据沈钦馥回忆,药店以前杀鹿都在店内,没有对外公开,群众大多不知道。其父沈潮增到任后,认为“当街杀鹿”可扩大影响。从此,“沈宝山”当大街杀鹿制全鹿丸,成为台州六县医药界的首创。

由此,人们对“沈宝山”的全鹿丸质量深信不疑,并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开,从而大大提高了药店的知名度,当时黄岩城关的药店有十多家,竞争十分激烈。“沈宝山”凭着药物质量优良、价格公道、取信于人而确立了优势。“沈宝山”名气更盛,成为享誉当地的一块金字招牌。

为了方便民众,“沈宝山”在每年的农忙季节配制大补药出售。补药的配方能补气血、益肝肾、健脾胃、延年益寿,男女服用四时均宜,价格也公道,深受欢迎。去“沈宝山”抓几帖补药“赶力”(补身体)至今仍然是不少老辈人调养身体的习惯。

时时处处考虑病人的需要,一切为顾客着想。“沈宝山”夜间也卖药,不论生意大小,不管夜有多深,一扇小窗亮灯售药,绝不延误。这扇小窗,即便在寒冬深夜,也让顾客感到温暖如春。

一家药店经营的成功与否,自然离不开经营者的辛苦打拼,但关键还在于几任经理对药业文化的透彻理解并融于经营之中。

“良药本草以载德;利人膏滋斯延年。”这是第五任经理沈潮增就任“沈宝山”经理后给店堂写的一副楹联。他还时常要新店员试释这副联语的含义,要大家时刻不忘“济世救人”的宗旨,要方便群众,一切为顾客着想。一位无儿无女的胡老太婆长期生病吃药,后病重无钱买药,沈潮增翻出老药方,派人送去几帖药,胡老太婆感动得热泪盈眶。

此外,“沈宝山”的店员都需熟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孙真人《大医精诚》,还得背诵《药性赋》和《汤头歌诀》。中草药的十八反与十九畏及其他中药配伍禁忌,都列入熟读范围。还得练习撮药和包药技术,要求药包平正,经得起“摔”,一切都须苦练真功夫。

正因为“沈宝山”药店一方面始终坚持货真价实,一方面把传统文化里的“德”当成经营之本,才在百年长河里成为黄岩杏林的翘楚,也才会有在“沈宝山”干了整整六十年的宁波籍店员周永坤和赵岳云,有高薪请不走、株守“沈宝山”十年如一日的温岭箬横林玉明,还有把自己一生都交给“沈宝山”的乌岩程子泉。

是什么使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守候在“沈宝山”?从经理沈钦馥与伙计的一件小事上可见“沈宝山”的人性化管理。

有一次,伙计林玉明为丸剂的配料事,与沈钦馥发生了争执,并卷起铺盖回老家去了。沈钦馥却认为林玉明能在经理面前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原谅,就毫不计较地请他回店。林玉明被沈经理的宽宏大量所感动,回店后更加勤奋负责,一直工作到退休。

“沈宝山”的药业文化是一部大书。纵观历史,我们从中能发现其从业理念与经营管理中许多亮点:诚信待客、选料道地、货真价实、以人为本……“沈宝山”精神是“中华老字号”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在这里熠熠闪光。

一曲百年老字号的新乐章

文化铸魂,方能成就百年基业。

2009年4月底,沈钦馥的子女联合知名企业家张建均等友人重整旗鼓,老字号“沈宝山”重新亮相,正名“沈宝山国药号”。与原“沈宝山”不同的是,营业面积增大,药材品种增多,采用现代化设备,不仅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昭示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勃勃生机。

新开业的四年来,“沈宝山”以诚信为本,赢得了更多患者的赞誉。老字号奏响了一曲曲新乐章—元宵节,“沈宝山”别出心裁地举办猜灯谜活动,谜底围绕着中药文化,奖品也是保健养生品;端午节,“沈宝山”特地制作了辟邪的香囊,免费赠送给市民的同时,也让中药文化渗透到人们心底;去年秋冬,“沈宝山”举办首届膏方节,精心制作了适合大众日常滋补和女性美容的膏方,将大城市里日常保养的新理念传递给小城的人们。得到消息,来“沈宝山”的人络绎不绝。著名女作家钱国丹就是其中一位。她一直以来睡眠不好,胃口也不佳,吃了一段时间“沈宝山”的膏方之后,奇迹出现了:她不仅一觉睡到天亮,还不可思议地吃起了多年不吃的红烧肉。

细心的人会发现,“沈宝山”还有一个特殊之处,这里的走廊里汇集了美术、书法艺术家的作品。把中医中药的传统文化与中国书画艺术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珠联璧合,凸显了老字号的文化底蕴。

张建均说,“老字号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其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字号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和凝练的独特技艺、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

“同德效岐黄饮誉千里;仁心寄本草传声百年。”这是“沈宝山”店门口的一副对联,也是“沈宝山”历经百年长盛不衰的真实写照。

如今,作为国家级的“中华老字号”,“沈宝山”的传人及员工认为在新的时期,“老字号”不能倚老卖老、不思进取。他们正迈开双腿,用新的步伐、新的姿态,传承“沈宝山”文化铸魂、以文兴店的精神,永葆“老字号”的青春,再创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黄岩宝山药店
在药店购买药品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朵云书院黄岩店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黄岩
黄岩富山佛手瓜及其栽培技术
药店里与大表哥偶遇
马宝山小小说欣赏
医保药店和非医保药店价格差异大
Surgical treatment options and its results for thoracic and 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or without ossification of ligment flavum
Immunopat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discogenic 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