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数学抽象 发展数学思维

2013-04-29钮荣伟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数学抽象数学思维情境

钮荣伟

【关键词】数学抽象 数学思维 情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80-01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概括过程,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将生活数学上升为抽象数学,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在主题情境中实现数学问题的抽象

数学教材中的情境图,一般都比较生动、有趣,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他们在观察情境图的时候,容易受图中无关信息的影响,不能较好地理解情境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读懂图意,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抓住数学本质,抽象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认识乘法》一课中,情境图呈现的是小兔和小鸡在草地上散步的画面,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的话,学生很难从这副情境图中抽象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这一数学问题。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先是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兔子有几只。由于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的对象非常明确,学生很块知道每一组兔子有2只。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数一数有几组兔子。学生通过数一数,发现了有3组兔子(每组兔子有2只),所有兔子的数量为3组兔子相加,即“2+2+2=6”。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观察小鸡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抽象出了同样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抓住学习目标,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排除了情境图中容易影响问题解答的其他因素,使学生的观察从无序走向有序,较快地获取了有效的数学信息,从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二、在操作情境中实现数学模型的抽象

动手操作是实现数学模型的抽象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有效连接“旧知”与“新知”、实现数学抽象的动手操作活动。

例如,在教学《认识11~20各数》一课时,学生大多已经会数数了,并且对于11~20各数也有所认识。如果教师没有创设特定的数学活动,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仍可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先让学生数一数14根小棒,并说说是怎么数的”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数法后,教师进一步提出了操作要求:将这14根小棒,摆一摆,让人一眼就看出有14根。从而引出:10根捆成1捆,1捆就是1个10。再引导数一数1捆有几根,体会10个1是1个10。

在这个例子中,从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教学,通过摆小棒这个操作活动让学生很好地体验了“以群计数”的算法,从而很自然地认识了11~20各数。

三、在现实情境中实现数学模式的抽象

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多了,但从目前的课堂来看,大家都非常注重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学过程情境化。但是这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忽视了数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特点。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在超越现实情境时实現数学的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实情境并且能超越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时,真正实现数学抽象。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利用直观图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教师仅仅引导学生用画图解决这类问题,而没有抽象出数学方法,学生的思维将得不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图,将比较抽象的植树问题先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直观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所种植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例如,教师先指导学生用直观画图来解决问题,然后将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找到存在的规律,再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经历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模式的抽象。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该从实现数学抽象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数学本质,引导学生进行符合数学特点的思考,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责编 韦 欣)

猜你喜欢

数学抽象数学思维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精致数学概念设计,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在概念形成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抽象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