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中彰显学生思维的策略

2013-04-29郎芸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口诀乘法思维

郎芸

【关键词】《7的乘法口诀》 数学课堂 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63-02

【案例】 《7的乘法口诀》

走进教室,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字“7”。“嗯?什么意思?”学生情不自禁地猜测。“與7有关的?”“是7的乘法口诀吧!”“7的口诀,我早就会背了。”有人这么一提醒,孩子们一下就说开了:“一七得七,二七十四……”虽然孩子们说得有些纷乱、结巴,但我还是非常肯定并有力地在黑板上写出了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这些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喜欢哪一句口诀吗?”我提问道。

生1:我喜欢一七得七,一个七就是七,想都不用想。

生2:三七二十一,我经常听别人说“不管三七二十一”。

生3:二七十四也挺简单的,二个七加起来就是十四,比如一个盘子里有7个鸡腿,两个盘子就有14个鸡腿。

生4:老师,我可以讲个故事吗?很早很早以前,天上有22个太阳。地面上很热很热,禾苗枯死,土地裂开,玉皇大帝看着不行,就派一个叫后羿的人去射太阳。后羿拈弓搭箭,一口气射了7个太阳,一连射了这样的三次,这时天空中只剩下一个太阳了,玉皇大帝这才哈哈大笑。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都听得入神了,末了七嘴八舌地大叫道:三七二十一,原来有二十二个太阳,射了二十一个,当然只有一个了。

那一刻,我心里暗自表扬他能将新知识融进神话传说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是一种整合。课继续着,孩子们依然激情高涨,举了一个又一个的例子,在举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并为记忆口诀找到了一条捷径,当学到七七四十九时,另一个孩子再也忍不住了,高高地举起了双手。

生:老师,我这也有个故事。齐天大圣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压在炼丹炉里整整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

师:孙悟空炼成了火眼金睛,那你们的眼睛亮吗?(投影了11月份的日历表)你们能找到今天所学的有关知识吗?

生1:上面有数字7、14、21、28,都和我们今天学的7的乘法口诀有关。

师:这些数字怎么都刚好排成一排?

生2:我知道了,一个星期有7天,两个星期就有14天,三个星期是21天,四个星期就是28天了。

生3:这个月有30天。

师:对,11月是小月,有30天。其实有些年份的二月份就刚好是28天的,有兴趣的,课后你们可以了解一下。

课堂已进入了高潮,孩子的发现和表达如此的丰富,而那一刻我所能享受的大概就是他们所赋予的一种所谓的幸福感觉吧。

【反思】

一、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原起点和已有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由此展开的教学才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如片段中“七的乘法口诀”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特别是前面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学习经验,有的学生早就从文具盒上或生活经验中有所收获,有的学生可能倒背如流。所以,这节课上学生一看到数字7就开始背7的乘法口诀,因此我就顺势在他们说出7的乘法口诀后,让他们直接理解和记忆口诀。以往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喜欢从加法算式中导入,再改写成乘法算式,从乘法算式中编口诀,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虽然孩子也掌握必要的知识,达到预期的效果,可我从来没有遇见过孩子对我说:“老师,我可以讲个故事吗?”在他们的发言中,学生的认知超出了我的想象,让我见识到了他们平时数学课上看不到的另一面。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受到:尊重他们的已有认知,充分相信学生能行,这样的信念会让教学设计更简单,会让教者、学者更快乐,会让学生思维的浪花汹涌澎湃。

二、课堂教学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上,教师的话语、活动并不多,而是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数学本质的时间、空间,在他们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展现他们的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师生双方都因这样的课堂而拥有了愉悦的心理体验。教师不用无数的框架约束,不用看似需要活动思考的过程走形式,学生完全可以做课堂的小主人,演绎一节精彩的课堂,让思维的火花处处绽放。可见,教师简洁明了的语言引领,像一把万能钥匙,轻松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一堂课下来,老师可以很“沉静”,没有滔滔不绝地讲述,但学生的理解似乎更加清楚、深刻。

在这样的课堂里,不仅允许成功,也允许失败;不仅有学生的顿悟,也有学生的茫然;不仅让教师有教学引导的机会,也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不仅解决了问题,也产生新的问题。最朴实的教学设计,最简单的教学环节,能留给学生更为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

三、使课堂更具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课堂中重要的东西很多:巧妙的设计、精心的铺垫、积极的引导……但一堂真正美妙的数学课堂,它的魅力之处绝不在于此,而在于数学的思维活动,在于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片段中,教者从刚开始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字“7”到接下来提问“这些口诀各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你喜欢的那一句吗?”都在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赋予这些乘法口诀鲜活的生命意义,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地完善知识的建构。我们所需要的课堂不是让学生看似思考实则表演,看似热闹实则空洞,看似学生聪明了实则思维机械了……这需要教师的真功夫。一支小小的粉笔,一个引人深思的设问,一句巧妙的点拨,一次激情的升华,都能演绎出无限精彩。

真实、朴实的课堂能更深层次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实实在在地让学生领悟原汁原味的数学知识,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有没有戴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数学边际”的数学活动?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平台;课堂不是知识传递的主渠道,而是知识思想的集散地;课堂不是应试技能的训练所,而是智慧生成的孵化器。让朴实的课堂使得学生的思维更显“繁华”!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口诀乘法思维
算乘法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口诀与加法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口诀中的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