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013-04-29张媚芳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张媚芳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15-02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可见,探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脑力劳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有了这样的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精心创设能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情境,将会促动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如新学期开始,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册课本内容的兴趣,笔者以问题情境引入课堂: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你们知道从这本崭新的课本里,我们将学习哪些新课文?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这个知识的王国漫游一番吧!首先让我们一起观赏景色秀丽的《桂林山水》,体会桂林的水的静、清、绿,桂林的山的奇、秀、险;接着跟随作者一起去《山中访友》,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去参加《开国大典》,和全国人民一起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最后到《鸟的天堂》去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新学期里我们要学会的知识很多,要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品味句子的含义,还要写好作文。同学们,知识的大门正向我们打开,让我们珍惜每分每秒,发奋学习吧!

在这节课里,笔者没有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而是通过“学习指南”,把本学期将要学习的课文搭配相应的图片、投影和课文录音片段,用生动的语言当了一回“主持人”,让学生根据笔者的解说,从黑板上已写好的课题中寻找答案,让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主探究每篇课文要解决的问题。创设这样的情境,能使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新学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生。探究性学习的本意是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一定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寻找探究切入点;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进行换位思考。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说敢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乌鸦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现在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后想出了不少办法,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有的小组认为:乌鸦四处寻找小石块并来回运送,又累又花时间,而且如果找不到足够的小石块,它就喝不到水了。城市里不是有很多垃圾桶吗?垃圾桶里肯定有许多用过的吸管,乌鸦可以从垃圾桶里找一支吸管,就很容易喝到瓶子里的水了。有的小组觉得:乌鸦也可以找一个纸碗,把瓶里的水倒进碗里,这样也可以喝到水,而且轻松多了。学生们畅所欲言,给出了许多可行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究的方法,有效地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而且还能让学生明白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碰到困难的时候,只要多开动脑筋,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只有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同时积极引导、激励,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愿望,激发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法,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并要求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然后让他们在学习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喜欢这个句子的原因,并通过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喜欢画画的学生可以把课文描写的美景画下来,喜欢唱歌的也可以编写歌曲把美景唱出来。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读、品、评、赏、画、唱等,整节课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讨论探究,自主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和辩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关键问题,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如在教学《北京》一课中,学生理解了“庄严”一词的意思后,笔者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你在生活中体会过庄重、严肃的气氛吗?”问题一出,学生讨论开来,有的同学谈到了参加升旗仪式,有的同学谈到了观看国庆阅兵,有的同学谈到了旁听法院审判……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了生生互动、相互合作的思维碰撞的局面。

四、肯定独特见解,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在教学《狐狸与乌鸦》一课时,笔者问学生:“同学们对课文中的狐狸有什么看法呀?”大部分学生认为狐狸很坏,个别学生提出狐狸很聪明,善于动脑筋。对学生的不同看法,笔者都给予肯定,同时指出,狐狸确实动了脑筋,但它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这是不好的。再比如给课文分段,得先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然后才能理解赏析。一篇课文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的,教师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多角度地划分课文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强调实效性,而探究性学习正是组织、指导学生高效学习,达成“认知”“发展”双重目标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责任,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