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部队是如何爱惜民力的
2013-04-29张安山
张安山
苏中战役中的三令五申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在江苏中部地区同12万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历时一个半月,连续取得七次战斗的胜利,歼敌5万余人,史称“苏中七战七捷”。苏中战役具有解放战争战略侦察、战略试战的性质,也首创和初建了爱惜民力的一些制度规定。
苏中战役期间,华中野战军多次下令爱惜民力。7月31日,華中野战军、华中战地工作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民夫工作的联合通令》。其中明确规定:
“一、不要把民夫当作战斗员来使用,一道与冲锋部队前进,致使民夫伤亡,影响后方战争动员。规定所有民夫,只能到团的前线包扎所为止,应距离火线半里至一里路程。二、所有各部队不要不通过后勤机关,直接就地向乡村长要民夫。三、民夫到了部队以后,部队应有专人管理,保证供给他们饭吃,给以教育与宣传鼓动工作。”
8月18日,华中东线后勤司令部下发《关于民力动员组织与使用办法的训令》。同日,华中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就有关民夫动员与组织使用的问题,命令各部:
“各级在征用民夫、船只时,必须通过后勤组织,并由团政治机关统一索取与分配,各单位不应再直接动手,就地抓夫,拦路夺取,弄得老百姓到处躲避,把地方组织搞乱了,影响后勤有计划的动员与调度。现在经常发现把送往前线的担架拦去做夫子,把运伤员的船、运粮食的车船拦去运别的东西,送给这一部分的担架民夫给另一部门夺取,这些已严重地影响了前线紧急任务与供应,这种只顾本单位不顾全局的现象必须严格纠正。
“在使用民夫时,必须切实注意节省民力,必须严格做到一兵一夫,需要民夫时不得任意多要,不应交民夫挑运的东西,如伙食担子等等绝对不许用民夫挑运。必须切实注意爱护民夫,尊重民夫人格,像照顾自己的同志一样照顾他们。以后凡发现不遵照规定滥用民力或打骂民夫,不照顾民夫生活、健康与安全者,应视情节轻重受纪律制裁。各部宿营后亦应主动找地方后勤与党政负责人员,告知情况,交予任务,并划分民夫供应地区。需要民夫时应及时通知,不需要时亦应立即通知。民夫任务完毕或不需要的民夫,应仍介绍给后勤机关,不应自行遣散。”
8月22日,苏中战役进入最后阶段。粟裕、谭震林和参谋长刘先胜、政治部主任钟期光联名发出《华中野战军首长为爱护民力给各级军政首长的一封信》,信中说:
“但在这40天中,被大家忽视而且是另一个有决定意义的即是节省民力、物力的工作,在开始似乎以天目山之经验,害怕民夫与粮食接不上,而采取了‘大家抓一把的办法。而现在则是民夫多,滥用民夫已到惊人的程度,许多人什么都不背,一切交民夫挑起来,许多不必要的东西也用民夫挑起来,有的拿民夫摆在火线上去抢救伤兵或抢架浮桥,甚至在通过封锁线时不派掩护部队,致使民夫伤亡很大,在40天中已有数百民夫伤亡,拖病者更多。
“今日之战争是人力物力对比之战争,我在物力上是占着极大的劣势,但战争是在解放区内打,而在人力上我是占了优势的。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爱惜这个力量,很经济地使用这个力量,那么我们的人力仍然是有限量的,将会使我们因人力物力接济不上而走到失败。中央苏区反五次‘围剿的经验教训是不能忘记的,那时之所以要退出中央苏区,人力物力供应不上,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40天后勤工作之估计,此次作战共用民力达一与三之比至一与四之比,即是说1个兵即用去了3个至4个民夫,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按照一般的原则,前方民夫最多只能是一比一即够用,后方运输线有了一比零点五即够用。为了节省民力,有利于持久作战,特规定如下几点,希望各级军事、政治、供给、卫生等机关,严格执行。
“每一个战士之全部东西一律自己背,不准用民夫挑,如果是轻装急行军,也应随带夹被1床,草鞋或布鞋2双,单衣1套,毛巾、牙刷、碗筷等,其他东西,可给民夫挑运,但每人不能超过5斤。
“干部:排以下随带每个战士轻装所带各物,其余放给民夫挑运,每人不得超过8斤。连队之连级干部共用1个民夫,总共不超过60斤。其他连级干部每人不能超过10斤。营级以上干部每人不得超过15斤。团级不得超过30斤。团营两级有马者则减去三分之二放在马上。应严格限制。
“每个伙食单位之伙食担子不得超过2人。粮食担子一般不得超过3天所需之粮,即10个人所需之粮等于1个民夫。每团组成1个担架队,20副担架60个夫子,担负从火线上救护伤员,下火线后交给民夫。
“各师旅首长应寻找一切空隙时间,以团为单位,召集连以上之军政事务干部打通思想,严格说明爱惜人力物力之重要性,必须做到部队直接使用民夫不能超过25%,即1万军队不能超过2500民夫,并求得逐渐减少,以备持久作战。”
1945年春,新四军苏浙军区部队在浙西天目山地区作战,战斗过程中,因部队缺粮和民工不足造成了军事行动上的一些困难。上述“天目山之经验”即指此。
北线作战时的体恤民情
1946年9月初,在华中战场北线作战的山东野战军北移沭阳后,两淮(淮阴、淮安)告急。华中野战军撤围海安,经250公里水网地带兼程北上。9月26日,华中野战军召开后勤会议,研究了北线后勤工作所处环境的特点:
“北线地区与南线不同:南线地广人众,物资丰富,是富庶之地;北线则地瘠人稀,如盐阜区、淮海区划了21个县,但人口只有620万。淮北路东区水灾严重,两淮盐阜地区则黑热病、疟疾、霍乱流行等症较厉害,因此人力亦不强壮。
“淮北盐阜有部分地区,在抗战期间即是我们的中心根据地,敌人很少到过,群众未经严重的战争锻炼,这些地区的战争经验与在残酷的反‘清乡、反‘清剿、反‘扫荡中生长起来的群众较不同。
“山野与华野集中在一个战场作战,10万大军,对民力、粮草、运输工具的需要,则至少比在苏中作战时增加一倍。以一兵一夫计算,单民夫就要10万名;粮食消耗,军队、民夫每月共需1800万斤,数量是巨大的。南线后勤工作事前经过2个多月的动员准备,北线后勤动员工作的准备时间比较迫促。
“河道少,船也少,如盐河,只有500多只船,与苏中河多船多不同。为便利军运起见,要迅速修筑几条公路。兴修这几条公路需要大量民力。
“北线作战地区树木较少,能做棺木的材料更少,因此棺木不能如数供应,不得不以粗大布代替。每个阵亡同志用5丈粗大布包裹埋葬,再修建烈士塔或烈士墓,地方群众春秋二祭,不忘先烈。
“由于我们刚从南线苏中戰场转移到北线作战,指战员难免根据苏中后勤工作的情况来观察与要求北线的后勤工作。北线后勤工作较之苏中有许多不同的情况,如果领导上不能主动的进行教育,说明北线后勤工作的特点,说明不能以苏中来比淮北,就一定会引起部分的指战员不满和埋怨:一方面就不会主动地节省民力物力,影响军民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士气和战斗力,这是值得各级政治机关特别注意的。
“后勤工作是我部队本身工作之一。在解放区作战,有政府及群众的协助,对后勤工作是一个极有力的保证,但不能因此就把后勤工作责任完全推给地方,完全依赖地方,更不能因此就认为后勤工作是地方的任务,我们军队只负责打仗。有些部队看到后勤工作不好,责怪地方不负责,是错误的,是放弃了自己本身的责任。
“部队对民夫一定要很好的爱护与管理教育,使民夫有房子住,有病时应尽可能予以诊视,并尽可能做到民夫不上火线等,并须利用空余时间进行教育,因此政治机关必须派专人与地方干部协同进行民夫管理教育工作。”
1946年11月2日,华中野战军第六师政委江渭清在师政治部部务会议上讲《从涟水战役说到我们的经验教训》:“我们过去,一是缺乏根据整个作战的需要去及时的周密的通知后勤机关,以至后勤变为被动。二是在供给运输上又缺乏根据前线情况的变化派人联络与督促重上前线。三是不能很好地关心和照顾到民夫、担架的运输和爱护、安全。”
1946年11月30日,《第六师关于节省民力的决定》下发:“过去数月,我师在频繁战斗的自卫战争环境中,动员民力的数字惊人巨大,计经常使用船只1600余艘,担架1700余副,小车1600多辆,共计民夫1.5万人之谱。在转移北线初期,各部队使用民夫数目一般的为部队总和的25%~30%(即每百人使用民夫25到30人),已有浪费现象。而最近一个月来浪费更大,各部队使用民夫无一定限度,各单位随便抓夫拉车,一般干部甚至杂务人员背包用车装,伙房用具也用车装,而且小车也未载至一定重量,致使民力动用已超过一般人员负担之限度。而由于民力动员过大,直接影响到农村劳动力的减低,许多农民小麦不能下种,山芋、花生等无力收藏。我部浪费民力现象若不迅速纠正,势将影响解放区的生产,可能招致明春严重的灾荒,增加坚持长期自卫战争的困难,为争取自卫战争胜利,军区已训令各部队节约民力,严格禁止浪费民力现象。
“担架分配数量及集中机关:分区后勤机关供应经常担架1000副,集中于分区后勤司令部,随用随拨。师后勤办事处经常集中担架400副,随用随拨。旅团不控制担架,各部现有担架送后勤办事处转地方处理。
“小车数量分配及集中机关:各级机关部队一律每20人用小车1辆,装粮食160斤(供4天吃)。每门迫击炮随带炮弹50发,其余由旅设临时库储存,地点由师指定之。各团控制机动小车20辆。各旅旅部控制机动小车10辆(均由旅后勤机关集中,专为辅助运粮及运送战利品)。师司令部机动小车5辆,由参四科调度使用。师政治部机动小车5辆,由师政总务科调度使用。师卫生部伤员食米小车15辆,伤员衣服被子小车5辆,药品等小车10辆(二队及后方医院不用民夫及小车,粮食由粮站送)。”
对于六师的这个决定,华中野战军曾有这样一个评语:“六师这一决定,经查明报告,均已分别执行,且得到人民的好评,遣回集中待命之民夫,一致允许战事发生,随叫随到,军爱民,民拥军,现在是真正做到了。同时在部队中新解放之战士,亦认为新四军军民一致果然是真,增加其长期留新四军中与反革命奋斗到底。”
1946年12月3日,华中北线后勤司令部政委刘瑞龙作《关于北线三个月后勤概况与今后方针的报告》:“战争的各个方面,都有人民在服务:抬伤兵,运弹药,推粮食,筑工事,修公路,架浮桥,缝军衣,做军鞋,看护伤员,宣传慰劳,防特锄奸,押解俘虏……没有一项人民不参加,而且主要还是靠人民。这一时期,正是人民最紧张的秋收秋耕季节,黄豆、山芋、花生要收,麦子要种,人民在战争与生产之间,首先抓紧了战争。
“节约民力要注意了,不仅民力使用过分紧张,群众无法生产,难于长期坚持,政府公粮也开支不起。
“规定每月经常动用5万到7万民夫,现在要调查研究,部队中究竟有哪些用夫部门,哪些是必须民力运输的,根据这些材料重新具体确定各部平时及战时的担架、小车、民夫数目,而不只凭想象,希望总数能少于5万,而不要超过7万,决定了以后,便要照标准支拨。”
山东战场上的再度规范
战场转到山东袁战争供应激增
宿北战役后,战场转到山东。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在鲁南战役后组成华东野战军,敌我双方的兵力都在20万以上,战争供应激增。
1946年底,华东局作出《关于实行常备民夫制及使用民夫办法的决定》:“广大群众热烈的支援前线与服务后方,基本上满足了战争的需要。但由于对民夫的使用与组织还缺乏整个的计划,以致浪费民力,妨碍了人民的生产;浪费财粮,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这种严重现象的产生和存在,一方面表现了我们战争观念不够强,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群众观念薄弱。这种用之无度的现象,长此以往,必致军民两损,影响自卫战争的胜利。故民力节约与有计划的调整,应引起党政军民真正的自觉,绝不容丝毫忽视。
“须知目前之自卫战争是高度集中的大兵团运动战,战线广阔,大进大退,忽东忽西,长期连续进行战斗,远非昔日之游击战争可比。因此,经常要求大批人力物力的源源供应。旧的一套担架民夫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新的自卫战争的要求,故民力使用必须加以合理的改变,既要满足战争的需要,又要节省民力,以发展生产。
“常备民夫编成班、排、队、大队等之军事性组织,为前方需要征调配备至团、旅、师各野战部队服役外,并须为战时后勤服务。”
关于后方使用民夫:“准许支差者:凡后方兵工、被服、印刷工厂及医院之转移,运送军工器材,政府粮库调剂粮草,公路局之修筑公路、桥梁,电话、道路拆破,兵站大运输,后方机关的伤病员及不能行走的荣誉军人转运等,均可支差。但必须经军区司令部的证明和专署级支援委员会批准。不得以少要多,以缓报急,如有违者,一经查出,按情节轻重以纪律处分。
“不准支差者:公私贸易及机关部队公营商店运输事业、农业生产等,禁止使用民夫;机关学校部队过往人员代步,背行李,驮东西,搬运眷属,迎送公私信件,机关搬家,建筑房屋器具,帮助机关部队挑水、做饭、做零星活等,一律不准支差。后方机关严格自做自食,节省民力;20里路以内之粮草运输,应有各机关部队自运,不得支夫;20里路以外者,由当地粮库有计划的调剂。不按一定支差手续私向区村要夫,或不应支差而强行支差者,政府与群众均有权拒绝之。如若违犯,得报上级机关按情节轻重处罚之。
“争取战争胜利与爱惜民力,军民兼顾,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只有真正爱惜民力依靠人民,才是支援长期战争的思想。我党、政、军、民自上而下必须有这种节省人力的自觉性,监督那些民力浪费者,对于支应民夫手续宁可严,不可宽,以免浪费民力。”
鲁南战役后不久,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山东省政府于1947年2月1日下发了《关于战时供应工作决定的联合通令》,成立省支援前线委员会,负责领导全省支援工作,统一办理前方民夫、担架、粮食供应之调度事宜。另以鲁南、滨海两军区为主,分别设立前方办事处,执行各项支援工作之具体任务:“为避免紊乱多头,特规定省支援委员会、各军区前方办事处只对师或纵队司令部及其总供应站发生关系,一般不与旅团直接联系,各级地方政府一般只接受其上级及各前方办事处交予之任务,各作战部队非经指定不得直接向各级地方政府调用人力粮食。”
华东野战军严令各部不得随意截用民力。《关于保障军粮及时供应前线的命令》中明确规定:“一、各级粮站运粮之民夫、车辆、牲畜,统由军粮运输指挥部管理支配,各部任何人不得随便扣用。二、乱扣运粮民夫、车辆、牲畜而妨碍运粮秩序者,得由本部各线纪律检查队及押运军粮人员随时押送主管机关法办。三、乱扣运粮民夫、车辆、牲畜者,以违犯军律论。”
莱芜战役开始后,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山东省支援前线委员会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巩固现有民夫的联合训令》:“民夫生活必须切实保证。100人左右,即需建立伙食单位,设立专门供给人员。民夫出发时,依路程远近,带足食粮现金。各民站转动站,均须于民夫到达前,准备足够粮草,保证沿途民夫有茶水喝,有房子住,有饭吃。”“部队方面,要用同志和兄弟态度对待民夫,克服单纯使用观念,帮助解决民夫困难及教育民夫。部队各级政治机关,应将团结和巩固民夫工作,作为本身经常业务之一。”
“一线抢救伤员,由部队建制担架或子弟兵团负责;由包扎所到医院,由民夫担架转运。在战斗情况下,要照顾民夫安全,随时将情况告诉地方干部。”这里所说的建制担架,是指由各部队抽调战士组成的担架队,进行火线救护任务。按照华东野战军的规定,每个建制团都必须组建由50副担架组成的建制担架队。子弟兵团则是由民兵组成的支前队伍。
孟良崮战役之后袁进入了后勤工作的新时期
孟良崮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山东省支援前线委员会下发《关于整理民夫与加强后勤工作的通知》:“由各‘纵参后勤部门干部及带领民夫干部检讨过去一时期的工作,整理与发扬好的经验;对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必须定出具体纠正办法,如使用民力的标准,最低限度究竟需要多少担架、民夫,合理使用民夫,节约民夫和粮食,部队本身运输力的建设,部队自己劳动及帮助群众劳动等,真正做到既能保证战争供应,又能力求节约。”
1947年6月,华东野战军召开后勤工作会议,对民夫、粮食使用问题进一步强调:“根据作战的需要,规定各部队担架员和运输员精确预算及使用办法,向支援前线委员会及其前方办事处按预算支拨,民夫不得多要。今后各部队机关不在规定的物資,不能使用民力,不需要担架的不要使用担架。
“加强巩固现有民夫工作,开展民夫战士互爱运动,纠正某些部队机关的单纯使用观点。民夫到达部队机关有些使用好、管理教育好,能巩固到95%;而有些单纯使用,不照顾其生活,不加强其教育,无限制地加重其任务,致使影响民夫的巩固,形成要的多,用的少。如在孟良崮战役中某部真正使用的常备民夫仅及该部所支取的十分之一;也有原先在部队服役的民夫,因此而不巩固者,这是最大的浪费。地方动员及带夫干部固然要负很大的责任,部队方面亦应切实负责加强民夫巩固教育工作。”
在这次会议上,陈毅对如何爱护与组织民工进行了总结:“第一是改变称号问题。某同志来信,他提议改变民夫的称号……我想我军对人民历来采取同志的至亲的友爱态度,则民夫改称民工,对当地人民一律以同志改称,这是对的。”“反对任意使用民工和浪费民工。自卫战争初期,我们部队内曾在这方面发展到极其严重的程度,经过几期休整,已有改变,逐渐走上了轨道,个别浪费民力现象还须加以克服。”“现在已有不少部队注意到具体计算使用民力的限度,不多要,不滥用,适当分配任务,科学的有组织的使用,并适时予以休整机会,这是很好的。”
华东野战军各部为了节省民力,对自身的携行标准和使用民力的数量,进行了严格细致的划分和限定。第四纵队的规定尤为明确、细致和严密:
“粮食:战士每连160人,每人带2天4斤,平时不吃,不到万急时不吃;伙夫带粮,1个炊事班12人,其中4个带炊具油盐(油盐菜蔬2担,锅铲刀勺1担,菜盆碗筷1担),其余8人每人带10斤共80斤,约0.5天粮;驴子3头,1头驴驮150斤,共450斤,约1.5天粮,总计4天粮(九纵每个战士带8斤粮)。
“弹药子弹:战士带10排(50发),輕机300发,由弹药手自带,另每个战士多带机弹30发,一挺轻机枪600发已够;重机1500发,一头骡子即够;团炮兵连有炮9门,4头骡子1门(1头骡子驮炮,3头骡子驮弹),一头骡子可驮带16发(8箱),1个炮兵班12人,4个照顾骡子,除班长副班长外,另6人各带2发(16斤),共需36头骡子,用9头驮炮,27头驮弹,可驮432发,战士108发(以9个班,每个班6个人,每人2发计),共540发,一般作战有450发即够;六○迫击炮8门,带弹320发(每发重1斤12两),5辆小车或15个挑夫即可运走;掷弹筒10门,100发弹(共170斤), 2辆小车或15个挑夫即可运走;炸药,每团300斤,3辆小车或4个挑夫。”
华东野战军第二副参谋长兼后勤司令员刘瑞龙对华东部队一年来的后勤工作进行了这样的分析:“无论在华中或山东,后勤工作几乎是走着同样的路,大体开始总要经过一度混乱,然后逐渐转移到正常的秩序。苏中最初面临战争,领导上预有准备,弯路走得少些,淮北、淮南是仓促应付,盐阜、淮海则以涟水战役为转折点,极度混乱的状况才逐渐克服,逐渐转入主动。山东支前工作则可以分为几段:宿北战役只是从人力、粮食上补助华中,鲁南战役来得很突然,各地具体配合战役中的准备,来不及,临时抓,以后则到临郯待机,直到莱芜战役,总是被动应付。只在莱芜战役之后,各地运用部队休整间隙,进行全面准备与加强机构,在供应战争的问题上才逐渐转入主动。其中以滨海、滨北做得最好,至鲁中、胶东、渤海则发展尚不平衡,有的县区做得较好,有的尚须加以极大努力,孟良崮战役之后,则进入了后勤工作的新时期。”
山东省支援前线委员会对群众人力负担的限度,有过这样一个调查分析:“根据鲁南平邑县的15个村,鲁中莱芜县的8个村,沂北县的全县,以及胶东全区的调查材料:在服役年龄内,18至55岁的男子约占人口总数的23.4%。在这些男子中,老区与半老区脱离生产人员平均占总人口的6%,复员、荣军、残废、暗疾等,占总人口的2%,必须照顾生产的渔盐民、手工业者及小学教师、学生、小商人、医生、摊贩等,占总人口的2%,加上必须在后方保持经常工作的村干、民兵不能出夫者,约占总人口的1%。因此,实际能负担常备和临时战勤民夫的人数,只能占总人口的12.4%。在作战地区,曾因临时突击任务繁重,有出到50%~80%的,但不能持久,而经常出工只能出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