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我国就业增长需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2013-04-29郑建英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毕业生经济

郑建英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招生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人才培养问题,还需要考虑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做哪些切实有效的工作,这是高职院校要关注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就业现状

(一)实际就业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就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对就业的压力显而易见,特别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一直处于就业热点领域,尽管每年相关部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比例较高,但实际就业率与统计数据往往会存在差异,这也与失业率的统计口径有关。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注点。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在17世纪就提出经济结构对经济增长以及对就业的重要影响,在其著作《政治算术》中提出不同产业对收入的影响不同,按照收入排序依次为商业、制造业、农业,也就是说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更能带来收入,且产业间差距直接导致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在产业结构中处于较低水平,导致第三产业对整体就业状况的改善效果有限。综合上述两方面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就业矛盾包含两方面,既有总量性矛盾,又有结构性矛盾,既有大量大学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待业群体亟待安置,又有大量中小企业、服务业、一线技能岗位出现用工紧缺的现象。

(二)现行就业政策没有完全实现预期目标

发展第三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等现有的促进就业政策,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没能完全实现其预期目标。事实上,中小企业等民营经济对就业增长有着较高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尚未完成,民营经济发展受限,区域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民营经济相对较强,但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很弱,并且民营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过低。一方面,民营企业在内部管理上,有效提高职工工时利用率,单位劳动力成本能够带来相对更高的产值,这是高效率的体现,有利于民营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就业。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多数处于市场经济的前沿,以中小企业居多,其本身具有劳动密集特点,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在等量投资的情况下,能吸收更多的就业,但市场经济尚不完善,民营经济发展受限;还有就是掌握实践技能的人才不足,很多有就业需求人群没有掌握一技之长,难以适应技能性工作岗位要求。

(三)经济增长率较高,但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从就业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是促进就业增长的根本因素,较高的经济增长会带动就业的相应高增长。但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增速基本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特别是第二产业增长达到14.8%和第三产业增长达到11.4%,增长较高,但相比之下对就业增长的带动有限,我国就业增长率近年来尚未超过2%。事实上,我国实际就业增长还有待商榷,因为我国对城镇失业登记存在现实问题,只有具备相应条件且在政府部门登记过的才能统计为失业人员,超出相应年龄段要求,以及实际失业但未到政府部门登记的人员,都脱离我国失业率所包含的数量,而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这种统计方法,导致失业率低于实际水平,进而间接影响真实的就业率增长数据。即便不考虑这些不利因素,我国经济社会仍呈现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变动关系,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事实上,严重的就业压力反过来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高增长,这个问题必须正视。如果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大力促进就业增长,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久以来存在的就业问题,社会和谐的理想格局无法真正实现。

(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城镇下岗职工成为三大就业困难群体

我国就业问题集中在三个难点,即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城镇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就高校毕业生来说,1999年大学扩招,每年增长率达到20%以上,平均每年增长60多万大学毕业生,扩招在普及高等教育、给更多年轻人上大学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沿海也出现因就业困难导致农民工不得不选择返乡的状况。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这五个人口大省返乡农民工达到7000多万,而同期务工人员的总数也不过1.3亿,返乡农民工几乎占到一半比例,而这些返乡农民工又对地方就业带来压力。县镇等地区对就业的吸纳作用有限,接收返乡农民工的岗位紧张,很多返乡农民工又回到农村。相比之下,国企下岗职工失业属于体制性失业,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过程,同时也伴随着隐性失业显性化,这从根本上影响到国企改革进展,影响到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健康发展。总体来看,我国人口众多,大学毕业生新增就业压力大、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压力大、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压力大,是我国现阶段就业的主要矛盾。

二、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一)我国人口众多,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限

尽管就业弹性下降,但经济增长仍是拉动就业的第一要素,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贡献率已经达到42.9%,尽管如此,仍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70%以上的标准,与此同时,我国第一产业贡献率仅有4.5%,这和我国农业大国地位不相称。事实上,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应该是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重要选择。分析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市场化程度较低,我国很多第三产业实际上还是国有企业垄断状态,比如通信、铁路等行业,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影响这些行业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导致垄断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并利用垄断手段获取超额利润,不能及时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服务质量有待商榷,且影响整个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城镇化水平还较低,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力有限,不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密集度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二)传统观念与职业技能匮乏给就业带来压力

传统就业观念中,只有进入行政事业单位才算就业,一些人不肯到基层、小企业就业,这就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出现“有业不就”的现象。另一方面,求职者职业技能的匮乏严重影响了就业,尽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我国传统就业观念深厚,“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往往是那些实在无法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学生才被动地选择职业教育。另外,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也有待提升,一些高职学校往往就是普通本科学校的压缩版,这是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让用人单位真正满意。一些毕业生就业心态过高也影响了就业,很多毕业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过高的就业期望导致其在就业问题上产生强烈挫败感,甚至在很多大城市出现“啃老族”现象。

(三)我国经济增长过于追求GDP,对推动就业增长效果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促进GDP增长为主,并取得较大成绩,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1千亿,而2000年仅为99千亿,不到十年时间几乎增长4倍。相比之下,就业增长有限,2009年我国就业人口达到7.8亿,而2005年为7.6亿,且就业人口中第三产业比例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贫富差距拉大、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安置、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出现的问题,过于追求GDP增长,必然导致就业弹性下降,进而对就业增长无法起到有效的推动。事实上,我国所有制结构缺陷,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我国出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四)我国市场竞争环境不够完善,影响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一个良好公平的市场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打破行业壁垒,逐渐形成完善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就业增长。目前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就业政策往往也落实不到位,这些都会影响到就业的增长。现有法律法规对民营经济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对民营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得民营经济处于不利地位。另外,在对民营经济征税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多数部门只收费不管理,增加了民营企业负担,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同时,社会保障体制对灵活就业者缺乏支持,影响到人才流动,如果劳动者从所谓的正规就业转入灵活就业,就要失去之前拥有的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这等于加大了劳动力流动的机会成本,给人才流动造成阻碍。

三、促进我国就业增长的主要策略

(一)充分发挥农业大国特点,变劣势为优势

尽管我国是农业大国,但近年来农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却在逐年下降,2009年我国农业的产业贡献率仅为4.5%,这一方面说明第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快建设新农村,吸引青壮年留在农村,政府应鼓励广大青年和返乡农民工扎根农村,并加大高校毕业生支农、支医、支教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大国的特点,通过建设新农村缓解就业矛盾,尤其要重视增加农民收入,协调城乡发展。我国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贫富差距的主要举措。在政策上,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发展,积极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把解决“三农”问题落到实处。

(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就业为主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要么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要么是以就业增长为主,我国在经历了长期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之后,要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我国《就业促进法》规定“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我国要确立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将扩大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目标均服从和服务于就业增长目标。要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健全税收制度,进一步发挥税收的重要调节功能,并完善税收细则,减少操作弹性,杜绝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健全各项法规,取缔非法收入和不合理收入。

(三)完善市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进一步落实中央制定的清理限制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扩大民营经济的市场准入,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保障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相同的市场主体地位,把各项针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夯实灵活就业的市场基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指导性理念应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再就业工作,从有利于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角度出发,逐步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稳定。要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办法,严格制定相应的政策,对达到退休年龄的下岗失业工人按规定办理养老金领取手续。针对灵活就业群体的特点,应设计针对性的社保政策,要实现低门槛、广覆盖,适当降低缴费门槛和个人账户缴费费率,调整政策,鼓励参保人员延长缴费年限。

(四)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教育与就业紧密相关,劳动力素质影响就业进而影响经济发展,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压力的根本办法就是提高劳动力质量,而提升劳动力素质主要靠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应本着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业观,淡化“铁饭碗”意识,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建立职业流动的观念,改变轻视第三产业的就业观,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事实上,我国就业三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都面临就业教育问题,通过教育培养求职者基本职业素养,以形成基本的就业力。教育除了塑造人的精神品质以外,还要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需要。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招生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人才培养问题,还需要考虑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做哪些切实有效的工作,这是高职院校要关注的重要任务。

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就业问题研究》(2012B505)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毕业生经济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最“叛逆”的毕业生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