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须从“软技能”教育破题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转型

2013-04-29杜艾芳

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技能职业教育

杜艾芳

一、职业“软技能”教育内涵及现状

职业技能包括“硬技能”和“软技能”两大方面。所谓职业“硬技能”,就是一个人在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应具有的基本专业技术;所谓职业“软技能”,是相比较一个人在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应具有的专业技术之外的诸多间接化软性技能。对比两类职业技能,其性质和地位是不一样的,职业“硬技能”是从事职业的基本技能、直接技能和前提条件,而职业“软技能”则是从事一项职业的重要技能、间接技能和用以提升水平的促进性技能。

笔者认为,立足于一个人创业就业发展这个视角,职业“软技能”的内涵体系至少应当涵盖以下四方面,一是方向性内涵:解决“往哪里走”的问题。包括人生理想目标,即人生向何处去,最终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价值目标和追求是什么;职业规划目标,即从事什么职业、就业创业到什么水平、如何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职业规划。二是能力性内涵:解决“靠什么走”的问题。直接层面,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不仅要熟练掌握最新职业技能,更要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创新。间接层面,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社会关系协调处理能力、职业适岗能力和问题应对能力等。三是精神性内涵:解决“如何不懈走下去”的问题。包括拼搏向上的精神,遇到困难不绕道;开拓进取的精神,取得小胜不停步。四是责任性内涵:解决“如何走好”的问题。包括职业责任意识,这是职业立足的基本责任条件;社会责任意识,这是职业做大做强的社会外在支持力的重要源泉;亲情责任意识,这是职业发展的基本内生动力之一。

相比较职业“硬技能”而言,职业“软技能”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基本内容的综合性和宽泛性。职业“软技能”不同于职业“硬技能”那样具体微观,而是由相对宽泛内容组成、牵涉方面较多的一整套体系。既包括主观内容,也包括客观内容;既包括方向规划性、精神培养性技能内容,也包括素质创新性、发展性内容。

二是发挥作用的间接性和持久性。就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而言,显然职业“硬技能”具有直接性、入门性作用,是就业的“敲门砖”,而职业“软技能”的作用相对间接;同时,要推动这种职业的长远发展和不断提升,尤其是实现相关职业的成功创业和长远发展,则须臾离不开职业“软技能”素质的强力支持。

三是教育培养的长期性和渗透性。职业“硬技能”教育只需要告诉学生如何操作即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而要对学生进行职业“软技能”教育,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既包括对学生的思想说服、理念熏陶,也包括对学生意志磨练、责任引导,更需要对学生创新潜质的及时挖掘、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需要多管齐下、经年累月的持续教育及不断影响。

目前,职业软硬技能教育的基本情况是: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类别已经成为与普通教育相并行的一种教育类型,但是在职业教育内部,尚未进行相对细化的分类,传统的职业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职业“硬技能”教育,而“软技能”教育尚未成为真正的社会共识和普遍的职业教育实践。

思想认识上:共识化严重不足。职业“硬技能”教育已经独立化、成体系,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而职业“软技能”教育理论尚未形成独立体系,虽然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尚未得到普遍重视,尤其是尚未得到决策层面和教育实践层面的高度重视。笔者以“软技能”为篇名在《中国知网》文献中检索,检索结果各类文献累计仅有190条。

教育实践上:推行力严重不足。职业“硬技能”教育得到大张旗鼓地推行,而“软技能”教育严重匮乏,很多学校甚至很少开展相关教育,“软技能”教育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境地,更没有建立相对独立和完善的课程体系。

教育效果上:掌握度严重不足。职业教育的学生“硬技能”掌握较好,而“软技能”体系薄弱,普遍存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的意识淡漠以及职业素养、创业精神等的空白,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很多企业所看重的。可以说,职业“软技能”教育实践和教育效果的严重匮乏,正是当前职业教育本身难以出现高质量、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原因所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转型提升的重要任务和基本方向之一。

二、大力发展“两元”思维下的职业“软技能”教育

将职业理想方向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着力构建宏观与具体之“两元职业教育目标”。笔者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调查了解到,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并没有明确清晰的人生理想、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很多只是学一门技术能够就业而已,而这仅仅是职业教育最浅层的教育目标。方向问题、目标问题至关重要。职业教育要加强以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为重要内容的职业“软技能”教育,要让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不仅在具体目标上学好基本的就业技能,更要在宏观目标上学会思考人生方向、明确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笔者认为,宏观目标教育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最终建立起“两大方向性目标和一个规划”:一是人生理想目标,这是一个人的人生总体目标;二是职业目标,整个人生就业创业的总目标;三是引导受教育者做好分阶段的职业目标规划,为走好职业人生的每一步建立大致的方向指南和初步的坐标体系,从而形成其创业就业的强劲动力。

将普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着力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元职业教育综合体模式”。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大的教育体系中的两种类型,就其本质而言是共同的,即提升教育者的素质水平和社会化程度,使之适应社会、立足于社会,在实现自我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分类而言也是清晰的,一个立足于共识教育,为接受高等教育做准备;一个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为就业创业做准备。但是在笔者看来,当前我国两者的截然分类尤其是过早分类,不利于受教育者充分发展和素质的充分提升。对于普通教育而言,很多孩子虽然已满18周岁却没有自立能力;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很多孩子仅十五六岁,尚未成年即近乎完全脱离了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通识教育,转而接受几乎是完全的成人职业教育,其结果就是将来很可能只成为简单的、低层次的劳动力,而非具有较好知识功底和思考创新能力的中高层次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应当在现行体制下,推进两种类型教育的相互融合,从职业教育的角度而言,应当全面增加普通教育的内容,将普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适度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从而使得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软技能”教育得到加强、“软技能”素质得到丰富、“软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将人文教育课程融入职业教育,着力构建“硬技能”与“软技能”之“两元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教育是职业教育中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前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注重将职业“软技能”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其中。一是创新教育课程,二是职业道德课程,三是其他人文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重视人文知识教育,适当增加艺术、伦理、哲学、思维创新、职业准则等人文科学教育课程内容。在注重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积极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意识、创新竞争意识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使培育出来的学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硬技能”结构,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身心素质等“软技能”结构。

将职业教育视角移向开放化的社会,着力构建直接教育与间接熏陶之“两元职业教育环境支持机制”。职业教育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广义上是一种具有多种形式的教育类型。其中,职业学校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形式,在功能发挥上具有直接作用。除此之外,企业实训、企业案例、民间组织实施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社会实践,作为与社会就业创业相关联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扮演着职业教育“隐性学校”和“隐性课程”的作用,发挥着职业教育的间接熏陶功能;而且,职业“软技能”教育形成的长期性和渗透性特征决定其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需要在持续、长期和多种环境的磨练中逐步形成。因此,在职业“软技能”教育形式和教育环境问题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加强学校“软技能”教育的同时,要以开放化的视角和理念审视“软技能”教育,积极主动将职业“软技能”教育视角放大到整个社会,充分整合和发挥社会多元的力量和作用,营造起职业“软技能”教育的浓厚氛围。如通过企业实训,让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感受技术创新的氛围、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感受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意识;通过企业案例的分析研究,让受教育者明白就业创业所需的职业规划和进取精神,以及就业创业中必须面对的挫折和应对能力;通过参加志愿者队伍等民间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感受社会责任意识,等等。通过职业教育视角的开放化转移,将职业“软技能”教育的主体责任适度分担给社会,努力形成“两元化”职业“软技能”教育支持机制。

实践再次表明,职业教育中一定程度上作为隐性知识形式存在的职业“软技能”教育与作为显性知识形式存在的职业“硬技能”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可以互融互渗的。 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尽快摒弃“以隐性知识的缺失为代价换来显性知识的高积累”的逻辑路径,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显性知识“硬技能”的初步积累,也要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逐步积淀和生发形成隐性知识“软技能”体系。

作者: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教育
高级技能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