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

2013-04-29王开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品德课公民

王开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人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要素。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素养。

一、初识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的内涵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身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和公民责任的认同。公民意识主要包括权力责任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法制纪律意识、爱国意识、科学理性精神、社会公德意识等。

(二)目前青少年公民意识现状

由于我国数千年来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学校在一段时期内过分的追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成长,以及当今复杂的社会现象,各种各样非主流的价值观的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青少年公民意识应该来说是比较缺失或淡化的。主要表现在:

1.缺乏社会责任感等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权利与义务,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问题时,能够自觉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通俗的来讲,包括公民现在、将来可能扮演的各种角色以及所相应的责任,可以有作为学生的责任、子女的责任、普通公民的责任等。

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似乎并不仅仅在于青少年身上,这似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当今社会的冷漠现象看客现象,这种冷漠的心理传递开来的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思想,仿佛只要不是直接损害到我的利益,对于一切不良的现象都可以熟视无睹。当我们再去问孩子你为什么而读书的时候,很少再能听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样的豪情壮志了。遇到休息日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宅在家里”玩游戏的生活状态,而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学习雷锋好榜样似乎也只成了歌曲中的经典。

2.缺乏参与意识、监督意识

参与意识是指公民作为一个国家的成员,具有积极参公共权力运行的主人翁意识,实质上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监督意识是指公民的监督权利的运行和运用的意识,只有受到监督的权力运行才是比较阳光、科学的,这样才能使权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传统的文化环境下,公民参与、监督意识不能很好发展。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大部分普通公民根本不关心,更不要说是参与在政策的制定和政府权力的监督中去了,在社会生活中遇到问题要么忍气吞声,或找到其它极端的做法去解决,以至于社会上出现一些越来越多令人痛心的极端事件。

3.缺乏社会公德意识

能否遵守社会公德,不仅关系到个人素质的体现和提高,还关系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更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形象。“丁锦昊”成了近日的网络热词,这位名叫丁锦昊的南京初中生,因为将“到此一游”写到了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成为了旅游陋习的反面教材。还有如公交车上不让位,随意丢弃垃圾,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类似的事件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们,提高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公德意识刻不容缓。

4.纪律、法律观念淡漠

如今的青少年是追求个性化的一代,但是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纪律的约束,甚至法律观念淡薄,直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现在许多青少年都不愿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认为纪律太老土了,追求所谓的时尚与个性,以至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或夜不归宿,或离家出走,甚至被坏人利用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公民意识的培养

(一)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让学生既赢得分数更赢得成长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本上的内容,如果从知识的掌握的要求上来说的话,是比较简单的。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应该坚持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切实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老师关注的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之下,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在授课时就更加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从而将公民意识的一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或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资源,找到公民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课程标准》在各个模块中都有关于公民意识培养的目标和内容。比如七年级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在《我们的新集体》中,就设计了良好班风的形成问题,使学生明白,良好的班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在《让人生更加灿烂》中,主要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

八年级的内容主要是自我与社会和法律的基础知识,在八年级《与父母平等沟通》中,主要培养学生如何有效的和家长沟通,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民主意识。在《有肩就得挑担子》中,主要从公民不同身份所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许多法律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会了遵守法律,更是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九年级的内容主要是基本国情的介绍,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更是渗透了对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意识的培养。在《成长在社会》中,主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引导学生奉献社会。在《融入民族文化》中,主要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意识。在《维护合法权利》和《发展人民民主》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等。

其实,只要我们思想品德老师带着这种公民意识培养的意识去挖掘我们现有的教材资源,还有许多内容都渗透着这种公民意识的教育内容。

(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材中的内容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开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笔者在教授《不同的身份有不同责任》的时候,结合“最美”的主题,以寻找美、赞赏美、做最美的自己的为主线展开,从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开始,首先让学生采访、寻找身边的最美的人,学生积极配合,找到了最美保安、最美课代表、最美值日生、最美食堂阿姨……等,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身上的美是因为承担了责任。接着结合“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和网友的评论,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责任之美,然后用一系列的“最美中国人”“最美常州人”……等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为他人承担责任。最后,本节课的落脚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怎样做一个负责人的人上,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情景之下人有不同的责任,然后引导学生在这些场景之下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做最美的自己。通过本课的引导,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再比如在教授《学会亲近社会》的时候,对于社会公德这个热点话题,笔者选取了发人深省的材料“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重要的是行动,较好的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

(四)从课堂走向社区,争做合格小公民

思想品德课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方面还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那就是公民教育课。笔者所在的单位对于公民教育课的重视给了笔者良好的机会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我们一般按照严格按照中美合作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步骤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步骤一: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

步骤二:选择班级研究的问题;

步骤三: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

步骤四:编制班级方案;

步骤五:报告方案→举行听证会→向有关部门提交研究成果;

步骤六:总结学习经验。

当一个研究完成,学生们将自己研究的成果举行听证会,将有关建议向相关部门反映的时候,学生的那样一种参与社区管理的民主参与意识、发现问题的监督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书本上那些行使监督权、人民代表在我们身边也变成了那样亲切的现实。正如一位学生写的感悟那样:“随着对这次活动的了解,我似乎开始明白我们在做什么了。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好像真正体会到了政治课本上所学的‘人民群众是国家真正的主人。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原来,像我们这样普通的中学生也可以改变社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具有公民意识则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师,笔者觉得应该具有这种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意识和行动,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品德课公民
论公民美育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