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的艺术性
2013-04-29李琳
李琳
素质教育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我想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开展艺术性教学。
一、艺术性教学的特点
广义的艺术性教学几乎包括教学的一切方面:备课和上课,讲和练,语言和书法,姿势和动作,风度和神情,组织形式和活动节奏,以及绘画、音乐、造型、表演等等。形象、创造、美感、和谐、典型、夸张是艺术性教学的特点,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外语学习是多层次的活动,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心理活动,是感知活动、神经传导刺激和大脑分析刺激并作出相应反应活动,是最基本的活动。离开刺激,就难以学习;离开强刺激,就难以高效率地学习。艺术就是创造,创造就是新奇,新奇就是强刺激。高级形式的刺激常常不需要反复强化、操作就能长期不忘,长期有效,能促进英语教学的速效、高效和长效。
二、艺术性教学的原则
1.以教学艺术为主。艺术性英语教学不应也不需脱离教学本身去追求单纯的艺术性,而应坚持以教学艺术为主。一方面把中学英语教学从整体上作为艺术创作对待,另一方面注意教学活动过程中各部分的艺术表现。师生关系融洽、默契而不冷漠不松散,教态和学态安然而不烦躁,书法力求优美而不潦草,口语力求铿锵有韵而不嗫嚅讷讷,书法力求多样而不单调,环节过渡和谐而不生硬,教具使用精而不滥,行动活泼而不呆板或张狂,声像配合适当而不喧宾夺主,这些都是教学艺术性的表现。
2.教师艺术修养。艺术是感染、感动。教师的形象和活动对感染、感动学生有重要作用。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绘画、书法、唱歌、谱曲、表演、朗诵、编剧等技能。不一定精通,但也不应完全外行。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教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永葆英语课堂新鲜、有趣,切忌为法所缚、 照本宣科。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光要教语言,还要教方法、教做人,要体现出教学的灵活性。以活教带动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使学生变死记硬背的机械性学习为合乎语言学习规律和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自主性学习,及“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眼、耳、鼻、舌、身、意全员参与,交替互动,开发听、说、读、写、做、想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如何进行艺术性教学
1.教学内容艺术化。如,可以通过对人物形象化的描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高活用能力。可以设置适当的悬念并加以引导。
2.课堂活动艺术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态、表情、语言、教具等对学生都有重要作用。
(1)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学的高层次是心灵的交流与和谐。用眼睛表示肯定、否定中有鼓励、亲切中有严肃、容忍中有警告。学会用眼睛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 “老师的眼里有我”。
(2)笑容。微笑地注视学生的活动既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种督促。笑具有强烈传染性,教师的笑容带来学生的笑容,再作用于教学,这样,英语课上就充满了阳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
(3)语言。“善教者必善言”,把英语作为教学用语,要求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要有一定的变化,使之符合英语的习惯。
(4)教具。教学中可使用图片、幻灯片、实物等作为教具。笔者比较喜欢使用活动图片。活动图片指图片上的一些人或物不固定,可以随话语需要而移动,这样,形象和情景更加逼真,立体感强,生动有趣,效果更好。
3.教学环境艺术化。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愉快的背景,帮助学生克服对课本的枯燥感和畏惧心理,保证学生上英语课时不胆怯,不感到拘束或沉重。教学过程不但是认知过程,也是心理变化过程,并且认知的效率取决于心理的变化,即所谓的“和谐教育”。认知活动以积极的智力活动为前提,积极的智力活动来自创造性的思维,要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安全、愉快的心理环境。艺术是运用直觉和情感,以最迅捷的信息直接渗入大脑。洛扎诺夫就很强调声调和节奏的刺激力量及音乐对于人格的感召力。在呈现新材料、默写和听写时,可以选择节奏缓慢、悠扬动听的曲子作为音乐背景。
4.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英语教学中恰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多媒体具有容量大、变化多的特点。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具备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改、教研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道德修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英语教育改革的需要。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