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之名源于“武事”

2013-04-29刘后昌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小序德山宋徽宗

刘后昌

常德,素有“荆楚要地,黔川咽喉,湘西门户” 之称。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区城东建城池。史称武陵、朗州、鼎州,曾是七朝郡治、七朝军府、七代藩封之地,也是“左抱洞庭之险,右扼五溪之要” 的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徽宗政和七年,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 之义,置常德军。明嘉靖《常德府志·兵防志》载:“政和七年,募士兵充授以间止,散居边境,教以武艺。”宋徽宗将“鼎州团练”升格为“常德军”,是因“武事”需要,首次使用“常德”作为军事地名。

宋徽宗因何取“常德军”为地名?北宋名儒祝穆和理学家朱熹最了解其中缘由。祝穆在《方舆胜览·常德府》中释义:“《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朱熹在《诗序辨说》中随声附和:“盖有二义,有常德以立武事则可,以武为常则不可,此所以有美而有戒也。”由此可知,常德之名源自徽宗皇帝因武事而设置的“常德军”。1993年12月出版的《湖南古今地名辞典》也是如此记载:“取《诗经·常武》小序‘有常德以立武事之义,置常德军……乾道元年升为常德府。”此后,各个朝代都以常德名府、名路、名县……

常德是座“尊礼法”、“善包容”、“求和谐”的文明城市。早在尧舜时期,中华民族的“德之始祖”善卷先生,隐居在常德德山时,就以“德”教化民众,使善德文化广为传播。《善卷祠记》云:“德山苍苍,德流汤汤,先生之名,善德积彰。”“常德德山山有德” 之赞誉也由此而来。

从“常德”地名词义上讲,肯定与善卷先生倡导的善德文化有关系;但从地名来历上讲,却出于一位皇帝“有常德以立武事” 的治军理念。

在历史长河中,古人对“常德”一词的词义有不同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易经》有一篇《象传》(上)云:“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意思是:此卦象象征困难重重,君子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反复不间断地推进教育事业。这是最早见到的“常德”词义。

春秋时期的老子,在《道德经》上写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意思是:虽知阳刚之气,仍要坚守阴雌柔静之态,就像能包容天下的溪谷一样,只有经常保持良好的德行,才能恢复婴儿那样的纯真自然。这是另一类词义。

由孔子弟子们编撰的《论语·子路篇·十三》中写道:“论善人君子为邦教民,仁政孝悌,中行常德,皆治国齐身之要。”彰显出以德治和仁政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试图建立一个上下尊卑有序、人伦道德昌明的和谐社会。

产生于春秋末年的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西汉时留存的毛亨《诗经·常武》中,“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这里说的“常德”,就是告诫人们要化干戈为玉帛,用传统美德去感化敌人。

唐朝孔颖达《诗经·常武·疏》云:“言命遣将帅,修戒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以为法,是常德也。”这是体现民情之法。

常德文化体现为“德文化”。以常德为地理区域,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居于斯的历代名人,所表现出的道德和民族精神,融合地方民俗文化,使“德文化”成为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区域文化。

猜你喜欢

小序德山宋徽宗
雷锋的故事
Designing current–strain-assisted superconductor–ferromagnet multi-bit memories
陈树湘:以生命铸就绝对忠诚
宋徽宗:“天下一人”还是“斜杠青年”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鹤图》与宋徽宗
胡安国《春秋传》征引诗小序考
伦理与自适:《归去来兮辞》小序中所揭示的陶渊明归隐原因分析
宋徽宗:本是大艺术家,奈何做皇帝
皇帝的小礼物
过去未来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