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黄雅玲

新校园·中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约数解决问题班级

黄雅玲

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定程度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在。然而,传统教学往往致力于灌输知识,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怀疑、反思、批判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被动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由此我们想到:怎样才能使学生将学习变成内在的需要,能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为疑而学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乌龟和兔子赛跑,但是它们两个人的跑道是不一样的(乌龟在长方形跑道上,兔子利用圆形跑道),你们觉得谁跑的路程更远呢?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们不会求这个圆的周长呀。”这时笔者就顺势提出:“那我们今天就先来学习求圆的周长,再来解决兔子和乌龟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带着问题来学习知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非智力因素,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用一条直线等分长方形可有几种分法”时,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几种分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左右对折、上下对折、按对角线对折的4种方法。接下来让学生画出这四条对折线,学生会发现:“这四条线都交于同一个点。”表扬了学生的发现之后,又问:“你还能找出其它等分长方形的方法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后,互相配合,开始动手折、剪。“只要通过这一点画的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这时教师进一步提出:“如果是四边行、五边形能这样分吗?”这样一来,从直观思考到分析思考再到综合思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在享受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发展了创造性思维。

三、合作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适当地抛出问题,让学生群策群力,在小组探究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愉悦。

例如:教学“分数的除法”这一节课,笔者先出示4/5的圆,让学生自己想想,可以怎么分,每份是多少?学生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4份,并且得出了每份是2/5、1/5的答案,这时,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如果要把它平均分成3分,每份是多少呢?”这个问题一提出,笔者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几个想法:(1)把每个四份都再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把4/5转变成12/15,再除以3,也就是每份是4/15;(2)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所以只要用4/5乘以1/3就得到了4/15;(3)通过观察上面的算式得出,除以一个数,其实只要用这个数乘以分母,再约分就可以了,所以4/5平均分成3份,结果应该是4/15。不同的想法得到相同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四、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提出: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維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何解决往往存在多种可能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约数和倍数”时,笔者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班级里,教师的人数是学生人数的( )。A.约数B.倍数C.既是约数也是倍数D.既不是约数也不是倍数。有学生指出这要看学生和教师的具体情况:当班级只有一位教师、48位学生的时候,那么教师的人数就是学生人数的约数;当班级有一位教师和一位学生的时候,教师的人数既是学生人数的倍数又是学生人数的约数;当班级有三个教师一个学生的时候,教师的人数就是学生人数的倍数;当班级里的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不能整除的时候,班级里教师的人数既不是学生人数的约数也不是学生人数的倍数。这位学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妥善的结合在一起,做到了学以致用。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的人才。

猜你喜欢

约数解决问题班级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约数词语,不简单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班级“四小怪”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最强大脑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