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交易,从生存到消费

2013-04-29吴晔马亮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鲁国晋国农耕

吴晔 马亮

工业时代的来临也带来了一种文化革命:所有东西都可以当作消费品,包括土地。

本世纪初的一个冬日里,我到陕西关中西部采风,发现当地县里建了个青铜器博物馆,收集了一些周王朝遗留下来的国宝级文物。其中一件器物上的铭文吸引了我,经查证,那大概是两千九百多年前,周共王的大臣们私下里进行器物与土地之间交易的纪事。这说明西周以来实行的井田制已经开始崩溃,也说明中国历史有记载的土地交易从此开始了。

公元前645年,晋国和秦国打仗,晋国输了,连晋惠公都被秦国抓走了。怎么办?晋国的大臣想了个办法:他们假称奉了国君的命令,把一些田地赏赐给民众,名为“作爱田”,用这个办法收买了人心,许多人就踊跃地为国家当兵打仗去了。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编排训练“作州兵”。这些为以后的“军功赐田”开了先例,而且开始了土地私有制度。

范文澜说: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痛苦,但东周社会却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国合并成少数大国……公田制变成税亩制,士和庶民两个阶层产生出新的地主,在政治上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按田亩的多少来征税,这是个很大的变革,表明“井田制”在鲁国彻底瓦解,私田由于国家征税而变为合法拥有了。孔子曾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公元前590年,鲁国又实行“作丘甲”,规定按所占田亩多少出人服兵役、组织军队,这又从军事制度方面巩固了土地私有制。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今黔首自实田”,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产生文化。有什么样的物质基础和形态,才能产生什么样的文化。人类在土地上创造的文化大致经过了这样一些阶段:采集—狩猎—游牧—农耕—工业。但是,农耕文化的延续时间很长,它大约是人类在土地上创造的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文化形态。农耕文化经历了初级农业、集约农业两个阶段。“刀耕火种,食尽一山则移一山”,和后来的集约农业的技术手段相比,土地利用效能差距极大,由牛拉的犁到多重机械组合耕作播种与收获,土地对人类的养育能力提高了一大步。

但是,这些都还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土地对于人类的生存养育功能。真正改变土地功能的还是土地革命的兴起。工业时代的来临不仅改变了农业时代以人畜为动力的工作方式,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革,潜移默化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带来物质享受,同时,也带来了一种全面的文化革命:所有东西都可以当作一种消费品,土地也不例外!

虽然采集—狩猎阶段占据人类整个生命历史的百分之九十九,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转折阶段,但是消费文化的兴起,几乎改变了人类整个价值观念体系,当土地不再为种植、生存而买卖,而是为了增值、为了买卖而买卖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后,生存文化就已经趋于消亡。

如今,在主流文化区域,比如城市和发达地区,消费文化如洪水般漫过人们心理防线。但在中国大地上,确实还有相当一部分大众,仍在为生存而汗流浃背、披星戴月,尤其是那些在土地上谋生活的人,常常面对自己的土地被城里人“消费掉”,伤心欲绝却又无能为力。

消费文化是一种强权文化。在消费文化统治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科学的社会管理,土地命运堪忧。

猜你喜欢

鲁国晋国农耕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师旷劝学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柳季与岑鼎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