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罗胖”的求供养哲学
2013-04-29李乔
李乔
#播出平台:优酷
#播出时间:每周五
#主持人:罗振宇
“我们想做一个好玩轻松的事,一个传递知识的脱口秀,但在国内电视台做不出这样的节目来,互联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申音说。
2012年底,罗振宇与独立新媒体创始人申音合作打造的知识型视频脱口秀《罗辑思维》在优酷上线,此后每周更新一期,分享内容有文化、书籍、历史等等,节目最初定位为“罗胖读书”,之后“罗胖”的名头渐渐响起来,代替了罗振宇。《罗辑思维》也同时开通微信公众账号,罗胖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分享一段60秒的语音资讯。
据申音介绍,现在节目每周的固定观众有一百多万,从上线至今八个月时间,节目网络点击突破3000多万,并且只是优酷一家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同时还有很多盗链,比如华数tv、56网等,加上他们授权的网易新闻客户端的点播量,具体数据是无法估算的。
8月10日,罗胖又做了一件很轰动的事,发起一项“史上最无理”的会员募集活动。募集5000名发起会员及500名铁杆会员,前者会费是200元,后者是1200元,期限均是两年。会员权益包括什么会员专属号码、神秘礼物、罗胖好书或者电影分享、会员专属座位,等等,总之在一般人看了像是无甚用处的骗钱玩意。然而,5500个会员名额在短短6小时宣告售罄,160万元通过支付宝、银行等途径轻松进入罗胖腰包。
这些钱用来干嘛?罗胖不客气地说:“说好了我们就是求供养啊!”但是,能让人心甘情愿地供养,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已经拥有了众多忠实拥趸。
罗胖曾在采访中说:“互联网时代,价值枢纽不再是渠道,价值枢纽是‘魅力人格体。湖南卫视再牛,到最后你会发现它的价值完全集中在了汪涵、谢娜、何炅身上;央视的价值则正在变成白岩松加毕福剑。不管电视台怎么突围,到后来一切的成果都集中在‘魅力人格体的身上。”
申音说:“我们一个产品吸引了用户,用户愿意为我们买单,我们就可以变成一个品牌,用户价值就是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就有商业价值。”
传统媒体人到自媒体人的转型
2008年之前,罗胖曾是中央电视台《对话》、《经济与法》等栏目的制片人,后来砸了金饭碗成为个体户,到2012年之前,他是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栏目主持人,各大商业论坛常客。3年后,当主持人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的时候,他再次放弃《第一财经》。他的合伙人申音原是《创业家》杂志主编,两个小伙伴一拍即合,高调跨入自媒体这道门。他们的分工是,罗胖负责内容生产,申音负责外围营销。
对他们来说自媒体的自由包容,让他们挣脱了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束缚,同时也失去了大媒体的保护伞。申音说:“虽然媒体未来在互联网,但我们知道做这件事很难,因为难所以才好玩。这个全新的事情,让我们很兴奋。其实最初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因此,“罗胖读书”的最初定位是两个爱读书人的天性发挥,“我们觉得在这个信息泛滥时代,大家都很忙,没有人愿意读书,也没空读书,如果有一个能静下心来替他们读书,再把有趣的知识讲给他们,应该很有意思。”
现在,《罗辑思维》团队加上罗胖共5人。罗胖在台前做主持人,还有一个负责内容的主编,一个视频导演,两个运营推广。“我们是自己的出品人、营销人、经纪人。我们打造的也是与主持人个性相符的节目,然后营销推广,再开发周边延伸产品。”申音说。
可以说,每月四期《罗辑思维》生产成本极低,没有幕后制作团队,场地是向朋友借来的,录制的全部家当包括一架5D MARK 、一个笔记本、一个灯、还有一个稍好的镜头,5万元全部搞定。“内容基本上就是以老罗为主,看了什么书,想分享点什么,最近有什么新的想法,团队会跟他聊,然后围绕这些想法去搜集相关的书。其实就是心里有个目标作为靶子。”申音说。
此外,除了在优酷上的节目,《罗辑思维》在微信开发忠实用户这一步也走在前面。每天几十万听众,都会准时收到一条新鲜出炉的微信,内容是故事、科学、文化、历史,甚至心灵鸡汤,可以说包罗万象,长度不多不少正好60秒。据说为了这60秒,罗胖嘴皮子翻飞的时候,眼睛死死地盯着秒表,有一次一条微信整整录了28遍才过关。
罗胖说:“一个人做媒体最大的短板就是内容生产能力,你有一期做得不错,大家给你鼓掌,每周都做迟早要精尽人亡。所以我一开始给《罗辑思维》的定位就不是一个言论性节目,您不是嫌读书烦吗,这种苦事我来干,我替您读,读完了我给您讲,您玩您的游戏,给我一只耳朵就行。”
申音说:“我们也不追热点,我们更在乎互动。有部分节目就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想听的内容。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说,不知道怎么找女朋友啊,我们就做了一期《你的女神你不懂》,教这些宅男怎么去搭讪姑娘。其实我们并不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也没有想把自己变成精英。”
的确,《罗辑思维》的用户以大学生为主,也有部分老师把《罗辑思维》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甚至有公司拿来做员工培训。最后一类才是有钱有闲的知识精英,能够有思考,有独立思考意愿的一部分人。
“等包养”建立于用户忠实度
曾经有人建议罗胖,给节目再加台摄像机,配上字幕,做得再精细点。罗胖说NO,“加台机器还不是拍我?观众看《罗辑思维》,又不是喜欢胖子。”他们的目标不是扩大粉丝群的数量,而是建立用户的忠实度,也因此会出现六小时赚进160万会员费的一幕。
申音认为,互联网产品是成长型的,节目的成长与用户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成为一个社群,同时用户再反馈内容给节目。并且网络的相对自由生存空间,脱口秀节目的核心自由表达,这二者使得自媒体的价值有助于推动社会更加人性化,因为与用户、读者对话的不再是传统媒体这种冷冰冰的机构,而是鲜活生动的人,这让传播回到了本真状态人际传播。甚至,对于批评也是自由的。
申音说:“有的说我们读书考据不够严谨,我们确实也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是人啊又不是机器又不是新闻联播,怎么可能不犯错误呢。也有人说我们是歪理邪说,但是我们讲的是我们自己认为的道理嘛,我们并没有说要取悦你,你不喜欢就拉黑我们吧,我们又不是让所有人高兴,让懂得欣赏我们的人高兴就可以了。”
正因如此,《罗辑思维》一开始就没往大众明星的路子上走,罗胖曾在采访中说:“我只需要十万人认同我,只要我能在中国青年里找到爱读书,爱上进,爱思考,人格健全的十万人。我只提供给大家一个价值观,供大家插入。我称之为‘等包养模型,至于哪位恩客来,不知道。但这件事情一定会发生。”
“我们的商业价值在逐步展现。我们已经开始盈利了呀。商业价值有很多,比如优酷上的广告分成,这种植入、赞助、线下的活动,会员的收费,盈利的形式很多。我们小团队,很容易就实现盈利了,但是我们不是很看重这个事情,盈利不是最主要的。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让这个节目做长久,这是我们关心的事情,有用户价值就一定有商业价值。”
“你们担心自媒体相对小众,有可能会昙花一现?”
“美国的奥普拉·温弗瑞,芝加哥5点钟的一个早间节目的主持人,她用10年时间做一个节目,很小众是不是?10年以后她个人的收入是10亿美金,而且她自己有一个商业的王国,对美国整个出版业、电影业的影响都很大。我不知道自媒体是不是昙花一现,我觉得要形成一个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要花点时间,这样才会有用户愿意为我们买单,我们就可以变成一个品牌。有用户价值就有品牌价值,有品牌价值就有商业价值。”申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