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和对策
2013-04-29谢春华
谢春华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适应,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在硬件、资金、人才、形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遇到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困境;对策
我是中国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镇基层工作者,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而且一直工作在农村。几十年来,我与农村的父老乡亲们结下了深深地情谊,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当前农村的文化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基层的文化资源严重匮乏,活动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
一、当前农村文化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我国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困境和问题。
1、文化建设硬件设施落后 经费投入缺口较大
虽然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加大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力度,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来改善基础文化设施,也建设了一批文化设施:如电影院、文化站和图书馆等,但仍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文化设施极为简陋,甚至于是空白;国家的经费投入主要放在了城区文化建设上,乡镇文化方面的投入仍以人员经费为主,致使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乡镇的文化设施设备简陋,功能不全,群众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落后和经费缺失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文化活动网络的形成。
2、乡镇政府在职能定位上有所偏差
一些乡镇干部热衷于抓经济建设,源于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各地普遍重视经济性、生产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而对社会性基础设施投资甚少。在政绩目标考核的趋势下,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仍比较突出,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他们认为抓好经济出成绩出效益,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而办文化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忽视了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执行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
3、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
从乡镇基层的文化队伍内部分析,很多的农村文化站专职干部年龄偏大(大多数在40岁以上),学历偏低,有一技之长者不多。他们的专业知识已趋于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且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人员少,待遇低造成业务骨干流失严重,队伍不稳定。
4、现行的农村文化形式单调,传统的农村文化不断流失
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批有知识有才华的青年农民纷纷涌入城市。这一方面促进了城市更加地繁荣;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人才的流失,从而使农村的文化休闲方式非常单一。当前很多的传统文化无法正常开展,面临着失传的窘境:如以前颇受老百姓欢迎的说书唱书、花鼓戏,现在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行业。还有一些传统的地方手艺、皮影,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也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农村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功利主义冲击下,很多已经失传,也使一些农民无从选择,最终转向了赌博、低俗的迷信活动。
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美丽乡村、文明乡村、特色乡村”的重要动力源,没有农村文化的发展,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全面小康。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当务之急,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1、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造血”功能
只有农村经济增强,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文化建设才会有长足发展的保障。应该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经济强镇为突破口,壮大乡镇经济,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增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2、增加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乡镇、村和农户的积极性,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着力建设乡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使之具有图书阅读、宣传教育、文艺演出和科普培训等综合性功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并把农村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注重建设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需要的文化活动设施,加强农村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更快更好更全面的就业和服务信息。
3、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队伍建设
通过创造各种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吸引有才华的青年农民回归农村,开展各式各样的培训班,繁荣包括农村文化在内的各项事业。在打造农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同时,可以在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城市的优秀人才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在城市、乡村的共同努力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创造出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作品,使农村文化能够真正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
4、抓管理抓活动,使农民群众生活添姿彩
要改变农村文化形式比较单调的问题,将农民从“黄、赌、毒”中解放出来,必须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可以组织农民定期进行读书阅报活动,农村图书室要多选择一些符合农民需求的书籍:如关于动植物养殖、防治、增产等方面的书籍,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向农民推广科学种田、科学管理方面的知识的同时,也向农民宣传了党的一系列农村政策。还要推广农村信息化建设,教农民学会通过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以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5、抓改革抓创新,激活动力,加快城乡互动联动发展
在具体的工作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活跃群众生活,繁荣文化事业为宗旨,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开展文化事业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和创建工作,推动了乡镇农村人民群众文化意识的增强,文化条件的改善和农村文化水平的提高。实行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讓农民兄弟们共享发展的成果。
6、加强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
要防止农村传统文化的过度流失,可以利用传统的节日或重大的纪念日等时机,在农村大力开展文化活动,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活动,来展现农村生活的新面貌。政府还要加强引导,通过制定财政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护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善当前农村文化的现状。另外,还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物质文明进步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文化继承与创作活动,才能产生符合社会进步需求的新文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是重点,又是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和文化的关系,认识到农村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没有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让我们在政府、社会和农民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改变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实现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为建设成为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