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2013-04-29李璞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毕业生心理健康

摘 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是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转型,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日益增加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使加强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我院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对毕业生就业心理进行研究、探索,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提出进一步提高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

大学生就业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毕业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毕业前后因就业问题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与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1]。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十分复杂,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加以积极的引导、疏导。我们结合调查统计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本次调查对象为泰山医学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2011届的应届毕业生,统计样本数量为200人,涵盖理、工、医等专业,主要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1 毕业生自身处于矛盾期是其内在原因

心理学认为,人在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时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无形地保护着自己,干扰对自我的全面、正确、客观和公正的认识,使自我真实形象产生变形或扭曲。而且心理学研究还表明,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差距与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根据以上心理学理论分析不难理解大学生择业心态的矛盾冲突。首先,大学生择业是在各种矛盾中的艰难选择。如自我与客我矛盾、理想与现实矛盾、奉献与索取矛盾、社会需求与自身实力矛盾等。这些矛盾他们以前从未碰到过,所以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甚至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其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时期。他们心理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会产生种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理想与现实矛盾、开放与封闭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情感与理智矛盾等。再次,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大学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心理还不成熟,同时由于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加之个体生活体验不同,所以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在择业中就表现出内在心理特征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此外,大学生择业心理期望高和心理素质不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独生子女存在的弱点,传统的“一次就业定终身”和“求稳”思想,尤其自身素质的不足,都是大学生产生以上不同择业心态的重要原因。

1.2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市场经济提供的一些新的价值要求:自主意识、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平等原则等,都已渗透到大学生的择业观当中,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化,自我中心突出,注重功效和实惠。他们选择能发挥自己才干、实现自身价值的单位。这些变化是大学生择业商品化、功利化、务实化,导致其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过于强调自我价值实现,以及各种矛盾冲突丛生的根本原因。

2 调整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大学生择业心态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决不能笼统地认为都是消极心态。大学生择业的矛盾心态使其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积极方面是主流、本质。这种矛盾心态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趋向成熟的动力。除了毕业生本身要努力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外,高校与社会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保持稳定、积极、正确的择业心态进行合理择业。

2.1 大学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择业准备。自觉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2.2 毕业生要进行就业心理的自我调整

在就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毕业生应学会全面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评价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求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还要注意培养自身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等。

2.3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改革措施。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从入学开始就着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含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形势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平台。

2.4 社会和毕业生家长要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

社会要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这是对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长和亲友更要主动关心毕业生就业期间的心理变化,积极配合学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有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为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做出更加优质的服务,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8

2 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成就动机理论

(责任编辑 陶明莉)

作者简介:李璞,男,1980年1月,汉族,讲师,就职于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一直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毕业生心理健康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探讨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