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口学徒

2013-04-29

大武汉 2013年9期
关键词:生意人珠算箩筐

(中部商都14)

汉口的生意人很讲“出身”。你干这一行,是在这一行从学徒干起的,经历过三年学徒、一年至三年帮师的磨练,那就像科举制度下有了从秀才到举人到进士的经历,算是“正途”出身。这样,你在业内就说得上话,与人合作就更受信任一些。

有过这经历的老板或先生(店员),常常会拍胸自夸:“你们称四两棉花去纺(访)一下看,我们是正斤正两跟老板倒过三年夜壶的,这一行里么事有我不懂的!”

“跟老板倒过三年夜壶”,就是指自己的学徒生涯。有的老板从别的行当改做这一行,同行们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样说他:“他这个老板,算是磕到窍上了,一个大‘改窍懂得么事!”

话里的“改窍”,是指刚改行的外行。“磕到窍了”,碰了巧了。言下之意是这外行老板的成功不过是碰巧,如果这老板一直坚持下去并有一定业绩,这些话就会慢慢消失。

有的老板是从挑担子当小贩开始的,也会被同行讥笑:“他是个么老板沙,‘挑八根系的,随做几大都是一副收荒货的相!”

旧时把收废品叫“收荒货”。收荒货的上街要挑一担箩筐,每个箩筐都要用四根绳子头固定才好穿上扁担,所以挑箩筐的都被戏称为“挑八股系”。在汉口商民眼里,“挑八股系”用来泛指一切做挑担营生的人含有轻慢的意味。

从这些风俗中可以看出,学徒经历在商人眼里是十分重要的经历。为什么重要?学徒究竟能学到什么是关键。

用汉口商界一位资深老人的话说:学徒么事最重要?学规矩,学脾气。徒弟伢们都是十二、三岁离开父母住到铺子里——太小太大都不行。太小做不了事,太大的改不了性子。他们在屋里的时候,哪个都是娘老子的宝贝肉,一出来要做事,要招呼人,大了还要在柜台上招呼顾客。在娘老子跟前可以事事由已,做生意时却要事事由人,你说他不改脾气行不行?

老先生说,铺子里的那些事,一年半载就学得会,唯独改脾气,没得个三年五载是办不到的。

言下之意,要想学成个生意人,是要岁月积累的。学徒三年,就是在学做事的当中学会适应别人的过程。所以汉口有民谚说三年学成个手艺匠,十年难成个生意人。

任何铺子里,学徒一进门就能做,也该他们做的事是上门、下门、扫地、擦家俱。机灵的孩子由店员先生带着做一两回就会把先生推开:“这种粗事该我做,您家是先生,您家坐着!”

像点火生炉子,烧水一类的事,在汉口的大铺子里是不会由学徒做的,什么洗尿片、带孩子这种事,也只有在小小夫妻店里才一古脑全塞给“徒弟伢”去做。那种店子穷,多一个人吃饭就多一分开销,好容易用一个徒弟伢,就不能让他闲着。

大铺子不同,大铺子招呼生意有店员、管事,顾客上门时,徒弟伢只管倒茶、递烟这些粗事,学会跟人打招呼:“吃茶您家”、“吃烟您家”(老汉口不说“抽烟”,“抽烟”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说法),“莫客气,茶烟不分家您家。”

大铺子厨房里会有专门的厨师,大清早烧水供生意上用,督促徒弟们泡好茶就是他的事。大清早上街买菜时,他们可能喊一个徒弟伢去帮着拎一拎,白天想起要买酱油呀、腐乳卤呀,会让徒弟去跑一脚。他们不敢过多拉差,拉多了,他自己的差事说不定就砸了。

许多大铺子的老板都会让家眷在铺子里生活,和员工吃一样的伙食。但老板家的事务又是另外请人帮忙的,多数是请的中年女工,号称为“请婆婆”。稍讲究的会是一人带孩子,一人洗衣、整内务。所以是老板的家事在这类铺子拉不到徒弟伢的差。

徒弟伢最可怜的是吃饭。他们得最后上桌子,尽早地下桌子,吃的中间还要不断地为张先生、李先生盛饭。他们不仅需要吃得快,还需要眼睛尖,看哪个碗里快完了,马上就放下碗筷迎过去,“张行生我未!”按说中途打断多,吃到最后下桌是不受责备的,但保不齐就会有那尖刻的先生对你刺一把:“哎哟,不错啊,三年没到没满师,×先生就一个留下来吃专席了呢!”

在这种时候老板的态度很重要。有的老板很怜惜学徒,就会在吃的过程中为他们减负,在年轻店员先生摆谱叫学徒盛饭时加以制止。简单些的会说:“你年轻后小的自己盛一回行不行?你没看到他忙不赢?”有那灵光的老板娘会在这时替老板得罪人:“我跟你添吧,×先生?”有的老板会做得“菜刀切豆腐——两面光”:先跟那先生打招呼:“×先生,铺里人太多了,他就只跟管事的先生和老先生们盛饭,你们几个年轻的自己添吧,自己添吃得饱些。”转脸会对学徒说:“这是×先生他们几个心疼你,让你好生吃饭。以后他们有事要你跟腿,你要放勤快些!”

徒弟伢挨打挨跪的事是有的,但聪明的老板反倒很少使用这样的手段。他们在商战当中希望盟军越多越好,他们希望徒弟们出息以后有点温馨的回望,巴不得徒弟们自己开店以后与自己呼应,“势成犄角”,所以管教徒弟时往往恩威并济。只有那些出息不大的店员先生,为了摆点小谱而滥施淫威,背着老板、管事让徒弟们吃点暗亏。

老板们管得很严的事,是铺子打烊后让徒弟们学珠算,练大字。

说来也怪,汉口铺子里的老板差不多都喜欢柳字,徒弟进门每个人都要发一本柳公权的字帖(多为“玄秘塔”),让孩子们打烊后自习自修。他们告诉学徒:字是人的脸面,你们将来当老板,当先生,字好就是一半福。珠算就不消多说了,生意人连算盘都不会,谁看得起你!

老板们会规定孩子们一天写几蔚字,由他亲自检查、打框(圈)。写不好的、珠算不好的,轻则挨跪,重则打手心,这么逼迫,一个店子总会出个把字拿得出手,算盘飞快的。他们日后还会在人前夸耀说:“我这一手字,都是我师父拿板子打出来的哟!”

猜你喜欢

生意人珠算箩筐
父亲的箩筐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新中国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清代珠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珠算与《数术记遗》
中华传统文化
——珠算系列介绍
A CheCk of 500,000 dollArs
大礼难还
箩筐
生意人
一定不能说的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