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和融”文化,提升科研内涵
2013-04-29羌松延
羌松延
南通市东方中学坐落在国家级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区域内,学校占地10.07公顷,建筑面积109 559平方米。目前学校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2 600人,在职教职工167人,其中高级教师34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31人。教师平均年龄36岁,近年来有多名教师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大批教师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南通市东方中学的教育教学综合实力位居市区前列,它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当地的一所高美誉度的学校,这与学校践行“和融”教育思想理念、大力推行教学科研、努力打造优质育人高地的办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一、高点定位,内涵发展,“和融”教育理念渐趋成熟
“和融”教育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中叶,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思想,他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和融”教育的内涵为:“和而相融,融而不同。”“和而相融”,就是要求全体师生人人都要爱校,人人都要有集体责任感和向心力,每位师生要热爱学校,融入学校,奉献于学校这个大家庭。“融而不同”,就是要求全体师生人人在“和而相融”的基础上养成“彰显个性,和融共进”的行为素养和行为方式。构建“和融”校园,必须从美化师生的心灵开始,学校将历史因素、区域因素、生源因素和现代教育要求因素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和融教育”校园文化的办学设想,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和”是指和谐,“融”是指融合、共进。建设促使校园组织机构、教育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相融共进的文化,通过“和融”的学校文化引领,培养学校全体师生具有“灵动和谐,创新争优”的人生态度和完善人格。
“和融”教育思想根植于江海文化之沃土,南通市东方中学凝练出“和融共进、创先争优”的东方精神,确立了“师生为本、公民意识、尊重个性、和融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
二、“和融”立校,科研引领,提高学校文化内涵
1.围绕“一个核心”
即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南通市东方中学以往轻视教研的教学,使我们的教育行为恣意妄为,急功近利,形同竭泽而渔,学生往往缺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领导和教师达成一致的观点,即教学行为必须由原来的重教学轻科研转变为教学科研并重。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研究应该成为学科研究的重点,教学科研成果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才能实现教学科研的价值。从2012年开始,学校就把“和融”教育理念下高效课堂打造作为教研重点,力图使教学科研扎根课堂,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针对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工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重视了教学的教研,根植沃土,力量之源,汲取营养,高屋建瓴;重视了教研的教学,养料充裕,积淀丰厚,理论滋养,硕果累累,就会取得质量和效益的双丰收。教学和科研是双驾马车,必须并驾齐驱。
2.聚焦“两大重点”
(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堂,尝试以优化导学案教学为突破口,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这对教师的教学“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充分发挥“学案”的作用,就是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疑”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两年前,学校开展了“要素导学案”的研究,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尝试,从学案的设计和使用进行了研究,收到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物理也申请加入了学案研究,随后,外语、化学、生物、政治、语文等学科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要素教学”的有效设计与使用,从改变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取得了較显著的效果。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发展,教师参与教学科研是必由之路,南通市东方中学把培养中青年教师作为重要任务,加强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先做学习型教师,再做学者型教师。近两年,学校先后组织年轻教师赴泰州市洋思中学、无锡市格致中学、扬州市树人中学等省内名校学习取经。为了进一步拓展教育视野,了解国际教育动态,学校每年都会安排部分优秀教师出国培训。与此同时,学校加大对薄弱学科的扶持力度,校长除专门与教师谈心给予他们鼓劲外,还努力为他们提供个人成长及施展才能的舞台。此外,学校还不定期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从“选苗子、搭台子、压担子”三个方面推进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给他们自由空间和舞台开创事业。依托青年教师培养的区内名师工作室平台、校本研究平台、岗位设置平台,全方位营造教师成长的环境,加快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教学科研质量进一步上台阶。
3.关注“三个提升”
(1)关注学校教师科研意识的提升。学校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契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坚持走科研立校、科研促教、科研兴师的道路。长期坚持扎实开展的教学科研活动主要有校内教学比赛、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检查、教学论文评选、科研课题申报、编印教育教学论文集以及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制度等。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努力营造一种骨干引路、教师人人参与的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学校领导带头从事教学科研,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两位校长近两年共发表论文10余篇,带动了其他教师共同做好教育科学课题研究。同时通过创设教师学习、交流、研讨、展示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教学科研氛围,因而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意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局面。
(2)关注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品质的提升。学校大多数的教研工作,最终都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开展,在课堂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本身就应该带有教研的性质和色彩。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是教师自觉学习新的教育成果和理论,并充满激情地进行创造性课堂教学探索研究活动。从课题研究到教学科研成果的形成,教学科研论文的发表,这只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只是完成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我们还要求所有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要把教学科研成果再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去,这是我们进行教学科研的最终目的。学校所有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或二次示范课,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上研讨课,使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前进的方向,使研究成果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使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教学方法能够在学校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科研成果的形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求全校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课,全体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评优课,检验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品质是否得到提升。
(3)关注“和融”校本研究文化品味的提升。“和融”共进精神是支撑南通市东方中学年轻教师的核心精神,也是南通市东方中学教师群体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保障。学校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逐步形成了“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提升了办学品位,培养了一批研究型的教师,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目前学校有市级、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31人。
校本研究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加速器,而科研文化品位的提升,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学校将业务培训、教学能力、教学科研成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初步形成了教师争先申报课题、积极参加教学展示活动等喜人的校园科研热局面。两年来,学校教师先后参与了不同的研究课题达10余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市级以上交流和获奖的论文80多篇,开设区级以上公开课80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比赛获奖近300人次,历年学生中考成绩稳居南通市前列。
教研并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也是全体东方人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东方人正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探索,并取得了部分成功经验,也许这些经验还比较稚嫩,但它们却是真实的、独创的、特有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南通市东方中学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那么它的成长轨迹就会更加健康,文化底蕴就会逐步地厚实,培育的人才就会更加优秀。而它也一定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全市甚至全省的一所品牌学校。
【注:本文系江苏省“十二五”立项课题“和融教育校本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D/2011/02/383)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通市东方中学,江苏 南通,22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