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思考
2013-04-29王娟
王娟
摘 要: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解决问题作为新课程目标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得到了极大关注。怎样让学生随着问题的解决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体验策略的价值,内化强化策略,提升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体验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这些单元注重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在灵活运用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感受策略是价值,深化对策略的体验。因此,怎样让学生随着问题的解决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体验策略的价值,内化强化策略,提升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只不过这些知识和方法不能建立起完整的数学模型。这些都是形成策略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因此,在具体教学某一策略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良好氛围。
如:教学六年级《替换的策略》时,学生已经对曹冲称象的故事耳熟能详,粗浅的有一些“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所以,在情境中我创设了曹冲称象这一情境,通过故事引出“替换”这一关键词,再借助多媒体直观呈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接着在天平称物是直观演示下,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不同物体之间的倍数关系,运用替换的策略把两种物体统一成同一种物体,使替换策略呼之欲出,学生也从心理上做好了后续学习的准备。
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练习使用这种策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问题情境还应贯穿“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全过程。
二、领悟价值,提取策略
一种策略,只有当学生充分认识其价值时,才会自觉的去运用。因此,让学生真切地领悟某一种策略的价值是提取策略是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选择典型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再充分讨论交流,在多种方法的相互比较碰撞中,具体提炼出某一方法的优越性。
如,教学五年级《枚举的策略》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展示不同的解法。例题:在一片辽阔的草地上,有一个畜牧场,放牧着成群的牛羊,牧场主人王大叔想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学生在列举时大部分会出现遗漏、重复现象,即使正确列举也有有序和无序之分。在展示学生的众多列举方法后,学生不由自主的提取出了有序列举的方法,在发现有序列举是优越性后便开始分析,按照长或宽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一列举出来。接着又增加了问题,王大叔想要在其中选一个面积最大的羊圈,应该选哪个呢?学生不由自主的想到要算出这四种不同形状长方形的面积,使之感悟: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的规律,进一步显示了有序列举的价值。
三、科学训练,内化策略
解题策略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内化过程。教师要科学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策略,熟练运用策略,增强策略意识。科学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形成解题策略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初步感悟“替换”的策略意识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第一:相似性练习。相似性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如:(1)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2块橡皮,一共用了27元,一本笔记本比一块橡皮贵6.5元。一本笔记本和一块橡皮各多少元?(2)一辆大卡车运输水果,晴天每天可运16次,雨天每天只能运11次,卡车一共运了17天,共运222次。那么,这些天中有幾天下雨?
第二:对比性练习。对比性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变相思考角度,寻求相应的解题策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1)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2块橡皮,一共用了25元,一本笔记本比一块橡皮贵5元。一本笔记本和一块橡皮各多少元?(2)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2块橡皮,一共用了32元,一本笔记本的价格是一块橡皮的2倍。一本笔记本和一块橡皮各多少元?(3)1元硬币和5角硬币共40枚,共值30元,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这里的三道对比题,实质都是替换,都要把两种不同的量替换成同一种量,不同的是1、3两题量之间是相差关系,第2题量之间是倍数关系。在解题时,要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本质,恰当运用策略。
第三:拓展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丰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如:六(1)班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一共付了57.6元。已知3支圆珠笔的价格和2支钢笔的价格一样多,每支圆珠笔和钢笔各多少元?钢笔和圆珠笔的关系不知道,要根据“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3支圆珠笔的价格和2支钢笔的价格一样多”这两个条件整理出替换的依据。拓展性练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策略的认识。
四、反思体验,强化策略
策略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解决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生对策略运用过程的认识,不断体验策略的价值,加深对策略的进一步理解。力求使学生领悟到:不管题目如何变化,我所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始终有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指导学生多想一想“怎样知道做的对不对”,学会回顾策略产生的过程:用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策略?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全部思维成果进行检验,让检验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在教学其它内容时,教师也要高度重视策略的教学,在教学全过程中不断提及强化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27-433.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41-343.
[3]辛自强.解决问题与知识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