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成因和对策
2013-04-29朱书月
朱书月
学生在起始阶段对英语学习感到新奇、有趣,学习兴趣浓,口语和成绩相对都较好。但随着年级增高,学习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大,出现了大量的新单词和新句型,部分学生开始感到英语学习很吃力,再加上书面检测的增加,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并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两极分化的原因
(一)内因也就是主观因素
1.学习态度不端正
主观上学生有怕苦、畏难情绪,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他们往往只对课堂上生动有趣的内容感兴趣,而对英语基本技能即单词短语的记忆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感到索然无味。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单词与句型量的增加,大量的单词和句型都要求“四会”,即听的懂、会说、会读、会拼写,有的开始不想学英语了,除了上课不认真学外,课后也不学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日渐落后。
2.缺乏学习动机和意志力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引导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和内部心理状态。多数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在大量语言知识的识记过程中毫无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愿望,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破罐子破摔的坏习惯。不少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开始发奋学习,经过一番努力,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他们就表现出进一步的畏难情绪;另一部分学生怕记单词、记句型,对单词、语音、语法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说到底,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由于害怕困难,缺乏克服的意志。
(二)外因也就是客观因素
1.英语教材难度增大,教学要求提高,增加了学习难度。
从中高年级开始就出现大量的日常用语、四会单词、句型以及阅读短文,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学习难度。并且教学要求也从原来的培养兴趣为主转变为既要培养兴趣又要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和句型。在教材难度增加和内容增多的情况下,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教师缺乏对后进生的关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些学生面对规则的单词都不知所措,对他们来说英语单词实在难记。学法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不少老师上课缺乏表情和激情,对学生出色的表现常常无动于衷,很少鼓励学生试一试。在农村,课堂是学生唯一能操练英语的场所,如得不到老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针对这一现象,英语教师要积极考虑对策,努力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
(一)爱子当头,以诚相待
古人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只有爱字当头、诚心相待学生,掌握后进生自尊心强而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体贴与爱抚的态度对待他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尊重、相互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后进生与老师之间的鸿沟可以完全填平,后进生的戒备心理障碍也是完全可以矫治和清除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防止对待后进生的嫌弃态度,对他们不仅要做到与其他同学一样,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尊重。这样会使他们被压抑的自尊心重新得到解放,并能转化为巨大的动力。
(二)找闪光点,催之上进
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思想中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我们要努力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因为受到过多的否定性评价逐步形成的,因此要消除他們的自卑感,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即必须充分运用鼓励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为后进生创造各种表现机会,鼓励他们多说多练以外,还应特别注意发现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点进步。对于后进生贯彻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职责的原则,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点点的成功,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从内心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希望和信心,破罐子破摔心理就会得到根本的转化。
(三)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人人参与,改变后进生把自己作为读者或局外人的角色,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让后进生有所收获,不断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为了使学生学好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听讲——接受——记忆——做习题”的学习模式。特别是对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段,生动活泼的方法,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面对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主动的发展,防止和有效遏制教学中的两级分化现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我们深信,只要我们重视这个问题,那么就有望改变目前英语教学现状,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