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思维“和田12法”
2013-04-29
问题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一个心灵健康、思维独立的人。而就目前应试教育来讲,我们对“标准答案”知识的传授远多于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当下的教育环境、学习时间成本有关。但人的智力发展与其智力开发的时期和方法关系重大,那么在学生的智力黄金发展期,如何在保证传统教育的基础之上,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一个释放伸展的空间?上海和田路小学的“和田12法”已经做出了回答。
一、“和田12法”原理
所谓“和田12法”,就是根据12个动词(加、减、扩、缩、变、改、联、学、代、搬、反、定)提供的方向去设问,进而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和田12法又称和田12动词法、和田创新 12法、和田创新法则等。它是我国创造学研究者根据在上海和田路小学进行创造力开发工作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创造技法,包括和田路小学师生在内的许多人集体劳动的成果。
1.加一加
现有事物能否增加什么(比如加大、加高、加厚等)?能否把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叠加在一起?例如:橡皮和铅笔加在一起组合成带橡皮头的铅笔,收音机和录音机叠加就形成了收录机。
2.减一减
现有事物能否减去些什么(如尺寸、厚度、重量等)?能否省略或取消什么?根据这一思路,简化体汉字就是繁体汉字减一减的产物。
3.扩一扩
现有事物能否放大或扩展?幻灯、电影、投影电视等就是扩一扩的成果。
4.缩一缩
现有事物能不能缩小或压缩?袖珍词典、压缩饼干等就是缩一缩的成果。
5.变一变
现有事物能不能改变其固有属性(如形状、颜色、声音、味道或次序)?彩色电影、电视正是黑白电影、电视变一变的产物。食品、文具等方面的不少系列产品也是根据变一变的思路开发出来的。
6.改一改
现有事物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这里的改进是对原有事物的不足之处而言的,因此可以结合缺点列举考虑。和田路小学的一个学生曾根据这一思路发明了多用触电插头,并在国际青少年发明竞赛中获奖。
7.联一联
现有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能否利用这联系进行发明创造?干湿球温度表就是根据空气温度和湿度之间的联系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8.学一学
能否学习、模仿现有的事物而从事新的发明创造?传说鲁班从茅草的锯齿形叶片把手掌拉破得到启发,进而模仿草叶边缘的形态发明了新的工具——锯,这就是学一学的典型事例。
9.代一代
现有事物或其一部分能否用其他事物来替代?替代的结果必须保证不改变事物的原有功能。这一思路在材料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许多合金、工业塑料、新型陶瓷材料等都是这一思路的成果。
10.搬一搬
现有事物能否搬到别的条件下去应用?或者能否把现有事物的原理、技术、方法等搬到别的场合去应用?用嘴吹气会发声的哨子,搬到水壶口上,就产生了能自动报告水烧开了的新产品;搬到鸽子身上便转换为鸽哨,不仅能指示鸽子的行踪而且能提供悠扬的乐声。
11.反一反
现有事物的原理、方法、结构、用途等能否颠倒过来?这是要求逆向思维的思路。吸尘器的发明就是成功的一例。起初是想发明一种利用气流吹尘的清洁工具,试用时发现导致尘土飞扬,效果很差,结果反其道而行之,发明了吸尘器。
12.定一定
对现有事物的数量或程度变化,是否能做一些规定?这是一种定量化的思路。定量化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渐精确化的标志,也为创造发明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典型成果:尺、秤、天平、温度计、噪声显示器等。
二、“和田12法”应用案例
1.加一加:南京市华东工程学院附中的丛小郁利用“加一加”的技法发明了带水杯的调色盘。众所周知,上图画课时,既要带调色盘,又要带装水用的瓶子很不方便。如果将调色盘和水杯“加一加”,变成一样东西不就可以了吗?由此她提出了将可伸缩的旅行水杯和调色盘组合在一起的设想,并将调色盘的中间与水杯底部刻上螺纹,就这样,可涮笔的调色盘便产生了。
2.减一减:台湾少年于实明见爸爸装门扣时要拧六颗螺丝钉,觉得很麻顷。如何才能减少螺丝钉数目呢?他设想:将锁扣的两边条弯戊卷角朝下,只要在中间拧上一颗螺钉便可固定,门扣只要两颗螺钉便可固定了。
3.扩一扩:烈日下,母亲抱着孩子还要打伞,实在不方便,能不能特制一种母亲专用的长舌太阳帽,使得帽的长舌能够扩大到足够为母子二人遮阳使用呢?于是有人就发明了长舌太阳帽,很受母亲们的欢迎。
4.缩一缩: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的王学青同学发现地球仪携带不方便,便想到,如果地球仪不用时能把它压缩、变小,携带就方便了。他想若应用制作塑料球的办法制做地球仪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用塑料薄膜制的地球仪,用的时候把气吹足,放在支架上,可以转动;不用的时候把气放掉,一下子就缩得很小携带很方便了。
5.变一变: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学的王岩同学看到圃口的漏斗灌水时常常弊住气泡,使得水流不畅。若将漏斗下端口由圆变方,那么往瓶里灌水时就能流得很畅快,也用不着总要提起漏斗了。
6.改一改:一般的水壶在倒水时,由于壶身倾斜,壶盖易掉,而使蒸气溢出烫伤手,成都市的中学生田波想了个办法克服水壶的这个缺点。他将一块铝片铆在水壶柄后端,但又不太紧,使铝片另一端可前后摆动。灌水时,壶身前倾,壶柄后端的铝片也随着向前摆,而顶住了壶盖,使它不能掀开。水灌完后,水壶平放,铝片随着后摆,壶盖又能方便地打开了。
7.联一联:澳大利亚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收获季节里,有人发现一片甘蔗田里的甘蔗产量提高了50%。这是由于甘蔗栽种前一个月,有一些水泥洒落在这块田地里。科学家们分析后认为,是水泥中的硅酸钙改良了土壤的酸性,而导致甘蔗的增产。这种将结果与原因联系起来的分析方法经常能使我们发现一些新的现象与原理,从而引出发明。由于硅酸钙可以改良土壤的酸性,于是人们研制出了改良酸性土壤的“水泥肥料”。
8.学一学:江苏省的小学生臧荣华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让猫狗怕小鸡。这里十分巧妙地运用了学一学的方法。事情经过是这样。村子里许多人都养了猫和狗,这些猫和狗总是想偷吃小鸡。臧荣华的妈妈也买来了小鸡,但放在哪里都不放心。臧荣华想,要是能让猫狗自己自动不来就好了。一天,他上学时,看到一群飞舞的蜜蜂。他想,人比蜜蜂大多了,可是人怕蜜蜂,因为怕蜂蜇。那么我们能不能学一学蜜蜂的办法,让猫狗怕小鸡呢?他做了别出心裁的试验,他右手抓起一只小鸡,让鸡头从手的虎口处伸出来,拇指与食指捏着一枚缝衣针,针尖在鸡的嘴尖处稍露出一点。然后,他抓来猫、狗,用藏在鸡嘴下的针尖去扎猫或狗的鼻子、嘴,每天扎十几次。连扎三、四天后,他发现猫狗见到小鸡就怕,他成功了。
9.代一代:山西省阳泉市小学生张大东发明的按扣开关正是用代一代的方法发明的。张大东发现家中有许多用电池作电源的电器没有开关。使用时很不方便。他想出一个“用按扣代替开关”的办法:他找来旧衣服和鞋上面无用的按扣,将两片分别焊上两根电线头。按上按扣,电源就接通了;掰开按扣,电源又切断了。
10.搬一搬:上海市大同中学的刘学凡同学在参加夏令营时,感到带饭盆不方便,他很想发明一种新式的便于携带的面盆。他看到家中能伸缩的旅行茶杯,又想到了充气可变大,放气可缩小的塑料用品。他想按照这些物品制造的原理,设计一个旅行杯式的饭盆,或是充气饭盆。可是,他又觉得这些设想还不够新颖。他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一天,他偶然看到一个铁皮匣子,是由十字状铁皮将四壁向上围成的。他想,我也可以将五块薄板封在双层塑料布中,用时将相邻两角用揿钮揿上,五块板就围成了一个斗状饭盆。这样,一个新颖的折叠式旅行饭盆创造出来了。
11.反一反:(1)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顺序颠倒,要素不变可以改变竞争的结局;(2)动物园是动物关在笼子里,我们看,野生动物园是我们在一个铁笼子车里,凶猛的动物看我们,当然也是我们看动物啦,反过来就更刺激,票价也就越贵;(3)逆向英语创始人钟道隆45岁学英文,别人宣扬速成,他讲究一点点听写,扎实简单才是最可行的。结果也在英语江湖中成就了独门独派。
12.定一定:例如药水瓶印上刻度,贴上标签,注明每天服用几次,什么时间服用,服几格;城市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学校里规定上课时学生发言必须先举手,得到教师允许才能起立发言。这些都是一些规定,有了这些规定我们的行为才能准确而有序。我们应该运用定一定的方法发现一些有益的规定及执行“规定”。
和田12法实际上给出了发明创造的12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