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几点思考

2013-04-29张晓娟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张晓娟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既要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素材,创设思维空间;又要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感知,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整合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学校课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冲击和挑战。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势体现

1、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素材,创设思维空间

數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景难以在课堂上再现,借助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丰富有趣的素材,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优化智能结构。张齐华老师上过一节三年级的《认识几分之一》的课,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课的最后播放的一则广告:一个孩子分蛋糕,四个孩子的时候,平均分成了四份,8个孩子的时候,又从中间横着切一到,巧妙的分成了8份……这是一条非常有趣的广告,它里面蕴含着很高的思维价值。在学生们初步建立了分数的概念之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了这条广告,并结合广告进程给学生提出问题,“四个人分蛋糕,每人得到几分之几,八个人分,每人得到几分之几?又有一个小朋友跟他平分这八分之一时,每人又得到了几分之几?”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便大声讨论起来,他们被有趣的生活情景深深地吸引,表现出极高的思维热情。

再如教学《认识公顷》这一课时,为了给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生活素材,我用录像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了40个同学一起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场景和课前带着同学们在操场上走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录像。我们知道“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陌生,再加上1公顷的大小不像1平方分米、1平方米在课堂里那么好表示,如果只是告诉学生1公顷的大小就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那么大的话,相信给学生的感觉就是1公顷的面积是挺大的,但是到底有多大,他们还是感受不深。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和重点,我在课堂里播放了课前带着同学们走过的路线,看着录像让学生回想起我们从操场的这端走到操场的另一端用了多少时间,感受100的长度,像这样我们走了4个100米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在这个时候告诉大家我们走成的这个正方形的大小就是1公顷,学生初步感受到了1公顷的大小,于是播放第二个场景:40个同学围成一个正方形。经过测量由40个同学围成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借助课件再把这代表100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摆在1公顷的土地上需要这样的100个,学生再次感受到了1公顷的大小。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感受到了课堂以外的东西,在40分钟学到了80分钟甚至需要更多时间能体验到的东西,拓宽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2、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感知,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带来困难,而教师采用多媒体动态图象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演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本学期听过一节低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执教的徐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这一亮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并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和这两条直直的线组成的图形,使学生感知角的形成过程“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然后再分别闪烁这个亮点和那两条直直的线,并配上声音“你知道我们的名字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在这样的教学中,多媒体鲜明的动态演示将那些静止的孤立的东西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到事物间的联系,顺利建立概念。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特点,是本课中一个难点。多媒体以它得天独厚的动态演示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特性,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一特点。操作一:画面上出示一个角,在学生观察之后,动态的使角的两边慢慢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角的两边慢慢变长了,但是角的大小没有变。操作二:把角的两边慢慢缩短,缩短,学生又发现:角的两边虽然变得很短了,但是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化。从而理解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形象动态的演示,不仅使原本静止的、生硬的东西鲜活起来,还使原来抽象的东西形象起来,不仅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清晰的、深刻的概念,还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起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游戏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五年级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砸金蛋”的游戏。首先出示一些排列整齐的金蛋画面,告诉大家这些金蛋里面有的有奖有的没有奖,学生一听砸金蛋还能拿奖品,思想高度集中,每个同学都想拿奖。游戏开始了,学生用数对表示要砸开的金蛋,如果砸中不仅能拿一个奖品还能得到选出下一个砸蛋同学的权利,如果砸开没有奖的金蛋,金蛋上会显示把敲蛋权交给数对(*,*)的同学接着砸,就这样游戏接连不断地玩下去,同学们笑声不断,激动万分,通过这样的游戏环节,学生能熟练利用数对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明确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一些注意点。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和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提醒大家注意。

1、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注意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明朗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记得一次在听低年级《十的组成》这一课时,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教师出示画面让学生观察几种不同10的分解,找出其中的规律,可能为了区别不同的方法,选择了几个小动物的动画作为按钮,有的不时伸出头,有的不断地变色,有的忽隐忽现,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全被这些小动物吸引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不是几种分法,而全是讲的小动画,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2、电教手段要注意使用恰当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很多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电教手段,我不认为使用的越多越好,而应该是使用的恰当,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必强求。比如在教学列竖式计算时,我认为还是在黑板上演示比较好,每一步怎么想的老师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还有在讲解四则混合运算时,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的过程也没有必要做成课件来演示。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恰当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有效手段。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