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体现
2013-04-29何瑶萍
何瑶萍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对于实践性的要求很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育者往往采用的是“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教学办法,老师传授了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坚力量,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手段都应围绕着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开展而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呢?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是关键。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在教授《孔乙己》时引出问题“孔乙己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没有?”这些问题如投石激浪,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
其次,设计语文交流的情境活动,感悟作者或课文人物最真实的情感,从而领悟创作来源于生活。老师如何创设情境活动?除上面的辩论、竞赛、抢答等方式外,还可以适当把课文搬上“舞台”,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参与、调动来领悟生活的内涵。在上《故乡》一课时,“少年闰土”,“少年的我”在“舞台”中“活泼健康地交谈着,机智敏捷地捉小鸟”,手拉手伤感地分别;“木偶的中年闰土”在分别二十年后与“中年的我”相聚后机械的、麻木的、呆板的神态、动作、语言,在角色扮演的对比中,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作者对旧社会的控诉,对人民的热爱,从而让学生受到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的教育。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让学生参与评价,让合理的教学评价发挥其激励和引领的作用。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让每一个个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优劣状况,有利于激发评价对象的竞争意识,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让学生进一步在与同伴学习的比较中认识自我。這样,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和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