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优化互动生成

2013-04-29陈瑜

新课程·下旬 2013年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陈瑜

摘 要:近几年玄武区中小学开展“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五优化”指优化学习目标、问题设计、互动生成、自主体验、评价反馈。结合初中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探索,谈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优化互动生成,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优化互动生成;有效

经常听公开课,会发现我们的历史课堂有时会出现一个怪现象,课堂上气氛热闹,学生活动也丰富多彩,可等下课问学生这节课究竟学了什么,学生茫然……当然教学活动是互动的一种形式,但实效在哪里,我想这就必须谈到如何优化互动生成这个重要的教学策略。现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况和读者一起探讨如何优化互动生成这个问题。

一、优化互动生成可以使课堂很美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中这样说: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合作等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进程。

曾上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本节课课标要求不高,只需“知道”三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根据学情预设本节课的难点是: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这节课经过反复打磨,我如此优化互动生成: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学生将预习中不理解的问题反馈给我,如:美国既然敌视中国,后来为什么两国关系会缓和?我可以将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和本课的重难点结合,简单内容学生如没提问题,只要自学即可。并且我整合了教材内容。上课开始让学生回顾建国初我国外交形势和成就。用《乔的笑》导入,先讲“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子目,只让学生探究“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的说法”,原因不探究,因为发现以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书本仅有的知识并不能解决。此事件的意义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正文思考,培养他们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也避免了课堂时间在无效讨论中无形浪费。

课堂开始时,联系旧知使得学生立马分析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使得美国对华政策破产,美国需调整政策,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子目“中美关系正常化”。

针对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我用相关材料给学生创设相应情境:展示《美苏两国1975年国力对比表格》和一组反映中国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的图片和介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的视频,学生不仅感兴趣,也立马察觉出中国和美国都受到苏联威胁。接下来我将关系进程中的事件打乱,让学生分小组竞赛排序。中日建交概况让学生填学案自主完成。最后分析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意义,展示《1950~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突出1972年和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变化,得出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热潮。

第三个子目“新世纪外交建树”,让学生自主学习看书归纳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新建树和第九届上海APEC会议相关内容。我简要地向学生介绍亚太经合组织历史,到此本节课主干内容已完成。给学生做了几个基础题当堂反馈知识点掌握情况。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学习提升”,我设计了2个可选方案:讨论中国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制作“近现代中美关系”卡片活动。根据不同班级情况使用不同的提升。这节课如此设计,我感觉不仅课堂顺畅充实了,而且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地备课,学生有余力参与我设置的教学环节,互动的方式更有效了。

二、对优化互动生成我的认识

通过对这节课的反复琢磨,我发现课堂中的互动生成真的不是平常想的那么简单,不是只要有趣的图片、视频、一连串问题等元素,就可以互动的,关键还在于是否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否做到有效教学。

1.互动不能流于形式,一定注重学生的体验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首先我觉得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能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风趣幽默的语言,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让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历史课堂,才能共同参与互动。

现就历史课常用的教学方式问题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来谈。问题教学法尤其需要教师在互动生成中更优化问题设计,不能使整节课,看似教师用问题引导,但学生根本没思考时间,如果问题又多是些“简单、填空式”的问题,沒有思维冲突和思维训练,那再多的问题也无效。再说多媒体教学,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学生仅仅停留在欣赏上,对实质的历史内容不理解、归纳、延伸,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让历史课变成一堂赏析课。

2.互动生成方式的预设能力很重要

这里的预设,我觉得主要是优化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预设互动生成。再回到我第一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我也体现了互动生成,可为什么效果欠佳,可能问题主要出在对教学目标不够优化,学情的分析不到位。这里的学情主要指学生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比如对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教授,我还让学生分析了两个公报的内容,对于初二的学生,这个教学内容不需要对学生拓展。

所以,第二次上课前,我先让学生预习,提出预习中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使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适合我的学生。上课一开始先回顾上节课的主干知识,按照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先讲“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再讲“中美关系正常化”等内容。结合学生认知结构不仅课堂更有实效,学生上课也有积极性,愿意参与。

以上就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如何优化互动生成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识:有效的互动才能实效生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我相信只要老师们不断地反思,关注我们的课堂,一定能使历史课堂魅力无穷。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M].新华出版社,1999.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3]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树同教育科研,2006(3).

[4]何成刚.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梅园校区>)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