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多媒体运用误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013-04-29杨旋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误区运用多媒体

杨旋

摘 要:文章分析了初中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个误区,并对如何走出这几次误区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 运用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26-01

上学期学校每个班级的教室都安装了一套多媒体设施,教师和学生都欢欣雀跃。作为一名乐于尝试的青年语文教师,我更是体会到了多媒体对传统课堂的一种弥补,多媒体课件能为课堂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还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加课堂的容量,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天地。但时日渐长,慢慢有了一些困惑和思索,使用了多媒体之后的语文课堂,效率就一定会提高吗?我想谈谈我的一些发现和思考。

1 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

1.1 课前准备——课件唱主角、本末倒置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互联网资源丰富,每一节新课都可以轻松下载到许多课件。一些教师课前不再那么专注地备课了,而是把精力花到搜索资料、拼凑课件上。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少了对文本的悉心探究,过分依赖教学课件,可下载来的课件质量又没有完全的保证,甚至会出现画面色彩不协调、教学重点不够突出等弊病,加上教师借用别人的课件操作不熟悉,这样课堂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1.2 课堂流程——走马观花、人机对话

语文教学是师生及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对文本信息交流、反馈,实现教学目标。而一些课堂抛下了语文课本,也略去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把教学环节中的所有内容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现,课件上是什么就是什么,课件上有什么就讲什么,教师围着电脑忙碌,工作就是点击鼠标朗读课件内容。课堂上虽然充满大量的声音图像信息,非常热闹,但学生被牵着鼻子走,还要接受大容量的知识,背离了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至学生产生走马观花之感,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

1.3 课堂收获——思维受限、能力降低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果把几张与课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图片或几段影像资料做成课件,是否就是成功地创设了情境了呢?如有教师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展示了一张几个孩子爬悬崖的图片,并说:“这就是他们在爬悬崖。”我不禁愕然,不说那图片上是几个中国孩子,不说作者那次爬悬崖居然有照片记录,但说学生对那个情境的想象,在图片出示的瞬间全被否定了。这样学生自身思维的拓展被束缚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降低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汉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而美丽,“而学生如果受画面形象的限制不能或者不愿意再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再创造,势必会缺少主观感受和理性的分析,从而导致思维萎缩。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一种倒退。”

2 走出多媒体运用误区的一些看法

2.1 课前准备——细心选择,精心制作

备课时,教师吃透文本,把握好重难点,设计好课堂的教学流程,再思考这堂课是否需要借助多媒体。“本质上讲,多媒体教学是教学媒体的变革,它是把多媒体技术当作一种比黑板、粉笔、电教设备等媒体更高级的教学媒体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说,在中小学语文设备上,多媒体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补充的手段。”多媒体不是非用不可。如果觉得这堂课可以用,再考虑要用什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在制作课件时,恰当选用素材,创设意境,如《看云识天气》,可以找到课文所提到的几种云和光彩的图片,在品读对它们的相应描写的语句时出示,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文字确实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也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起学习兴趣。课件在制作时要力求美观、大方、适用,字体大小、图片色彩都要综合考虑。不可太花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要把握好一个“量”字,辅助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运用了多媒体之后,教师不是更轻松了,而是需要更多地去准备,工作量其实比先前大了许多,这样才能算真正用上了多媒体。

2.2 教学过程——观点碰撞,情感交流

语文课堂可以丰富多彩,但要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活动形式。所以教师不能只在电脑前操纵鼠标,应把注意力放到学生上,他们的表情会告诉你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他们的举动会显示出他们在课堂上是否足够专注。教师也要用自己的感情表达来感染学生,课堂上应注意发挥师生情感交流的作用,不能把一切知识诉诸到多媒体课件,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课堂应该有新的生成,总有些知识内容只有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教师语言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效果。如《秋天》中的不少诗句对于学生来说很难一下读透,如“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收起的是不是鱼?“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又作何理解,学生会有自己的感悟,但也要教师适时地点拨才能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

2.3 课堂收获——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语文素养

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得知识,进而健康愉快地成长。语文课堂需要对字、词、句进行品味,对蕴含其中的感情进行体验,没有语言文字品悟的课堂不能算作语文课,语文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来实现。要加强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进行多媒体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使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讲《皇帝的新装》时,我并没有出示一张张皇帝游行的图片,这个就教给学生自己去想象吧,而是在课件上设置了这么一个步骤:“说说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找出相关语句,并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我注意到了他的(如行为、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我发现他是一个……的人,因为……”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总之,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已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然而,这一新技术也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还需要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它更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真正地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婧婧.浅析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8):136-137,157.

[2] 郑有才,张正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50.

猜你喜欢

误区运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冬季洗澡的误区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